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联·新样态“创+YUE”馆融合性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五联·新样态“创+YUE”馆融合性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究

刘小霞

义乌市苏溪镇中心幼儿园,322000

摘 要】为促进“创+YUE”馆美雅课程的统整建设,以“完整儿童、经验整合、统整学习、整体发展”为理念,秉持“发展性、关键性、开放性、交互性、有机性”的原则,以“联动”为课程植入融合因子,建构与实施了“五联·新样态”。即:通过变革“资源、主题、场域、角色、成果”五项要素,设计“自主招募、弹性周期、联动图、联动导师、达人秀场”五项联动运作,建构“联感官·玩材料”、“联非遗·玩民俗”、“联生活·玩创意”、“联绘本·玩表演”四类联动实施范式,在“排除联动障碍、促进联动深度、导航联动迭代、拓展联动视野”四类联动保障机制下,为儿童完整发展构建起一个融合性课程体系,丰富儿童学习经历,促进了儿童完整发展,深化了“创+YUE”馆美雅课程育人价值。

关键词】“创+YUE”馆   五联·新样态  完整儿童

一、问题提出:审视:“创+YUE”馆课程实施现状

我园通过对专用室环境、材料、内容、组织管理的重构,创新启动了“创+YUE”馆特色课程开发。基于幼儿园“YUE+”园所文化及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以提高“创+YUE”馆特色课程的育人价值。

制作多,游戏

常常听到幼儿兴趣盎然的分享:“我的这把伞上面有一个半红半绿的苹果,是在提醒白雪公主千万不要吃这样的苹果,有毒……”、“这个纸箱衣服,前面是可以挡刀保护自己的,就像机器人一样……”凡此种种,都表达出了儿童想试一试、玩一玩的游戏需要。但从幼儿的整个学习历程来看,围绕“造物”的学习偏重于“操作、制作、加工”,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较少,学习成果的“静态展示”也忽略了儿童的游戏需要。

合作多,对话少

“创+YUE”馆以“出班走馆”的组织形式开展混龄混班活动,希望能够扩大儿童的学习交往圈,从小培养合作能力。经观察发现,在场馆里有两类合作现象,一类是部分幼儿自然形成的松散型合作,因各自有独立的创意,只偶尔发生联结;另一类是被馆长促成的合作小组,因成员间彼此不够了解,年龄大的帮助年龄小的解决技术难题,彼此之间商量、讨论、质疑的对话交流很少。

二、构架“创+YUE”馆,五联·四式

)“创+YUE”馆

“创+YUE”馆共有八个特色场馆,分别是“木玩家、印象城、米尺布、针和线、布落格、沥粉派、纸挥家、泥好玩”。每一个场馆以一类开放性材料(如:纸、木头、布、泥等)建馆,通过配备儿童适用的工具、创设审美的环境、宽松的氛围、开放的管理,支持儿童围绕“创意”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

五联·四式

五联:即五项联动要素和五项联动运作。五项联动要素是指:引入联动资源、激发联动主题、畅通联动场域、重建联动角色、流通联动成果;五项联动运作是指:优化联动合作、发展个性联动、可视联动进程、活力联动关系、提升联动成就。四式:即四类以外显或内隐的“联动”促进课程融合的联动活动实施范式。分别是:“联感官·玩材料”、“联非遗·玩民俗”、“联生活·玩创意”、“联绘本·玩表演”。

三、联动新样态的建构

)畅通联动场域:变“封闭”为“开放”

“开放”意味着空间的扩展式变革,“封闭”变“开放”指向有三,一是从材料属性及联动关键性出发,重新布局场馆,拆掉部分相邻场馆阻隔联通的墙,运用一些开放、通透的装置形成既有独立性又便于联通的空间。二是将八个场馆联结为一个资源中心,鼓励幼儿根据需要可轮流或分别到任一场馆完成制作,最终的作品将是各馆作品的合成。如绘本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最后联合表演的成果就是来自于“泥好玩”、“木玩家”等7个馆的联动。

)流通联动成果:变“静态”为“动态”

让展示在“创+YUE”馆用于欣赏的作品从墙上、柜子里“走”下来,流通到班级和公共区域,自然融入到幼儿的游戏和生活中。有的成了表演区的布景和道具,如:“布落格”的小帐篷、小围裙、小背包、“米尺布”的人偶、“木玩家”的小房子、钉耙、“沥粉派”的三潭印月、母鸡,“纸挥家”的花裙子等;有的成了娃娃家、小医院等角色游戏区的家具和饰物,如:“木玩家”的小桌子、“泥好玩”的小杯子、“布落格”的花瓶、“印象城”的字画等。

(三)五项联动运作转型

1.优化联动合作:从“混龄编班”向“自主招募”转型

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自主招募”是指根据项目招募有共同兴趣意愿的小朋友建立团队,不同于以往“混龄编班”所采用的教师分配制。因此,不论是先有项目还是先分组,都会让儿童自己思考、自己选择,真正拥有选择权,能以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项目或同伴,从而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以实现自身理解和认可的目标。

2.发展个性联动:从“固定周期”向“弹性周期”转型

“固定周期”保证了班级、场馆人员进出的统一节奏,但也因此而统一了学习进度,缺少灵活度和个体针对性。每一个项目因为主题、目标不同,带来的学习挑战和用时也各有差异。为予以各类联动的自主权,“创+YUE”馆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弹性开馆”。

3.可视联动进程:从“设计图”向“联动图”转型

以联动为要素的项目活动带有综合性、时间长、交互多等特点,如何帮助孩子们沿着自己的创想一步一步实现呢?在每个联动起始阶段,“联动导师”会跟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并借鉴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画一张“联动图”,用图文符号分别标注目标、材料、人员、地点等信息,以“可视”的方式帮助小组成员确定自己的学习和任务。

4.师幼联动一体:从“责任馆长”向“联动导师”转型

老师也由原来负责某个场馆教学的“责任馆长”转变为全程陪伴孩子的“联动导师”,以此强调教师要从关注“物”转向关注“人”,成为儿童学习的促进者,在进行阶段,“联动导师”的定位是“提问”,促使儿童在一次次的设想、探索以、反省、整理的过程中逐步“思维向深”。

四、联动新样态的实施

四类联动实施范式

从“创+YUE”馆课程框架图中可见,“创+YUE”馆课程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指向场馆认知的学习”,第二板块是“指向自主创作的学习”,联动活动属第二板块,按照“探索——建构——演绎”的梯度进行编排。

四类范式从幼儿的认知逻辑和学习规律进行梯度编排,以不同的维度在课程中植入“联动”元素,以促进幼儿文化理解、审美、创新、合作等核心素养。

五、研究成效

(一)丰富的学习经历,让儿童学得快乐而有成长

我们通过对“创+YUE”馆课程的整体梳理,形成了从“认识——探索——建构——演绎”的四阶段课程体系。梯度架构的体系帮助幼儿在联动前做好能力准备,得以自信地选择场馆,当儿童准备好、很愿意、有能力时,儿童在联动活动中就自然建立起了“学习主体”的意识和自信。

)独特的课程品牌,带动了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联动”打开了“创+YUE”馆的大门,让“创+YUE”馆不再只有单纯操作的专用教室,而且与每一间活动室都丝丝相扣、共同相连,形成了一座支撑儿童活动、探索、创新、展示的互动空间和课程资源中心,与整个课程逐步融合为一个流动的、开放式的学习动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瑞士]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

[2] [美国]杜威. 经验与自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

[3] 房慧.经验学习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1).

[4]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赵丽萍.项目学习的发展及现实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3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