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外舞蹈教育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浅谈校外舞蹈教育现状

崔雪莹[1]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内容摘要】舞蹈作为一种极具审美与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绵延至今已变得更加优美、细腻。作为一种形体语言,校外的少儿舞蹈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但由于传统观念以及人们对于舞蹈的浅层次认识,致使校外少儿舞蹈教育机构进行培训时,更多注重舞蹈技能的学习上获得较大的收获,在表演能力上得到较大的提高,目的鲜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却又不够全面。作者认为,舞蹈需要技术支撑,但作为艺术,舞蹈也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校外少儿舞蹈教育中适当的理论知识的普及必不可少。

【关键词】舞蹈教育 校外舞蹈 少儿舞蹈

舞蹈作为一种极具审美与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绵延至今已变得更加优美、细腻,它作为一种形体语言,它的美育功能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可;通过舞蹈教育能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追求;通过舞蹈教育可以增进人们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传播礼仪文化,从而能够使人们的行为更加美好。在任何一种文明社会里,舞蹈教育都是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第一 舞蹈教育的前世今生

舞蹈教育当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教育形式之一,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开始逐步形成教育体系,周代礼乐制度的出现,代表了舞蹈的审美规范与审美意识的高度。周代的乐舞机构——“大司乐”,作为规模宏大的乐舞机构,对修业年限提出了明确规定,13岁开始学“小舞”,20岁开始学大舞,学制相当于现代舞蹈教育中的整个中等教育还要多。

周代完善的礼乐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完善的教育制度以及编制与人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艺术教育的推动,“美育即德育”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代“舞学”概念的提出,甚至有了“舞学是一门建国之学”的说法,舞蹈不仅可以治己,亦可事人。

而到了近现代,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和家长学历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且越来越倾向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学习,其中舞蹈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

近年来,少儿舞蹈美育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且发展趋于多层次、多样化。少儿在学习舞蹈之后表演的机会也很多,电视台或者是基层单位做活动都会邀请文化馆的舞蹈班或者舞蹈培训机构学习舞蹈的孩子们去表演。学习过后的实践锻炼了少儿的舞蹈能力,增强了继续学习舞蹈的信心。

第二 我国校外少儿舞蹈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时至当代,在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21世纪的文明社会里,中国人无论是从身体到语言,还是从形象到精神都应该讲究一种“美”,而舞蹈教育对于这种“美”的培养就有着极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在物质飞速发展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文明程度也极为重要,而“文明”不是狭隘的、有局限的文明,而应该是广博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明。舞蹈就是这广博文明中一个组成部分。在人民大众中广泛开展舞蹈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举措之一。可以说,21世纪的舞蹈教育应该面对的是整个受教育阶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舞蹈普及教育。

市场需求得日益增长推动了校外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随着少儿舞蹈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各类舞蹈培训机构方兴未艾,少儿舞蹈教育的形式也逐步呈现多元态势。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奋发,才能符合众望。”2校外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激发学生兴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得重要条件。师生关系制约着学生对舞蹈学习得积极性,影响着校外舞蹈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保证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成为校外儿童舞蹈教育的无形助力。

除了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身授示范外,校外的舞蹈教师还结合儿童心理的特点,运用形象生动、幽默亲切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情感上不断感染受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交流,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基础,有这样的师生感情,学生更会产生对教师的崇敬和友好的感情。

少儿舞蹈比较活泼、欢快,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老师会引导少儿去观察、模仿大自然的动植物的形象和特征,这能够提高少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也增强了少儿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等动植物的模仿能力。在少儿舞蹈中,少儿用自身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动植物的特征,也锻炼了少儿的身体仪态,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学习少儿舞蹈的优势,少儿舞蹈美育教育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少儿舞蹈学习需求。

三章 我国校外少儿舞蹈教育之问题分析

现存的校外少儿舞蹈美育教育也有一些问题。专业院校的舞蹈教育不仅要求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的专业技能磨练,还有舞蹈基本理论知识、舞蹈鉴赏能力等文艺理论知识的学习,由此,专业院校的舞蹈教育不仅有实践部分的培养,更是兼具舞蹈理论教育的综合能力养成。而校外的教育机构随着培训项目的细化,以及团队的训练、演出和比赛等活动的推进与普及,大多只专注于对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学习对象的范围比较狭窄,专业性较强,其学习内容多是肢体技能的学习,涉及到的舞蹈文化知识教育的领域几乎了了。

    纵观一些舞蹈教材如《儿童民族舞蹈》、《幼儿舞蹈教学指导》、《青少年形体训练》、《儿童舞蹈基训20课》等等,它们对舞蹈教育具有一定的普及与提高作用,但这类书籍较多的是动作的陈述和舞蹈过程的记载,在舞蹈教育理念与研究上没有太多的探讨。在校外舞蹈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也有一部分教育者与研究者涉足,如在许多教育类与艺术类的期刊、杂志以及网站上曾刊载了一些有关校外舞蹈教育的文章,如曲超的《浅谈少儿舞蹈中“美”的教育》、张金英的《时代呼唤舞蹈教育》、余勤的《以美的动律塑造民族的未来—运用少儿舞蹈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李海林的《中学生也需要舞蹈的美》、肖灵的《启人智慧激人奋发—谈美育与舞蹈普及教育》、田丽萍与王淑燕合著的《关于普通班和舞蹈班儿童智力发展的比较研究》等等。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文章不多,一般较多论述舞蹈技能的教学方法或舞蹈教学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对于全面系统地探究校外舞蹈教育的困境,并进行对策研究的文章非常少见,至于引入舞蹈“文化”教育概念的文章或书籍则更是少见。由此可见,校外舞蹈教育还没有建构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也就更谈不上发展,校外舞蹈教育仍然是艺术教育中一个非常薄弱的部分,但它却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意义,其具体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开拓与挖掘,因此校外的舞蹈教育具有较大的潜在研究价值与意义。

总结

很多教师都或多或少的意识到目前校外少儿舞蹈教育中的瓶颈与困境,那为什么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的教师又是少之又少呢?究其原因,还是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师素质的原因。观念的影响表现为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仅限于学生掌握技能的好坏程度,因此,教师只能拼命地进行舞蹈技能与表演的灌输,而忽视了孩子们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校外的舞蹈教育较之专业院校的舞蹈教育面对的是更多的学生,进行的是更为单纯、本质的审美与文化修养的教育,因此,如果能有效地在校外舞蹈教育过程中适当的普及相关舞蹈理论知识,并为之开辟一条有效的途径,引入新的方法,那么校外的舞蹈教育将会收获喜人的成果,艺术教育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学生们也将会受到更为丰富与广博的艺术熏陶与艺术享受,受到更为全面、和谐与完善的教育。


[1] 崔雪莹,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