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域下的跨学科融合编创实践——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创新成果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多维视域下的跨学科融合编创实践——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创新成果报告

莎日娜

内蒙古艺术学院 01001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地区高校的舞蹈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应注重把握时代精神,进行多元舞蹈创作融合教学,努力建设既有地区特色的舞蹈创作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能保持开放性创新型的跨专业创作实践的学科体系。依据现代艺术学教育理念、结合舞蹈编导专业特点,重新构建“三维立体式跨学科融合编创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自主艺术创作能力为目标。

关键词舞蹈编导,跨学科融合编创,教学改革

    舞蹈编导专业以培养学生舞蹈编导、剧目创作、舞台导演、肢体指导及相关艺术研究的实践性学科。艺术创作实践是检验舞蹈编导专业教学成果的试金石,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式之一。本课程试图结合教学探索与艺术创作实践,通过多维视角研究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实践中跨学科融合编创的教学实验,从而提高推动舞蹈表达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全面的舞蹈艺术创作人才。

一、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

     第一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重视不足。在当前高校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有限,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第二是艺术创作实践占比较低。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性较强,检验学生学习的问题只有在创作实践中才能够被发现。但在当前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体系中,实践创作的教学比例严重不足。这种情形下,学生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更无法实现编导创新应用。第三是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完善。专业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性不够,不能很好的适应编导专业的教学特点,较为滞后。课程体系的限制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培养难以落实到位,学生无法将自身长处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限制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成长。第四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在当前高校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虽然在考核驱动下掌握了舞蹈编导的基础知识,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依然存在创新力不足、实践应用能力差等多方面的问题。第五是教学环境有待提升。教学创新需要以完善的教学环境作为支撑。在舆论环境建设方面,相对也比较滞后,部分教师虽然能够进行一些教学创新,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们需要面对不同方面的挑战和问询,容错机制也不够完善。最后是高校硬件设施不支持,如没有合适的空间平台发表学生的艺术实践创作,学生没有编导专业专用的教室来进行艺术实践创作等等。

二、课程核心内容及研究思路

    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重构培养方案,还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革新。依据现代艺术学教育理念,结合国内高校的舞蹈编导专业教育实际,研究制定“三维立体式跨学科融合编创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三维”,即第一课堂知识维,以知识理论讲授为主;第二课堂创作能力维,以培养艺术创作能力为主;第三课堂全面素质维,以提高学生的全方位艺术素养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舞蹈编导专业教育特殊性及舞蹈艺术的创作规律,充分培养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自主艺术创作能力。

第一课堂:进一步丰富发展以舞蹈编导专业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在传统教学内容即舞蹈编导专业理论课——《编舞技法》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将既有编舞技法理论通过新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发展其他艺术学科理论学习,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通过课程整合,体现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心理学、戏剧表演元素课、文学剧本创作等课程。启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多维艺术视角。

    第二课堂:建立艺术创作实践任务。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有效利用课外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跨学科学习”“跨专业创作”等艺术实践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时空,推动学生完全自主创作学习,实现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具体实施“三个一”创作学习模式:即建立一个创作团队、创作一部作品、完成一次舞台演出。建立一个团队:在保留原有舞蹈编导专业班级课堂教学基础上,由学生自行组队,分成若干个“组”,每5人一组,邀请其他专业学科学生加入团队,形成8人团队;每队负责人1人。创作团队强调团队合作意识,互相帮助。创作一部作品:团队合作创作一部艺术作品,针对组员专业领域的不同,合理分工合作。从创作最初的案头前期工作开始,明确各个创作环节的分工,循序渐进。完成一次舞台演出:根据每个团队的艺术创作形式不同,为学生提供实验剧场、校园舞台等表演空间以及线上线下的平台。以演促教,强化“教——学——演”相结合的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

    第三课堂: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政素质教育融合,并通过跨学科融合编创实践的教学形式,落实对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作意识,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艺术创作展演、大型舞蹈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在早期创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艺术创作人文精神和舞蹈编导专业的全面素养,在早期社会艺术创作实践中提升责任纪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管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维”高度的提升。

三、改革思考路径

    第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教学体系主要导向。舞蹈编导专业教学创新的真正实现,需要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于培养学生既有的理论技术的意识。学生仅学习舞蹈编导专业的基础理论是不够的,学习编舞技法是为了创作,但创作不等于技法。通过跨学科融合编创的实践学习,以多维立体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推动学生进行创新型的艺术创作。第二,提升艺术创作实践占比。改变传统教学体系是舞蹈编导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方面的创新与变革需要从课程设置上实现改变。通过跨学科融合编创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衔接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舞蹈编导教学形式僵化的缺陷,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创新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课程、美育课程等,与现有课程内容有机衔接在一起,在整体上确保教学创新的落实。第四,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方法。根据舞蹈编导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具体学习习惯等情况采用“角色互换”自主命题学习等方式,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为主体的教学学习过程。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既是编舞者的同时也是导演。专业课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导演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应尝试以学生为主导,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实验空间,让学体验自主创作过程。通过三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作,自主择业的意识和能力。第五,全面优化教学创新环境。高校应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创新条件,善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容错机制。优化教学创新模式实施环境,对舞蹈编导专业的传统评价模式进行改革,提供学生第二维度第二课堂的艺术创作实践训练平台,为编导专业的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创作教学环境。  
   新时期背景下,要从教学创新层面出发,全面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舞蹈编导专业教学实现多元化舞蹈艺术创作实践为前提,提升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知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创新能力,以培养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多元舞蹈艺术创作人才为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泽原.浅论高校舞蹈编导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22

[2]高志毅.基于托兰斯创造力理念的舞蹈编导教学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   

[3]马永权.探析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传媒论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