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效果的影响

彭莎莎 刘娟【通讯】

汉中市中心医院  CCU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影响与效果。方法 截选2022年07月至2023年07月56例调研对象,均为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比组28例(常规护理)和探究组28例(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本试验中,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下,两组均获得较好护理成效,但探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有效增强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且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心律失常则是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心脏节律紊乱[1]。这两种疾病的共同存在会给患者的心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2]。本次试验主要探究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率衰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与影响。现将相关内容作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选2022年07月至2023年07月56例调研对象,均为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比组28例和探究组28例。对比组16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57—88岁,经计算均值(70.60±2.12)岁。探究组17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58—88岁,经计算均值(70.74±2.17)岁。分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比组予以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身体指标、氧气供应、膳食与药物应用指导等常规护理。探究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涵括内容:(1)在第1天入院时,患者需要完全卧床24小时,不得起床,日常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在病床上进行,并且必须按照医嘱且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肢体活动;卧床期间,护理人员需指导家属做好患者身体皮肤卫生管理工作,并指导指导基于一定频率下帮助患者调节体位和翻身。入院第3天:护理人员可基于30min/次、3次/日的频率下,指导患者病人展开床上坐位锻炼,后续可随着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频率。又或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悬挂运动,每天至少10次。同时,可基于15min/次、3次/日的频率下按摩患者四肢。入院第4天: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在相应辅助器械协助下于病床前进行站立锻炼,待取得成效后,则可以指导并协助患者基于5mi/次、3次/日的频率下进行缓慢行走锻炼。入院第5至10天,鼓励患者展开主动步行训练,刚开始时,可以从短距离步行开始,然后逐步增加步行的距离,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行走能力;同时,建议患者每天逐渐增加步行的次数,以促进康复进程,并教会患者如何自行沐浴,以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入院第11至14天:护理人员可基于循序渐进原则下指导患者展开爬楼梯训练,并在训练一定时间后慢慢地增加爬楼梯步数。(2)监测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律情况,包括心电图监测和心率测量。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胸痛、呼吸困难等,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2)控制炎症反应:加强患者炎症反应观察与控制,规范予以患者抗炎药物应用,指导患者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饮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帮助其理解炎症反应的重要性,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3)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患者的心声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引导患者参加心理咨询或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应对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4)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针对患者实际疼痛情况,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等,但要注意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和药物代谢情况,避免药物过量或产生不良反应。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热敷、冷敷、按摩和放松技术等,帮助减轻疼痛感。(6)定期随访:待患者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并能够自主照顾好自身和行走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出院后的康复引导方案,并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计划的落实情况,同时告知患者在发现心率不齐或其他异常现象时立即中止运动,并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1.3 指标观察

1.3.1心功能指标

以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及左室压力上升速度为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进行评定与比较。

1.3.2生活质量指标

    运用ADL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表达形式(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百分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心功能指标对比

探究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心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n

心率(次/min)

左室射血分数(%)

每搏量(ml)

左室压力上升速度(mmHg/s)

对比组

28

80.76±4.76

61.44±5.21

68.88±5.36

1173.44±60.43

探究组

28

71.84±4.01

72.34±5.70

80.13±5.70

1301.20±63.35

t

7.584

7.469

7.608

7.72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组间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探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组间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n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对比组

28

69.76±5.01

70.01±6.34

71.00±6.01

探究组

28

78.75±7.09

82.34±6.60

81.34±7.67

t

5.480

7.129

5.615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心梗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已逐渐被采纳,并在疾病的临床救治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充分利用了运动治疗的作用,其作用机理良好[3]。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对心梗伴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副作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还能缩短临床治疗周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决心,同时也给予患者家人很大的支持,最终使患者的预后更加顺利[4]

本次试验所获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探究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更优,预后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与既往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在强化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生活质量方面,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具有显著价值,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云霞.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178-180.

[2]施云凤.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影响[J]. 当代临床医刊,2020,33(5):485+478.

[3]徐锋毅. 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心功能及预后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50-251.

[4]李媛.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工程,2020,27(6):8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