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治疗仪对肝胆外科术后脂肪液化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红光治疗仪对肝胆外科术后脂肪液化患者的影响分析

潘文冰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大学护理医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9

摘要:目的 探讨红光治疗仪联合外科换药对肝胆外科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伤口脂肪液化情况的临床治疗效果。红光是指波长 600~700nm,可以对生物体产生光化学作用的光线。细胞中线粒体对红光的吸收最大,在红光照射后,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这样可以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 使糖元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从而加强细胞的新生,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方法 选60例肝胆外科腹部手术术后伤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传统换药联合红光治疗仪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治疗, 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脂肪液化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疼痛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红光治疗仪联合外科换药在腹部手术术后脂肪液化伤口愈合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换药的方法, 能明显促进脂肪液化伤口愈合,降低伤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伤口疼痛。

关键词:腹部手术,红光治疗;脂肪液化,感染率

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是肝胆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水肿,裂开等,而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手术切口皮下有明显渗液、敷料有黄色渗液、渗液有脂肪滴, 脂肪液化明显影响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效果,数据显示,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高达52.6%[1],为减轻患者痛苦,需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促使腹部伤口尽早愈合,而通过红光治疗,可以促进脂肪液化的伤口愈合,降低伤口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伤口疼痛。本研究旨在研究分析红光治疗在肝胆外科开腹手术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0年05月至2023年05月在我科行腹部开腹手术的60例术后发生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切口均存在大量黄色渗液, 切口渗出液经涂片镜检可见脂肪滴以及红细胞,  手术切口可伴红肿, 但无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做培养, 无细菌感染。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5~65岁,平均(54±2 )岁;手术时间2.5~4.5h,平均(3±0.5)h;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6例。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42~63岁,平均(51±2)岁;手术时间2.2~4h,平均(2±0.9)h;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在研究实施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患者腹部手术切口长度至少10cm并发生脂肪液化;(2)既往无腹部手术史(3)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0以内,(4)病例信息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功能等严重疾病;(2)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3)多次手术患者(4)红光过敏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法:术后每日予患者进行换药,检查有无明显切口感染迹象, 如无感染则用0.5%碘伏消毒伤口,无菌纱布将伤口多余的渗出液挤出,之后使用高渗生理盐水清洗切口部位, 再敷上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常规使用抗生素静脉治疗,如有伤口渗出随时进行纱布换药,保持切口干燥。

实验组采用传统换药联合红光治疗:在传统换药的基础上再进行手术切口红光治疗,即将患者切口渗液引流之后使用无菌纱布将伤口掩盖, 并用红光照射伤口进行治疗,每天2次, 上午9点,下午15点,每次20 min,照射最佳距离为10~15 cm。

2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评价工具为美国压疮专家组压疮愈合评估表(PUSH)评分,从伤口面积、渗液量及组织类型等方面进行评价,评分最高为17分,得分越高表示伤口情况反而越差。观察伤口的面积及深度情况,计算伤口面积及深度缩小率,计算公式:[干预前伤口面积(深度)-干预后伤口面积(深度)]/干预前伤口面积(深度)×100%。[2]记录并比较2组脂肪液化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换药的次数,其中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指是指从开始换药至伤口二期愈合为止及期间总的换药次数。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后1、5、7及10 d的疼痛情况,VAS评分采用标有0~10数字的标尺进行评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3]

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

4结果

(1)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PUSH评分、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面积缩小率及深度缩小率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PUSH评分,换药次数,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比较(X±s)

组别

n

PUSH评分(分)

面积缩小率(%)

深度缩小率(%)

换药次数(次)

切口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

实验组

对照组

30

30

4.0±1.3

6.1±1.7

59.8±8.2

46.9±6.7

90±5

79±9

9.0±2.6

12.1±3.1

11.2±2.4

14.0±2.6

10±3

13±3

t值

5.375

6.673

5.852

4.197

4.334

3.873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及7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第5天及第七天VAS比较(X±s)

组别

例数

术后第五天

术后第七天

实验组

30

3.9±1.6

1.5±0.3

对照组

30

5.1±1.4

2.9±0.8

t值

3.985

8.975

p值

<0.001

<0.001

5讨论

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比较公认的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肥胖、电刀的使用、营养不良或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手术切口的挤压损伤、手术缝合方式以及 患者年龄等其他因素[4] 随着国民体质的变化,脂肪液化将成为术后困扰医生和腹部肥胖患者最常见的问题。脂肪液化分解产生脂肪酸,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可以增加切口感染率,延迟伤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5] 而且还易让患者的经济及心理压力增加。 [6] 一方面,在术中处理切口预防脂肪液化时,仅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是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法。[7] 另一方面,术后联合红光治疗仪照射腹部切口,可促进脂肪液化伤口愈合。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上越来越重视精细化护理,以患者身心、文化需求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肝胆外科行腹部开放性手术患者,在手术即将结束前缝合腹壁肌层后用生理盐水对切口处进行冲洗,边冲洗边清除脂肪碎屑,去除无活力的脂肪组织,直到组织碎屑冲洗干净、切口边缘脂肪组织显示活力良好,然后用无菌纱布蘸净切口内冲洗的生理盐水,进行缝合。[4]回病房后再常规使用红光治疗仪照射伤口,不仅可以防止脂肪液化的发生,还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者伤口疼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文献来源:

[1]宋静.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换药方法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27):2838-2840.

[2]吴佳悦,李艳.藻酸盐敷料治疗术后伤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及患者疼痛程度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07):520-522.

[3]冼佩玲,杨帅智3,杨祥妹等.连续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6):2435-2438.

[4]赵毅涛,杨铁毅,张岩.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1):97-101.

[5]李震生,周革,陈若冰.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切口预防脂肪液化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8):102-105.

[6]许宝莹,柴思锋,刘冬梅.大黄、芒硝外敷缓解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1):167-168.

[7]周志林,戴军,杨旭辉,梅勇.术中预防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不同方法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8,24(0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