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民族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高洁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而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民族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分析了民族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价值,并提出了一系列民族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期为相关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感知能力;理解能力

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民族音乐则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精髓。民族音乐不仅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认知,更能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加入审美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民族音乐教育的基本内涵

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手段,更是一种促进个人审美素养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自己民族文化音乐的认知、理解和欣赏能力。它不仅包括对民歌曲目的学习,还涉及到对民歌背后文化内涵的探索和理解。首先,民族音乐教育关注的是多样性和文化内涵。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风格和表现形式,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传统。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民歌,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到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其次,民族音乐教育注重历史渊源和传承。民歌作为一种口头传统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遗产。通过研究和演唱经典的民歌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到这些作品所蕴含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共鸣。

2民族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价值

2.1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能力是指个体对于艺术作品所传递的美感信息进行感知和接受的能力。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首先,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声音、旋律、节奏等元素的敏感度。在学习民歌演唱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把握每一个音符和节拍,同时要注意表达出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对于声音变化和节奏起伏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和感知,从而提升他们对于音乐美感的体验。其次,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民歌,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可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意义,在欣赏时需要仔细聆听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反复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民歌作品,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可以更加敏锐地察觉到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2.2提升审美理解能力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背后所传递的文化内涵。首先,民族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歌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每个地区的民歌都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传统。通过学习这些民歌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加深对于音乐作品所表达情感和意义的理解。其次,通过分析民歌中使用的词语、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民歌常常运用一些具有象征性意义或者寓意深远的词语和形象,通过这些修辞手法来传递情感和思想。学生在学习民歌时,可以通过分析歌词中的隐喻和象征等元素,深入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3增强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指个体在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表达的能力。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鼓励他们在音乐表达中运用民歌元素进行创作。首先,参与民族音乐演奏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在演奏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并准确地传达曲目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他们需要通过技巧、节奏以及动态等方面来塑造出独特而富有个人风格的演绎方式。这种实践不仅锻炼了他们对音乐语言和技巧运用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将内心情感转化为艺术形式进行表达的能力。其次,民族音乐教育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民歌演唱创作。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民歌曲目和演唱技巧,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并融入这些元素到自己的演唱中。同时,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一些个人特色和创意,使其演唱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这样的实践将帮助学生培养出在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时运用民歌元素的能力。

3民族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3.1围绕集体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

通过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美。首先,可以组织合唱团、合奏乐团等集体演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共同参与演唱或演奏民族音乐作品,通过协作和配合来展现音乐的美感。在集体演出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技巧和表达能力,还能够互相倾听和交流,在共同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增进对于音乐美感的理解。其次,可以组织民歌比赛、演唱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和表现形式,并从中汲取灵感进行个人创作。同时,在观看他人表演时也能够拓宽自己对于音乐美感的认知。

3.2营造民族区域活动,促进大学生审美表达

通过组织各类民族区域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促进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审美表达。首先,可以组织民族音乐展览和演出。在展览中,可以展示不同地区的传统乐器、音乐手工艺品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等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到不同地区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在演出中邀请专业艺术家或者学生自己进行表演,让学生们亲身聆听和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其次,可以组织参观民族村落或者文化遗址。通过实地参观,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并与当地居民交流和互动。这样的体验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融入当地的音乐文化,激发他们对于民族音乐审美表达的兴趣。

3.3借助民族传统节日,开创大学生审美教育

通过在校园内举办相关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首先,可以组织民族音乐演出和表演比赛等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邀请专业艺术家或学生自己进行音乐演出,展示各个地区的传统音乐作品。同时,还可以举办表演比赛,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创造。这样的活动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并激发他们对于民族音乐审美的热情。其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工作坊。利用传统节日为契机,在课堂上介绍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渊源以及艺术特点等内容。同时,也可以组织相关工作坊,邀请专业人士来指导学生们亲身体验和学习民族音乐技巧。这样的课程和工作坊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对于音乐美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4整合不同主体合力,丰富大学生审美形式

通过联合学校、社会和艺术机构等多方资源,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和表达方式。首先,可以与音乐专业院系合作开展跨学科课程或项目。通过与其他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将音乐与舞蹈、戏剧、视觉艺术等相结合,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例如,在音乐剧或舞台剧中加入民族音乐元素,让学生们在参与演出过程中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的交融,并拓宽自己对于审美的理解。其次,可以与社会文化机构合作举办民族音乐节或文化活动。邀请各地区的民族音乐团队来校园进行演出或工作坊指导,让学生们亲身接触和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组织展览、讲座等形式,让专家学者分享相关知识和经验。这样的合作将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丰富他们对于民族音乐审美的认知和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教育对高校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借助民族音乐教育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应该围绕集体教学活动、营造民族区域活动、借助民族传统节日以及整合不同主体合力来丰富大学生的审美形式。这样的努力将推动大学生审美能力全面提升,并为他们在艺术领域中展现更加出色的才华和创造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青峰.民族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6,36(07):111.

[2]张红玉,罗淑娟.提高审美能力 感知民族音乐——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与鉴赏》[J].新闻与写作,2017(07):129.

[3]潘青峰.民族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6(03):187+150.

[4]佟鑫.《中国民族音乐》在山西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为例[J].黄河之声,2020(02):92-93+95.

[5]王梓.注重民族音乐听赏,提升音乐审美能力[J].艺术大观,2021(06):18-19.

[6]黄玲.浅析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的挖掘与传承[J].艺术评鉴,2020(15):183-185.

[7]苏伟达.中国民族音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22(04):11-15.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教科院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