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路径研究—以《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路径研究—以《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为例

杨秀

山东现代学院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本文从课程思政研究情况综述入手,分析了民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新形势,展示了民办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提出了民办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为持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可以借鉴的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1.研究情况综述

1.1关于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研究,高德毅和宗爱东在《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中提出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三位一体化建设, 深化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邱仁富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中明确了二者同向同行的定位,要提炼核心课程,不断强化思政课程的主导地位。

1.2关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的机制及路径研究

张强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中指出了传统教育理念下协同育人的困境,并提出了构建党委领导下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体系。田鸿芬和付洪在《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中主张挖掘学科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树立问题导向,实施项目牵引和树立民族意识,展现中国气派等三条路径落实课程思政

1.3关于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

该方面研究始于上海政法学院的王涵,在《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中,王涵以《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为例,从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目标设计、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等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2.民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新形势

2.1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范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多次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三全育人,提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强调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中。

综上从国家层面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推动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改革,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大格局。

2.2山东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实施

2019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牵头组织召开高校思政课程专题研讨会,积极引导各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山东省高等院校积极投身到课程思政工作中,以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各高校纷纷发布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总结成果,形成样板和模式,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建设。

2.3民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有着自身情况

民办高校学生具有人生目标不高、思想政治素养不高、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网络不良舆论影响等特点;民办高校重管理轻教育,更忽视思政教育工作,课程思政工作起步晚,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流动性大,数量不足,教育能力偏弱

基于此,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必须汇集社会各界力量,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整合课程、实践、文化、管理、服务等教育资源优势,探索适合的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和新机制,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合力,提升育人效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1.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现状

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从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企业等多元层次不同视角,了解对思政课程和《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工作的思想认识、调研教育教学实践推进情况。经过调研发现存在如下情况:

3.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课程思政建设在各公办高校已经普遍开展,也构建了较为科学的管理机制、运行模式、实施路径等。但由于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重管理轻育人的理念,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学校各管理层的重视,全院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文件和实施办法还没有出台,目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只停留在文件学习层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机制和有效模式。

3.2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知识融合不到位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师资不稳定,年轻教师居多,教学改革研究探索能力不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刚刚起步。当然在民办高校中存在少数具有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的专业课程老师在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现象,但大多数的专

业课程教研室没有深入研讨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及实施路径等,在日常教学各环节中思政元素融入不足,思政育人效果不佳。

3.3学生思政觉悟不高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强化培育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财务会计的育人工作任务。由于生源质量的差别,民办高校在校学生的综合成绩不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一般,学生学业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潜力有待激发等,学生思政觉悟不高,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主动参与性不足,这就需要专业课老师基于学生学情,结合课程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想法设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边学边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优良的道德品质,提升课程育人的质效。

4.民办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4.1构建民办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创新实践模式

通过在民办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民办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创新实践模式,增强民办协同育人合力,推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足发展。该模式内核阐述如下:

构建一个初心,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健全三全育人机制,融合两大课程,增强协同育人效果坚持以《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等融入课程内容,借助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坚持全过程育人,引导学生端正政治态度,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文化自豪感,提升职业认同感,提高职业素养,不断增强协同育人功效。

4.2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各高校综合考虑,精心构建,出台符合各自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指导性文件,建立全院性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组织思政课程建设研讨会,建设一批思政示范课程,评选一批课程思政优秀老师,引导专业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形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4.3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深挖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元素,认真搜集生动形象、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寻找思政元素与课程的切入点和契合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会计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教学设计,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结构化、项目化课程设计为框架,构建涵盖思政元素的会计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胜任能力点的课程体系,体现课程设计的育人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结合课程目标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提炼和转化,更新与重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将财务会计人文教育向专业知识教学融合;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通过精选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点,展现公平、正义,塑造良好的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与专业技能教学深度融合,在课程学习中,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的主题活动,建立会计人文情怀,夯实会计职业道德基础

4.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改变以往大班授课讲授法满堂灌的状况,借鉴OBE、PBL等教学方法的理念和技巧,形成大班讲授与小组研讨相结合,集中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班讲授中,注重启发和互动;在会计实训中,小组项目化完成任务,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邀请财务专家进课堂开展专题讲座、聘请其指导实践课程辅助教学,安排学生进入单位定期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22年度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301058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22年度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 202301089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系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科研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谢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2).11-12

[2]凌华金玥潘俊.思政教育与高校会计课程建设融合机理与路径[J].财务与会计,2022(12).31-35

[3]张小艳,张春生,王海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融入课程思政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29-30
作者简介:杨秀(1981-),女,山东济南,山东现代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办教育教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