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中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浅谈歌唱中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齐美特

青海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摘要】:声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主要通过人类的声音对音乐进行表达。声乐表演者不仅要有优美的嗓音,还需要对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只有将这两者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演绎出更有感情的歌曲,才能展现音乐的魅力。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歌唱过程中气息的具体控制和运用。

【关键词】:歌唱;发声;气息;控制;运用

歌声,是运用人体内的气息慢慢地震动声带,使声带按照所要求之“音高”的高低而发出的声音。古人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而今人认为“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歌唱的动力。”世界上许多声乐大师对呼吸的重要性都有过明确的表述。伊丽莎白•舒曼说:“唱歌就是呼吸。”梅尔芭说:“要有完美的歌唱,正确的呼吸较美妙的嗓音更重要,呼吸的节省运气的艺术,对于歌唱家是最重要的。”卡鲁索说:“呼吸是发声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谁使用最少的力来唱,谁就得到最好的效果,谁强制的声音越少,谁就能唱得越长。”既然呼吸如此重要,那么在歌唱中如何运用它呢?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的呼吸方法

谈到呼吸,首先应当了解有哪些呼吸器官及相关的组织。呼吸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和横膈膜;横膈膜是一种由肌肉纤维形成的组织器官,它的上面是心、肝、肺,下面是肠、胃、肾。呼吸是靠肺本身所具有的伸缩肌的工作来完成的。吸气时的主要特征是:肺部伸缩肌放松,横隔膜向下,两肋扩张,气息从鼻、口吸入,并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等,一直到人体的肺中,而使肺部充满了气息;呼气时的主要特征是:肺部伸缩肌收紧,横膈膜上升,两肋收缩使气息经过相反的过程从口、鼻呼出,这便是呼吸的全过程。在歌唱中呼吸是基础,是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发声方法正确与否呼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古代,我国声乐理论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论述,在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也认为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气为声之本”,“气息乃声之帅”,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综上所述,呼吸在歌唱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歌唱中人们经常谈论的呼吸有三种说法,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呼吸。胸腹联合呼吸是为声乐界人士普遍所认可的,而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只是片面的强调某个部位呼吸,而没有充分运用全部的呼吸器官来参与。胸式呼吸的特点是在呼吸时只有上胸部有起伏的动作,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呼吸的方法,这种方法吸气量少而浅,使横膈膜与腹肌失去了控制气息的能力,使得呼吸支点太高,造成了喉部肌肉的紧张,喉头的挤卡影响了音域的扩展和声区的统一,更影响吐字器官的正常工作。关于腹式呼吸的说法我有自己的理解,很多资料提到腹式呼吸是软肋扩张并由软肋来控制的一种呼吸方式,我认为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软肋下方小腹的扩张,并由小腹来控制使用的一种呼吸方法,这种方法吸气过深,使气息不流畅,而且气息不能对声带形成应有的压力,造成声音空洞、无力,发高音时会感到更困难,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寻找一种更为科学的呼吸方法。胸腹联合呼吸是一种运用横膈膜、肋骨、软肋、小腹联合工作的呼吸的方法。这种呼吸方法就是在呼吸时将整个呼吸器官都积极的打开,横膈膜、肋骨、软肋、小腹都有适当的扩张,气息量要吸得适当,不能吸得过满,也不能吸的过少,应当以歌唱乐句的长短来吸气,用多少吸多少,这样不会浪费也不会因为过量的储存气息而感觉很僵很累。

二、声音质量的关键

在歌唱中能够科学的运用气息是决定声音质量的关键。呼吸的强、弱、快、慢主要是由演唱的作品所决定,一般在演唱舒缓较慢的作品时吸气的动作要柔和、平稳,呼吸器官各部分不要有僵硬、紧张的感觉。呼气时应尽量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借助肺自身所具有的伸缩肌的收缩力量,促使腹部的肌肉慢慢地有控制的放松,将气息均匀、流畅的呼出。在演唱较快节奏的作品时,吸气要迅速,要深,腰部腹部要有极强的控制能力。

在歌唱中吸气点运用的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对声音的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选择好吸气当口还需要从作品的需要来决定,根据演唱作品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吸气方法,有关声乐论文中形容吸气方法如:急促的、平稳的、轻快的、深沉的等等。在我的教学中我把吸气的方法分为以下三种,即换气、抢气和偷气三种。换气主要运用于演唱速度较慢作品句与句之间,也就是上句和下句之间衔接处,这种吸气方法较平稳,抢气和偷气主要运用于演唱较快的作品,抢气在一句话当中的一次较短的吸气,而偷气则是在一句话当中的多次吸气,抢气和偷气这两种吸气方法较急促。在演唱作品前就要选择好固定的吸气点,选择后就不能随意变换,而且在必须保证深呼吸的状态下进行,如果吸气的深度不到位肺叶的底部没有充分的打开,吸气点出现错误则会出现控制呼吸部位逐渐上移,气息越唱越浅,上胸越唱越紧最后导致气息不够用的情况发生,使声音越唱越吊,越唱越紧,以至声嘶力竭,不能够继续演唱。

三、声音与呼吸相辅相成

声音和呼吸是不能分开的,考虑到前者时必然要考虑后者,考虑到后者时也总得包括前者。这种相互作用的概念,很自然的使人们沿用“声音在气息衬托之上歌唱”的公式,这是古老意大利大师们的方法。不过“声音在气息衬托之上歌唱”的说法会让人造成误解,所以应该说“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声乐教育家凯沙雷认为,“谁知道如何正确呼吸就知道如何歌唱”。这些说法无疑都说明气息在发声过程中的支持作用。失去气息的支持,就谈不上歌唱的发声,共鸣,咬字、吐字、音色等,歌唱艺术就不存在了。但要使气息发挥有利的支持作用,吸气的正确与否起制约作用,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吸气在于“深”、不在于“多”。有了深的气息会使腹部肌肉及两肋控制气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对每个声音都能得到气息的支持打下了基础。我国的传统民族唱法常说的丹田气,也是指歌唱动力的深呼吸。气吸得越深,气息的支持点就越往下,这为气息的保持提供了条件。但气息的保持常被误解为静止不变,声乐教育家劳•威尔说过:“在静止的气息上歌唱”。这说明气息的静止是相对的感觉。如果气息完全僵化,那气息的“保持”成了“僵持”,也无法使保持的气息得以流动,而不流动的气息是无法给声音以支持力的,这样就不可能获得好的声音。因此,气息的“保持”“支持”都必须保证气息是“流动”的,也就是说歌唱时要始终保持吸气状态,只有这样,气息的支持才能发挥动力作用,给歌唱以有力的支持力。

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任何好的唱法,都要有呼吸的支持,都要在动力上有上下贯通的能力,歌唱训练都是这个规律。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找到一种最自然、最深长、最安静的呼吸时,就找到了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的物质动力,使人毫无顾虑地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因此在练习歌唱时,必须注重呼吸方法的正确,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坚持练习,循序渐进,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歌唱时要始终保持心理的良好状态,全身心充满笑意,只有这样,才能将呼吸灵活地运用到歌唱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歌声更美妙。

参考文献:

[1]陈振.浅谈歌唱中的气息控制[J].文艺生活旬刊,2013(8):104.

[2]杨春阳.教学中歌唱的气息运用[J].读天下,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