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翻译技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翻译技巧研究

刘佳文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浙江东阳  322118

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隐喻在政治文本中出现地更为频繁,政客们擅于使用隐喻,来传达政治信息,表现政治立场。因此,准确地翻译隐喻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对译者来说十分重要。笔者以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详细分析其中使用隐喻的例句,由此总结出隐喻的常见翻译技巧,希望能为隐喻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隐喻研究; 隐喻翻译;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向国会或人民报告施政情况、政策方针和工作成果的文献,具有重要的政策、宣传和信息传递功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政治隐喻被广泛运用,以便更生动地传达特定的政治观点和战略。

一、隐喻的定义

隐喻,又称为暗喻。隐喻的英文形式为metaphor,该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a改词由“mew”“pherein”合成,意为“a transfer of a meaning”。 《韦氏词典》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Metaphor的定义是:“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literally denoting one kind of object or idea is used in place of another to suggest a likeness or analogy between them.”

陈科芳(2017)在《英汉修辞格比较和翻译》这本书中提到:隐喻的基本结构形式为:本体+暗示性喻词+喻体。暗示性喻词大多为:’‘’‘’‘’‘等于’‘当做等,暗示性比较突出。

二、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翻译技巧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从2003年起,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就由北京市政府外办牵头,组织专业翻译团队开展翻译任务。因此,官方译文是极具权威性的,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官方译文进行研究也是十分必要地。

(一)直译法

直译法,顾名思义,即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隐喻和具有民族和地方色彩的部分(张培基,2009)。直译法是以原文的形式为标准,在关键词的对应、句法结构的对照等方面都保持原文的原貌。一般来说,在中英文化对待某些事物的认知具有一致性时就采用直译法,既能吸收原文的特色又能忠实于原文的表达结构,极大削弱了翻译过程中的失切之弊(龙祥,2017)。

[例1]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Through all these efforts, we, all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stood together in the most trying of times and built a Great Wall of solidarity against the epidemic.

[例1]中的长城是隐喻的用法,长城是指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恒,用于限隔敌骑的行动。这里长城实际隐喻意义是指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官方译文将长城这个隐喻进行了直译的处理,一方面,能实现对原文的忠实,另一方面,长城是中国的特色古建筑,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依然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因此,直译也能保存原文的文化特点,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转

所谓的转是指在政治隐喻的翻译中将源语的政治隐喻的隐喻意义或象征意义在目标语中予以释义,从而在目标语中不再出现这些比喻。源语中一些比喻并不为目的语读者所熟悉,因此在处理类似的政治隐喻时,采用了将比喻转换为意思的翻译方法,旨在让读者确切地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精神的实质,故而舍弃了源语中的隐喻修辞效果(梁永刚,2010)。

[例2]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We will see that funds are put to better and more effective use; we will scrutinize all expenditure items and see that every cent is used where it is needed most and where market entities and the people will feel the greatest benefit from it.

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裉节儿上是一句流传已久的谚语。政府工作报告的官方译文将刀刃上意译为“where it is needed most”,符合这句话在这段话里的实际意义,即切中要害,省下不必要花的钱,把省的钱花在有用或者有意义的地方。

[例3]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We will ensure that projects are up to standard, so they do not create any undesired consequences and the investments made deliver long-term returns.

后遗症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这里的后遗症实际是指在投资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遗留问题,以及一些预料之外的后果。官方译文中将后遗症意译为“create any undesired consequences”,更为简洁易懂。

(三)省译法

省译法与直译法和意译法在翻译的形式上有显著区别。从隐喻翻译的层面上来说,不管是直译法还是意译法原文的相关隐喻表达或具象或隐含都会在译文中显现,但是运用省译法时在译文中却没有出现(龙祥,2017)。

[例4]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Elimination of poverty among all rural residents living below the current poverty line and in all poor counties.

4中的是一种隐喻处理,其本义是戴在头上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之后引申出的隐喻意义为对某个对象给予定性评价。这里把贫困县比喻成一个帽子,摘帽也就是摆脱贫困县的称号,实现全县脱贫。摘帽这个比喻并不为目标读者熟悉,并且与原文前半句中的全部脱贫在意义上存在重叠,因此,采取了省译的翻译技巧,这样既忠实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也符合语言的简洁原则。

三、结论

隐喻贯穿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到语言中,也体现在思维活动中。隐喻在政治文本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篇典型的政治文本,其中有比较多的隐喻。本文中笔者共总结了隐喻的三种常见翻译技巧,直译法、转和省译法。这三种翻译技巧使用的情况不同,且各有利弊,译者在真正的翻译实践中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具体的翻译技巧,切不可过分死板,要学会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陈科芳(Chen, Kefang). 英汉修辞格比较与翻译[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117-118.

[2]陈望道(Chen, Wangdao). 修辞学发凡[M].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68-69+73.

[3]梁永刚(Liang, Yonggang). 转“喻”为“义”: 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隐喻的翻译方法——以《政府工作报告》中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0(5):140-142+150.

[4]龙祥(Long, Xiang). 浅析《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翻译策略[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6): 151-153.

[5]张培基(Zhang, Peiji).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21-22.

作者简介:刘佳文(1996-),女,汉族,浙江东阳,硕士,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