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3

浅析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问题

曹志霞

工作单位:石家庄市粮油质量监测中心

摘要: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大局稳定。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安全问题,如“瘦肉精”污染和快餐食品安全事故,这些问题严重打击了食品行业的形象并激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广泛担忧。公众的不信任感以及对政府监管能力的质疑表明,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我国食品监管现状出发,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揭示我国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提升政府监管效能,确保食品的卫生与安全,进而有效提高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体监管水平。

关键词:食品安全;卫生;监管制度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概念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食品安全监管广义上指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其他机构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对食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这一过程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而狭义上,食品安全监督特指国家主管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督。

在此基础上,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还包括一系列旨在确保消费者获取的食品安全可靠的措施和程序。这包括建立食品安全标准、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食品操作人员和机构的认证制度,以及通过检查和违规处罚来强制遵守。公众对食品安全实践的意识和教育也在更广泛的食品安全框架中扮演关键角色,补充监管努力并促进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文化。这些综合行动的目标是保护公共健康,防止食源性疾病,并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完整性。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

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在于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安全、优质的食品,维护公共健康,以及保障国家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诸如“三鹿奶粉事件”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而且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和食品产业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这类事件直接影响了食品生产的信任度,动摇了社会稳定,给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乳制品行业,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消费者信心的缺失让许多人转向国外品牌,使得本土产业难以复苏。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仅可以预防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还有助于重建消费者对本土食品品牌的信任。有效的监管机制能够提高国内食品行业的竞争力,促进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监管措施,以及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可以逐步恢复国人对国内乳业和其他食品产业的信心,进而推动整个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

尽管中国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法律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达1000多种,制定了30多部法律、50多部行政法规和160多部规章。尤其是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让我们国家进一步强化了监管的机制。这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重视的程度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然而,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监管实践中仍有差距,这一差距主要表现在法律体系的协调性、适应性以及科学性上。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有时存在重叠或冲突,导致执行难度加大;其次,法规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变化,一些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规范;第三,监管实施力度不足,有的法律法规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最后,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威慑力来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能力不足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在多个方面面临着挑战。虽然政府在解决温饱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却未能跟上。这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在监管方法、执法力度、人员素质等方面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从而影响了整体的监管效果。监管机构的基层工作人员质量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目前,很多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职责的理解不够深切,对待监管工作的态度存在误区,比如仅仅依赖消费者投诉来进行反应式管理,而不是主动出击。另外,仅仅依靠加强处罚力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构建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系统。虽然新《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制度,还要组织考核,但基层工作人员众多,偏远地区条件有限等情况,使基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三)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发展不成熟

在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作为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发展状况尚显不成熟。检测机构的资质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明确的准入机制,导致机构之间在实力和检测能力上的差距显著。国内一些检测机构因资质不足、管理不科学以及缺乏规范化体系,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这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监测的有效性,也降低了公众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信任度。中国对食品安全的公共检测机构门槛设定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多元化的检测体系发展,但相对于外部的检测机构,这种门槛的设置却显得较高,造成市场准入的不公平竞争现象。由此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较大的进入障碍,影响了检测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

此外,对于检测资质的规定在很多地区并不明确,仅仅限于基本的检测技能要求,缺乏对进阶技能和高级资质的规定。这种情况不仅制约了检测机构能力的提升,还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四)食品安全监管环境不完善

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够,我国消费者缺乏自我预防意识。消费者在生活中不仅缺乏识别安全食品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还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对食品安全关注不足。平时为了省钱买杂货,或者省时间,去一些不正规的杂货店购物,不去正规的超市,往往忽略产品标签是否完善。而食品的生产日期,是否已经超过保质期等,消费者也往往不太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渠道还不够畅通。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无渠道或维权困难。制度设置使得维权成本过高,导致消费者在面临此类问题时不愿维权。

