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名符号化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青海省地名符号化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魏佳  韩 尚 刘玉莹  张柏慧  朱艺

黑龙江大学

摘要:“地名”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的标志,它还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历史、语言、地理。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门复杂的学问,并在不断演进。地名不仅仅反映出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更能够深刻反映出当下的社会现象,构筑出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文化网络。青海地区的历史文化悠久,青海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民族关系史,同样地名的产主、发展和演变,也都和有关民族的活动历史分不开,所以,青海地名的命名与演变,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民族性的烙印。随着青海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其竞争力,当地政府正在努力探索符号学视角,以期为景区的景观和基础设施注入更多的新的文化价值,从而实现前景化的改造。

关键词:青海;地名符号化;旅游

近年来,青海 “网红打卡地”已经成为当今文旅市场的标杆,而青海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的多样性,使得青海能够迅速崛起,青海正努力把握机遇,积极开拓青海的文旅领域,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毫无疑问,青海的旅游业正处于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近几十年,青海省始终秉承以人民为本的理念,着眼于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大幅度改善和完善相关政策,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比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模式,青海省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更加包容的、更加充满活力的旅游体验,从而使青海的旅游业能够真正走出舒适区,走进世界各地[1]。

一、区域旅游发展现状考察

习近平主席总书记参与第13届全省人民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商议和在青海考查时,交给青海“建设全球旅游资源目的地”的重要各项任务和使命,为青海发展指明了方位,提出了基本依据。“十三五”时期,青海迎接旅游者1.9亿人次,旅行总收入2100亿元,旅行人数和总收入均取得二位数增速,旅行精选路径不断涌现,旅行新产品层出无穷,在此基础之上,青海旅游业更需要“旅游+”方式的创新。

近年来,“旅游+”“交通+”“生态+”的出台,极大地推进了青海道路的可持续性,将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道路系统,将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模式,将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青海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扎碾公路、315生态旅游风光走廊、长江生态旅游风光道、祁连山红色旅游风光道等一大批具有独特魅力的路线,不仅满足了青海人的出行需求,也让青海更加美丽宜人,《青海建设全球红色旅游目标行为实施方案》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努力实现青海的可持续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建设一条具有黄河文化、唐蕃古道、“丝绸之路”等独具魅力的、具有较高的体验价值、较长的时间跨度的自然资源旅游风光道,这条道的建设将建立在国道、省道和铁路的支撑之上[2]。“十四五”时代,青海省正大力推进大通河、祁连、“神奇天路”、黄南一号和玉树的生态旅游景观建设,旨在为游客创造一个拥有自然风光、清新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以及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景点,以此来实现绿色出行的目标,为游客带来更加美好的休闲体验[3]。

二、区域旅游文化价值意义

1.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青海正在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努力营造出具有浓郁历史气息的自然风光,以及具备独具魅力的人居环境,并且积极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努力开拓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态旅游项目,如举行各类活动、比赛、会议、研讨会等,以及提供优质的生态旅游服务,以及培育出一批全球著名的自然风光胜地。

2.拓宽旅游市场

近年来,青海积极探索“大美青海”的旅游品牌建设,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采取符号学的视角,不断深化“现代化+原生态+科学”的发展思路,加快“大美青海”的宣传,不断拓宽青海的旅游市场,实现高水平的可持续增长[4]。3.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

利用当地独有的文化传统,打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提升当地的社会影响力,拓展当地的经济发展空间,增进当地的社会认同感,为当代人们提供更多的精神享受,使其获得更多的视觉冲击,更多的精神收获。

4.延伸产业链条

延伸产业链条,撬动经济发展。青海省应当积极把握文化产业的新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型规划,不断完善、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

5.提高文化价值

通过将青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转换成符号,我们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究它们的含义,并将其与游客的需求相联系。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些符号,青海的风光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出丰富的含义,提高它们的文化价值。

三、基于符号学理论视角的研究分析

1.旅游意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再现体”“对象”、“解释项”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它们通过对自然、人文和社会元素的深刻理解和审视,在游客的心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行愿景;

2.从游客的视角来看,他们在旅途中所接触到的景观符号,都会被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理解、接受,这种理解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身心来实现,而这一切都受到他们自己的文化、社会环境、学术水平、个人经历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似性所决定;

3.隐喻抽取技术与符号学分析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分析,为未来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4. 德国社会学家埃格里在《地名学史》中指出地名作为一种地域符号化的产物,从符号学的视域对其进行剖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区域的历史特性和文化特性。

四、文化符号意义及意见阐释

1.提升青海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服务价值感知

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需要配套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服务质量,旅游业要持续发展就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要有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文化创意产业亦是以此理念为遵循。为了达到更加优秀的效果,应该努力招募和培训一批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精湛的工作态度的专家。

2.打造青海特色文化品牌,以独有的文化魅力感染与吸引游客

青海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拥有独特的历史和传统,必须深入挖掘这些历史和传统,积极举办各种令人激情澎湃的文化表演,构建独具魅力的青海文化品牌,提供优秀的旅游娱乐服务,从而实现青海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产业结构,我们可以给当地人带来显而易见的收入增长。

3.通过探索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实现全面、多样的旅游创新

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深厚文化的文旅手工艺品与旅游纪念品,提高其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重点改善和包装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多种娱乐和休闲活动,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影视剧院和大型文艺活动,让旅游更具有文化内涵,打开文化新市场。通过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利用文化创意的力量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将其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灵感来源,实现文化创意的融合,以及彼此间的交流和共赢[5]。

4.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助力旅游业发展当下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盛行,要充分学习掌握信息业技术

借助数字技术,加速青海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进行转化。通过融合独特的文化元素,打造出集产品和服务制作、宣传和消费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网上文化消费场所和文化旅游区。许多景点的晚间会举行大规模的烟火表演和灯火装饰,以增加气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更加充满互动性、更加刺激和新颖的旅行和娱乐项目。所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更高的科技水平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需要把重心放在基于科学和艺术的文化创新领域。

参考文献:

[1]栾桂泽,彭直琰,蔡敬芝等.地名视角下青海藏族人类活动演变时空分析[J].测绘地理信息,2021,46(05):163-168.

[2]吕腾捷.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促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

[3]周立娟,贾文毓.青海省乡级地名的地理学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S1):106-108.

[4]马艳霞.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修正与路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5]黄秀娟. 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