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析脑出血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探讨分析脑出血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方法

石秀珍

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作为神经内科多见的严重并发症,在不做任何预防措施下,其病发率会迅速升高。并且多数并发此症的患者会发生急性肺栓塞,进而导致死亡。神经内科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年龄较高,血液粘稠等均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式的风险增高,并且LDVT临床表现隐匿,不利于在早期发现。

关键词:神经内科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引言

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在下肢,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LDVT),若未及时治疗,急性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其是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在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和卒中导致死亡的第3大病因。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入该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 220 例。 入组标准: (1) 无抗凝药物使用禁忌证; (2) 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诊断证实为神经内科且下肢功能障碍;(3) 发病 24 h 内入院,并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阴性;排除标准: ① 合并器官衰竭、凝血功能异常或其他严重代谢性疾病者; ② 过敏体质者; ③有精神症状及不能正常参与治疗者; ④ 发生感染、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者; ⑤ 合并恶性肿瘤,研究期间有其他特殊治疗,如放化疗等。 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根据预防 DVT 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统计。 (1) 常规组 70 例:取平卧或侧卧位,抬高下肢,穿弹力袜,以利于静脉回流;按摩患者双下肢,由远向近, 2 次 /d ,40 min/ 次;每 3 h 翻身 1 次。 (2) 低分子肝治疗组 70例:在常规组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1 次 /d ,每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4 000 IU ,使用两周。 治疗期间密切注意患者凝血指标,一旦出现出血现象, 凝血功能异常则立即停药。 (3) 溶栓组 70 例LDVT 症状期不超过 72 h 者, 均直接进行溶栓治疗。静脉注射给药:尿激酶 25~50 万 U , 1 次 /d , 1 周为 1 个疗程,全部病例口服阿司匹林 75~100 mg/ 次, 1 次 /d 。

1.3 疗效评定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卧床时间、入院 NIHSS 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静脉穿刺部位、刺激性药物、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以 [n(%)] 表示,使用 χ 2 检验;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使用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影响神经内科患者 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卧床时间、入院 NIHSS 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静脉穿刺部位、刺激性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与 DVT 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3.1 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实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是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活动量大幅度减少,血流速度下降所致。已有研究指出,老年卒中患者若不给予有效干预,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将标准化护理流程运用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基于标准化护理流程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通过标准化护理流程,使患者各项预防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对于脑卒中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实施,能促进护患建立融洽关系,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标准化护理流程中应用查检表,既方便管理者动态把握护士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又能促进护患融洽关系的建立。结果显示标准化护理流程能提升预防措施落实的效果,护士在监督患者落实预防措施中起到指导、监督、教育作用,使患者获益最大,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这与张浩等的研究结果相同。

3.3 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实施,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标准化护理流程在临床应用中,护士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质控员通过对观察组应用查检表,从中把控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措施落实情况,提高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显示标准化护理流程能促进老年患者快速康复,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该结果与蔡佩丽等的研究相仿。

3.4 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实施,便于护理管理者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和提升

本研究显示,通过标准化护理流程在预防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理管理者注重细节化管理,能把控集束化护理措施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做好护理质量控制中过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标准化护理流程能做到管理者、护士、患者之间的统一,管理者采用统一的标准培训护士,护士运用统一的健康宣教方法、统一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落实预防措施,患者用统一的back方式向护士反馈健康宣教的效果,使宣教效果得到有效的落实,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障患者的健康。LDVT 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并发症, 该次研究显示, 超过 70% 的患者在疾病初期无临床异常表象,患者同时受药物、原发病等影响,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增加了临床医生的识别困难程度,因此临床中神经内科后 LDVT 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Virchow 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血管内皮受损、 静脉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 神经内科患者发生 LDVT 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该研究表明,影响神经内科患者 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卧床时间、入院 NIHS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静脉穿刺部位、刺激性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与DVT 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治疗方面 LMWH 组、溶栓组 DVT 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LMWH 组与溶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神经内科患者为LDVT的高发人群。在患者收治入院时,临床医生应进行多种危险因素评测,按照每例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各自的针对性治疗措施,防止LDVT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鲜继淑,王飞龙,苏红,等.颅脑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22):2093-2097

[2]陈慧,周婷,徐小辉,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近期临床转归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3):426-427.

[3]关春红,陈艳,陈明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5):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