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斜颈的中医保守治疗方法是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1

小儿先天性斜颈的中医保守治疗方法是什么

付家乐

乐山市人民医院  血管、小儿外科·肛肠科  四川乐山  614000

小儿先天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的颈部偏斜,头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姿势畸形。小儿先天性三大畸形之一,发病率在0.3%-0.5%,右侧较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语言、听力或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患有小儿先天性斜颈的婴幼儿来说,早期的中医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颈部肌肉的恢复与活动。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有天枢穴、风池穴等。这些穴位位于颈部及周围区域,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舒筋活络、调节气血的作用。针灸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是通过针刺穴位,调节颈部肌肉的张力,改善血液循环,达到舒筋活络、恢复正常姿势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可能感受到一些刺痛或酸胀的感觉,但通常这种感觉是可接受的,并逐渐减轻或消失。然而,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操作。因为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同,疗程会因人而异。此外,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家长也要与医师充分沟通,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疗效。

2.中药疗法

常用于中药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的药物有当归、川芎、白芍、郁金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特点,能够促进患儿的血液循环、缓解颈肌紧张和僵硬的状况。中药疗法的应用方式包括口服和外用。口服中药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汤剂或丸剂的方式,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外用中药可以通过煎煮后敷贴在患儿的颈部,或者使用中药膏剂进行搽抹,通过渗透和刺激皮肤来改善颈部的局部症状。在进行中药疗法治疗时,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方调配[1]。中药疗法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具体的剂量和药物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推拿按摩疗法

通过对颈部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肌紧张和僵硬,使颈部肌肉恢复弹性,有助于调整和恢复正常的头部姿势。在推拿按摩疗法中,医师通常会以柔和、温和的触感进行推拿和按摩。通过掌握力度、速度和手法,医师可以刺激颈部相关穴位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放松颈肌的紧张情况。推拿按摩疗法在于其简便易行、无副作用的特点,同时可以增强家长与患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家长需根据医师指导,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频率,采取正确的手法和姿势,进行轻柔的按摩[2]。同时,家长应保持良好的观察,并有意识地观察患儿的反应和改善情况。

4.拔罐疗法

在进行拔罐疗法时,通常会在患儿的皮肤表面涂抹一层透明的润滑剂,然后将罐子放置在相应穴位或患区,并以火烧罐或手动泵抽出空气,使罐子与皮肤紧密贴合。随着罐子内气压的下降,皮肤会被吸入罐子内形成凹陷,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拔罐疗法刺激作用强烈、操作简易、效果显著[3]。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可能会感到一定的吸引力和局部的牵拉感,但这种感觉通常是可接受的,并且在治疗结束后会逐渐消失。拔罐疗法需要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操作。因为不同患儿的斜颈症状可能有所差异,疗程的选择、穴位的选取以及气压的控制都需要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调整。此外,在进行拔罐疗法时,也需要注意避免皮肤损伤和感染的风险,同时家长要与医师充分沟通,了解治疗过程和可能的不适反应[4]

5.热敷疗法

在进行热敷疗法时,可选用热毛巾、热水袋或热敷药包等方式给患儿斜颈部位施加热力刺激。热敷的温度宜适中,以不致过热为宜,通常在38℃左右。热敷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并可重复多次。热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帮助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僵硬,减轻斜颈的症状[5]。在实施热敷疗法时,需要注意保护好患儿的皮肤,避免烫伤和过度刺激。家长在为患儿进行热敷时,应遵循医师的指导,掌握好热敷的温度、时间和频率。

参考文献:

[1]王婧婧,李尕梅,顾琦等.中医综合疗法结合中医家庭式康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9):124-126.

[2]沙晓溪,张嬿,彭趣思等.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客观化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07):577-579.

[3]崔雷. 小儿先天性斜颈采用中医推拿联合俯卧位主动抬头治疗的临床疗效[J]. 家有孕宝,2019,1(4):47.

[4]卢慧娜,何素蓉,曹霞,等. 推拿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的效果及对彩超结果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3):385-389.

[5]杨兰,胡维建,吴莲珍,等. 中医推拿结合解剖列车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22例挛缩型临床疗效观察[J]. 保健文汇,2022,23(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