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优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气道优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郭平

吉林省 吉林市 吉林市中心医院 132011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9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气道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氧指数(OI)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以及ICU住院时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氧指数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气道优化护理;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

目前,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常使用机械通气来干预,其目的在于借助呼吸机代替、调控和改善患者的自主呼吸,以防止由于氧供应不足引发呼吸功能衰竭和低氧血症等情况。然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可能引发患者不良反应[1-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危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时常见的并发症,它会延长机械通气的时间,影响康复。因此,临床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气道功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3]。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9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气道优化护理),对照组包括男性21例和女性19例;年龄在35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1±3.01)岁;病程为10至25天,平均(16.31±1.11)天。观察组包括男性20例和女性20例;年龄在32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98±2.97)岁;病程为11至26天,平均(16.28±1.08)天。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显示,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气道护理干预,包括以下措施:口腔护理:建议患者使用电动牙刷,以清除口腔内的异物,维持口腔卫生,减少细菌滋生,预防口腔感染。体位护理:患者采用头部抬高体位,以减少被褥摩擦,进行定时翻身和皮肤护理,以预防压疮。吸痰护理: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痰液排出,确保咽喉通畅。气管导管管理:在插管时记录插管深度,采用普通或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帮助患者排痰。操作时,通过气管导管进行湿化气道护理,采用无菌操作,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预防交叉感染[4-5]

观察组进行了气道优化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气道湿化优化干预,即调整湿化器,以确保维持气道湿度在60%~70%范围内,同时保持气道近端温度在32~35℃,每4小时校正气囊的压力,以维持在25~30 mm Hg。在排痰优化干预方面,采取了持续性恒温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每次进行15分钟,每天进行3次,并辅之以叩背。在药物选择方面,使用了布地奈德混悬液。此外,还应用振动排痰机进行干预,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设置仪器的振动频率在15~30 Hz之间。患者在此期间采取侧卧位,选择固定模式,以保持患者的身体稳定,然后通过在患者背部和侧面上下叩击头部,每个部位的持续时间为15秒。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氧指数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对于计数资料,采用样本数量(n)及百分比(%)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进行计算,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变化

对照组的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以及ICU住院时间情况分别为:15.61±2.31,6.98±1.31,7.62±1.01,观察组的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以及ICU住院时间情况分别为:12.61±2.31,5.28±1.02,6.12±0.51,观察组的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以及ICU住院时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氧指数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

   对照组的氧指数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326.31±33.12,89.69±6.11,观察组的氧指数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355.31±36.33,95.87±1.56,观察组的氧指数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在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48小时内或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部感染性炎性症状,是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这种治疗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气道阻力,并扩张气道,有效缓解呼吸衰竭。然而,由于患者通常伴有意识障碍和体能下降,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容易发生

[6-7]。此外,呼吸机机械通气还可能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有害颗粒也可能对患者的呼吸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可能引发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8]。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以及ICU住院时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氧指数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说明了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燕花,许怡玲,林程.早期预警策略结合风险护理在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4):186-188.

[2]赵梓,王溪萍.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01):137-138.

[3]杨瑶.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8):132-135.

[4]于秀勤,赵杨,时春焱.集束化护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7):162-165.

[5]赵珂.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智慧健康,2022,8(26):247-250.

[6]蒋荣慧.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2,8(19):197-200.

[7]吴五香.气道护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22(12):186-188.

[8]袁水仙,冯梅翠.分析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止痛的护理方法和效果[J].智慧健康,2022,8(15):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