三、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需要构建统一且协调的法规,解决现行法律之间的冲突和重叠,使法律明确具体,减少执行歧义。法律应及时反映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提前设定风险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同时,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尤其是在基层和偏远地区,配备充足的资源和培训,以确保法律法规被严格执行。明确监管机构的责任和权力,增强执法和监督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行为。此外,激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奖励机制和社会监督网络,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内法规到国际标准,以满足全球市场要求,这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食品保障,也有助于提升国内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逐步完善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食品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二)提高监管机构的执法水平及能力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测方式是单一的监测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改变以往落后的监管方式,只改变生产环境、生产经营记录和产品随机抽查,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检查只在于形式。为了建立和完善全过程监管体系,各相关部门必须严密监管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从参观工厂到消费者检查,必须全程监管。从监管食品事故到控制食品原料,所有步骤应一一落实到位,应加强事故预防和监管。

提高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国家相关监管机构的工作效率。转变执法人员的“无为”思想,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执法人员专业培训。新《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应当参加职业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然而,由于监管机构重视不够或资金投入不足,在一些偏远地区,基础人员培训没有得到充分实施。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员工培训,积极落实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特别是对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站在执法的最前沿,应对专业性有更高的要求。应鼓励执法机构积极提高业务水平。政府也要加大对基层和偏远地区职业培训的投入,为基层人员培训提供专项资金,配备师资和设备,确保培训质量,通过专业培训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三)加强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目前,由于部分检测机构管理不善,导致部分检测机构人员工作出现瑕疵,影响了检测结果。为此,建立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检测负责人,防止一些不专业的人员影响检测结果,保证检测机构的公正性。考试中心自身要建立责任自律制度,明确和完善对不遵守规定影响考试结果人员的处罚,使考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食品安全相关检测标准的完善是食品安全检测的法律支撑。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指导日常检测工作,使繁杂的检测工作能够依法追究。这既保证了管控工作的公平性,也为食品安全生产企业提供了指导。在制定相关法规时,要尽量与发达国家接轨,吸收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生产和监管方面的发展经验,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应该加大对检测机构的支持,包括资金投入和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机构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食品检测任务,并对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风险做出快速反应。同时,要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机构的独立性也是保障检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应当采取措施减少政府和商业利益对检测结果的潜在影响,保证检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可能包括加强对检测机构操作的监督,建立第三方评估和监督体系,以及鼓励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打造食品安全监管良好环境

打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环境是确保公共健康和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策建议包括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信息透明度,使消费者能够作出知情的食品选择。此外,还需要提升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和效能,优化监管流程,确保监管行为的透明和公正,避免潜在的监管腐败。

政府要打造一批诚信经营企业做为榜样,总结成功经验,动员其他食品企业,向他们学习其诚信经营,安全生产的理念,加深诚信经营对企业重要性的认识。并对模范企业授予荣誉奖或采取一定的优惠奖励办法,以提高企业诚信经营的积极性。政府要大力弘扬诚信经营模范企业精神,弘扬模范企业典型事迹,努力形成一批参保企业,开创诚信经营企业发展方向。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最根本是要转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让人们在生活中关注食品安全,同时识别安全食品,这样即使是劣质食品流入市场,也无地生存。因此,政府应正视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除了通过广告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外,还需要打通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

在监管层面,政府应当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的实施,提高监管频率和质量,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威慑,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应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以独立、公正的视角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整体监管效能。

结 论

总体来说,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保护消费者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食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大局稳定。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更日渐复杂,大多是由于食品工业发展不足、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以及社会转型期体制问题造成的。因此,我国的食品安全只有通过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提高执法机构的技能和水平,开展食品安全检查,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环境,食品卫生与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为食品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方怀天,王向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移动执法信息化模式应用[J].中国食品

药品监管,2018(01)

[2]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6-7.

[3]刘俊华,王菁,刘文.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世界标准化

与质量管理,2017(5):13.

[4]李杰.对加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几点设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

文综合版),2018(l):37.

[5]刘波,冒乃和.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J].福建农业学报,2017(6):39.

[6]梁鹏.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系,

2018:31.

曹志霞,女,1977.01、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本科、粮油检验检测、研究方向:粮油检验检测。工作单位:石家庄市粮油质量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