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探究

宋菲

 江苏苏税迅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0

摘  要:本文从财务风险防范的角度探讨了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感知、内控管理制度完善性及财务监督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内控管理措施,包括提升人员风险意识、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预算与监督工作及建立财务诚信体系等,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内控管理

1 做好内控管理和提升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对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1.1 强化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内控管理是确保单位运作规范、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基石。随着审计标准的日益严格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内控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管理需求。强化内控管理,意味着必须从细微处着手,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到各项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再到内部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无不需要精细化、系统化的内控管理来进行保障。尤其在预算紧缩、资金短缺的大环境下,机关事业单位更需通过严格的内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确保每一分钱的花销都能得到合理化的配置和高效的使用,避免因管理不善而产生的财务损失。此外,良好的内控机制还能够促进单位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通过有效的内部监督与约束,减少内部腐败的空间,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质量和社会公信力。

1.2 提升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对机关事业单位而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资金管理、财务报告、投资决策等多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动和政策法规的更新,单位可能会面临各种外部的财务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另一方面,单位内部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也不容忽视。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意味着要建立起一套覆盖全方位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机关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优化资金流向,还能够在遇到突发经济事件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单位的财务安全和资产完整。在实践中,这通常要求单位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财务软件和数据库等,提高财务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有效地支持机关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关系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内部控制制度是机构管理架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操作的合规性,直接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财务活动的持续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潜在的财务损失。例如,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审计机制可以揭示财务报告中的错误或不规范行为,而预算控制可以限制非必要的支出,防止资源的浪费。此外,内部控制的信息和沟通机制保证了风险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从而使得风险管理决策更为精确和高效。因此,建立和维护一个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单位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也能够在内部管理层面上构筑起一道防线,确保单位的财务稳健与健康发展。

3 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风险意识的缺失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对于财务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传统的单位运作模式重行政管理而轻经济账务管理,导致财务风险意识在单位文化中的边缘化。在日常运作中,当财务管理人员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会计记录和报表编制上,而忽视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实质性作用时,就容易形成只注重形式、不注重质量的内部管理局面。这种浅层次的理解和应对策略,使得单位在遇到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潜在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3.2 内控管理体系的不完整

尽管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一些内控管理的基础框架,但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这些制度往往存在不完善之处。内控管理制度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覆盖面不全,缺乏针对特定风险的控制措施;二是内控流程的设置往往名义化,实际操作缺少弹性和针对性;三是相关内控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够,内控制度虽然存在,但常常只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实际操作的严格性。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使得在风险出现时,单位往往难以通过现有内控体系进行有效干预。

3.3 财务监管机制的松懈

财务监督是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至关重要。然而,在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中,财务监督工作并不到位,这种情况有多种表现形式:监督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对复杂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管;监督措施执行不严格,导致监督存在名义化现象;监督结果处理不力,即使发现问题也缺乏及时纠正和处理的机制。此外,监督的独立性不足,监督人员可能与被监督对象存在利益关联,无法保证监督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作用,降低了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

4 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措施

4.1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防范的意识是核心的第一步。这不仅仅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风险管理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单位可以通过举办专业的风险管理培训,案例分析会议,以及模拟风险情景演习来加强财务人员对于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此外,通过建立激励和责任机制,使得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识别风险并采取行动。关键是将风险意识内化于员工的行为准则之中,使其成为机关事业单位文化的一部分。

4.2 构建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从策略、过程、人员和技术四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策略层面,单位需要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确立风险的容忍度和应对策略。在过程层面,要建立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反应的标准化流程,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在人员层面,要指定专责团队,负责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并在全员中推广风险管理知识。技术层面,则需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风险管理软件,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3 构建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体系

构建机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内控的目标和范围,然后是制定具体的内控政策和程序。这涉及对现有流程的审查和重组,确保内控措施能够涵盖所有关键环节,包括资产保护、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运营效率的提升和法规遵从性。此外,内控体系的建立还需确保有适当的监督机制,如内部审计,确保内控措施得到执行和持续改进。通过定期的内控评估和测试,可以评估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并据此调整和完善内控措施。内控体系的成功建立,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管理层的坚定支持,以保证其在组织中的生效和可持续性。

4.4 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财务预算管理是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对于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具有重大意义。实施科学的预算编制和严格的预算执行监控,是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首先,预算编制应基于实际业务需求和历史数据分析,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强有力的预算控制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偏差,及时调整预算计划,防止资源浪费和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还需强化预算责任制,确保各部门和个人能够严格按照预算开展工作,对超预算行为进行严肃问责。

4.5 做好内控管理中的财务监督工作

财务监督是内控管理体系中的一项核心职能,它通过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检查来防范和识别财务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和资产完整。在此过程中,应当构建一套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审计、财务报告审查、资金流动监控等。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独立运作,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和专项审计,以发现潜在的不规范操作和内部控制缺陷。同时,还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自动化审计软件,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财务监督网络,从而确保内控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6 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诚信体系

构建健全的财务诚信体系,是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单位财务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此体系的核心在于设立一套完整的财务行为规范,包括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会计处理原则和职业道德标准等。同时,要通过持续地教育和培训,增强全体财务人员的诚信意识,使诚信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应建立健全的监察和惩罚机制,对违反财务诚信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分,以此来维护良好的财务秩序。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增强社会公众的信任度。

5 结语

经过细致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加强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对于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金安全至关重要。文中所述的管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未来,这些单位应不断优化内控体系,强化人员培训,并适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在此过程中,坚持诚信原则和持续监督将发挥关键作用,共同构建一个健康、透明、高效的财务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苑蕾,张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J].纳税,2023,17(25):64-66.

[2]杜艳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3(18):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