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童强

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卫生院  湖北 武汉 430415

摘要:目的 探究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2月间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选择2018年1月~12月间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5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行早期诊断对症治疗后予以手术治疗的方案,对照组行单纯手术治疗的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以及治疗相关数据。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提升疗效,减少治疗风险,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临床治疗;不良反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前言:急性阑尾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急腹症,以持续、阵发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若未能及时诊治,还会累及周围组织脏器,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已经证实,急性阑尾炎具有发病迅疾、病症重、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是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主要原则[1]。手术切除阑尾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案,但常规方案中患者多在确诊后即刻开展手术治疗,因感染、体能等因素影响,术后不良情况较常见,康复较缓慢[2]。而早期诊断对症治疗后再予以手术治疗,可在术前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炎症,恢复体能,减少手术风险,利于患者更快的康复[3]。基于此,本次研究即选择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的效果,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2月间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32.84±8.46)岁,最高72岁,最低12岁;类型:急性化脓性19例、周围脓肿11例、单纯性10例、坏疽及穿孔6例。

选择2018年1月~12月间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5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32.80±8.52)岁,最高70岁,最低14岁;类型:急性化脓性20例、周围脓肿10例、单纯性10例、坏疽及穿孔5例。

两组常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确诊急性阑尾炎。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签署同意书。

1.2.1排除标准

保守治疗者。重要脏器器质病变者。严重基础疾病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的方案,患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体格检查,确诊病情后,行传统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具体: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行局部麻醉,于患者右下腹麦氏点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而后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暴露腹膜后打开腹膜,以拉钩牵起切口中间部位,以手指伸入腹腔查找阑尾,确定阑尾病变后,尽可能将其置于切口中部或提到切口外;将阑尾远端提起显露系膜根部,于根部钳夹、切断和缝扎阑尾动脉,全部游离阑尾根部;最后于阑尾根部0.5~1.0 cm处的盲肠壁上开展荷包缝合,轻轻钳夹阑尾根部后松开结扎,残端断面消毒后以荷包缝合,并将残端埋入盲肠,清拭腹盆腔的积液或者脓液,常规缝合各层切口。

1.3.2观察组

本组行早期诊断对症治疗后予以手术治疗的方案,患者入院后,B超和胸腹连透、血常规等方式确定病变位置、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基于检查结果予以对症处理,如抗生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脓肿引流、营养液补充等治疗,待患者症状缓解后,B超和胸腹连透阑尾切除术,术式具体操作同对照组。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纳入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病变阑尾切除,病变组织恢复正常,体征数据正常。

有效:症状明显改善,病变阑尾切除,病变组织部分恢复,体征数据好转。

无效:引起继发感染。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分组总数*100.00%。

1.4.2比较两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

统计患者术后不良情况,主要有切口感染、肠粘连、创口出血三类。

1.4.3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数据比较

含治疗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两项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45)

19(42.22)

20(44.44)

6(13.33)

39(86.67)

观察组(n=46)

21(45.65)

24(52.17)

1(2.17)

45(97.83)

X2

-

-

-

3.9895

P

-

-

-

0.0458

2.2两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比较

观察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n(%)]

组别

切口感染

肠粘连

创口出血

总发生率

对照组(n=45)

2(4.44)

1(2.22)

1(2.22)

4(8.88)

观察组(n=46)

0(0.00)

0(0.00)

0(0.00)

0(0.00)

X2

-

-

-

4.2769

P

-

-

-

0.0386

2.3两组治疗相关数据比较

对照组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8.17±3.12),住院时间为(7.86±1.25)。

观察组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3.14±2.06),住院时间为(4.85±0.84)。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T=9.0946,P=0.0000;T=13.5095,P=0.0000;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病因复杂,类型多样,对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影响显著,需有效诊治。目前,临床已经明确,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迅速,早期诊断可及时帮助患者接受有效治疗,避免炎症对患者机体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而手术是急性阑尾炎优选治疗方案,可快速清除病变阑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炎症进展,促进康复。但研究显示,阑尾切除术后,患者受疾病导致的炎症、体能衰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感染、肠粘连等不良情况,迟缓康复[4]。因此,于术前早期诊断后实施对症治疗,改善患者机体炎症水平,恢复体能,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观察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便证实了急性阑尾炎患者早期诊断对症治疗后予以手术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临床研究[5]结果基本一致。

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则进一步凸显了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应用优势。这是因为,阑尾炎患者多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感染等并发症,机体手术耐受度会降低,而早期诊断后对症治疗,可有效引流患者脓液,降低炎症水平,保证能量供给,提升机能,提高机体手术耐受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效果,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治疗中,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术后不良情况,利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贵荣.普外科临床治疗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20,33(z2):155-156.

[2]黄丹.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82-83.

[3]张海洋. 普外科临床治疗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6):54.

[4]管卫星.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20,26(19):164-166.

[5]王丽霞.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