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究

曹艳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第六中学 5651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成为高中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高中是培养人才的集中地,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全面落实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本文基于新课程背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讨,为保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工作顺利进行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尽管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是从当前高中教学状况发现,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应当倡导各阶段学校重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但是在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中的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传授理论知识,无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比如,在学习《认识数据编码》一课时,大多数教师只按照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化讲解,未深入解释课程设计内容,导致高中生很难形成信息素养。

(二)教学设计过于表面化

调查发现,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于表面,缺乏深度。比如,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但是从多所学校中了解到,部分教师认为合作教学法不具有多少作用,只认为合作教学浪费课堂时间,不能及时做出正确指导,影响教学进度。

(三)教学评价不清晰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教学评价不清晰,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在评价过程和最终评价方面没有具备良好认知能力,未曾对二者产生清晰理解,导致二者关系处理难度增大,致使高中信息技术在新课程背景下成为“专业训练”课程。与此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清晰也有可能对新课程改革造成很大影响。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围绕新课标和新课改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学习特征,确定具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充分展现出其教学有效性,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教学目标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保障教学目标明确,才能为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清楚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控制教学进度,体现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真正价值,将信息素养培养在高中信息教学中全面贯彻到位。

(二)设计明确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有着直接联系,教师在教学任务设计时应当严格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掌握重点知识,将其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提高知识理解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解决问题,大幅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

(三)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巨大,面临各种学习难题。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日常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为了更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需创设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这样一来不仅能保障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还能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学习“信息安全”一课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全面控制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新知识。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讲解,充分体现出内容实践性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给学生提供充足想象空间,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能够及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数采用机械性教学方法,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质量,只是按照教学目标不断传授更多知识,欠缺针对性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无视学生主体地位,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后续深度学习造成了较大影响。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化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另外,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尽快适应现代教育需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五)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实践中,教学策略设计内容比较多,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材料方面都需要保持同步,严格规范师生行为,避免在具体教学中造成不必要影响。在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学习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借助一系列教学环节完成,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技术等,将其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使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从基础平面教学转向为立体空间教学。在多维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并且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完成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新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越发先进,现如今,许多高中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积极应用大量现代技术。

三、总结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良好信息技术教学体验,掌握专业知识,挖掘自身潜能,形成认真学习态度。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合理教学方法,融入各种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学生也要配合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各项工作,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分析和探索新知识,改变以往学习方式。教师也要具备持续学习意识,定期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创新具体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恒斌,米珍美,高攀.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7):32-35+81.

[2] 何亮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7):97.

[3] 马媛媛.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