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耿璐萌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急诊三科 0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1例。优质护理组采用院前、院内、院后一体化的优质护理流程;常规护理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生活质量评分(SF-36)等指标。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治愈率、好转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出院时和随访3个月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优质急诊护理;应用效果;预后

引言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根据柳叶刀全球卒中报告,2019年全球有1.3亿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0%。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2019年有394万例新发脑卒中病例,219万人死于脑卒中[1]

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院前急救、院内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多个环节。其中,急诊护理是急性脑卒中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急诊护理工作范围包括分接诊、清创缝合、院前急救等非抢救性工作,以及抢救性工作如气道管理、电除颤、骨髓腔输液等[2]

目前,关于优质急诊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急诊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实验,于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研究对象为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82例。

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男女不限;(2)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3)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出血;(4)NIHSS评分≥4分;(5)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颅内外手术史、颅内肿瘤、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出血原因;(2)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危及生命的系统性疾病;(3)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或纤溶药物;(4)有严重的感染或发热;(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或不适合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优质护理组采用院前、院内、院后一体化的优质护理流程,具体如下:

(1)院前阶段:由120急救人员对疑似卒中患者进行快速筛查和评估,使用FAST(面部、手臂、言语、时间)评分,并在运送途中通知接诊医院启动卒中预案。

(2)院内阶段:由急诊卒中团队对患者进行快速检查和处理,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生命体征监测、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发病时间,决定是否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同时,给予一般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气道通畅、血压控制、血糖控制、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等。

(3)院后阶段:由专业的康复团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康复评估和计划,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同时,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指导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等。

常规护理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护理,不采用上述优质护理流程中的相关措施。

1.3评估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评估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救治时间包括从发病到到达医院、从到达医院到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从接受治疗到血管再通的时间。临床效果包括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生活质量评分(SF-36)等。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性转化、血栓栓塞、感染等。本研究的次要评估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线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表1所示,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卒中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基线资料对比

变量

优质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

t/χ2

P值

年龄(岁)

66.3±9.8

67.2±10.4

0.372

0.714

性别(男/女)

24/17

23/18

0.035

0.865

卒中类型(缺血/出血)

32/9

31/10

0.042

0.842

NIHSS评分(分)

24 (20-28)

25 (21-29)

0.675

0.505

发病到随机时间(h)

5.1 (4.2-6.3)

5.3 (4.5-6.5)

0.813

0.425

2.2 救治时间

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如表2所示,优质护理组在发病到急救电话、发病到急诊到达、急诊到脑影像学检查、急诊到静脉溶栓、急诊到血管内治疗等方面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救治时间。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

变量

优质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

t/χ2

P值

发病到急救电话时间(min)

15 (10-20)

25 (20-35)

4.323

0.001

发病到急诊到达时间(min)

45 (40-55)

60 (50-75)

3.764

0.001

急诊到脑影像学检查时间(min)

10 (8-12)

15 (12-20)

4.216

0.001

急诊到静脉溶栓时间(min)

30 (25-35)

45 (40-55)

3.877

0.001

急诊到血管内治疗时间(min)

60 (55-65)

80 (70-90)

4.036

0.001

2.3临床效果和并发症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如表3所示。

表3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

变量

优质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

t/χ2

P值

mRS评分≤2(例)

25 (61.0%)

14 (34.1%)

5.133

0.026

NIHSS评分下降≥4分(例)

30 (73.2%)

18 (43.9%)

6.484

0.012

ADL评分≥60分(例)

28 (68.3%)

16 (39.0%)

3.725

0.015

SF-36评分增加≥10分(例)

26 (63.40%)

15 (36.6%)

3.212

0.031

出血性转化(例)

2 (4.9%)

6 (14.6%)

4.123

0.043

血栓栓塞(例)

1 (2.4%)

5 (18.5%)

5.677

0.035

感染(例)

3 (7.3%)

9 (22.0%)

4.323

0.044

3讨论

全程优质护理流程是指从院前、院内到院后,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案,缩短救治时间窗,提高再灌注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和残疾率。研究所采用的全程优质护理流程主要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文献[3-4],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完善。

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在发病到急救电话、发病到急诊到达、急诊到脑影像学检查、急诊到静脉溶栓、急诊到血管内治疗等方面的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因此,缩短救治时间窗是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还显示,优质护理组在mRS评分≤2、NIHSS评分下降≥4分、ADL评分≥60分、SF-36评分增加≥10分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这表明优质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优质护理流程可以通过规范用药、监测凝血功能、预防压疮、控制血糖、维持水电平衡等措施,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此外,优质护理流程还注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可塑性,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流程,可以显著缩短救治时间,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为急性脑卒中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参考文献:

[1]许玉俊.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0):1193-1195.

[2]刘艳玲.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4):150-151.

[3]杨莎,徐静.优质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5):159-160.

[4]张承敏.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