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考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观题解题技巧的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开卷考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观题解题技巧的刍议

韩丽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沈阳市从2016年开始,对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实行了开卷考试,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学科,它是一门德育课,更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和法治素养培养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根据辽宁省新中考改革方案我们得知初中道德与法治由原来的40分调整为70分,这意味着本学科在中考乃至学生人生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故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接下来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开卷考试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观试题解题技巧谈几点初浅认识。

关键词:  开卷考试  中学生  道德与法治  主观题  解题技巧

一、开卷背景道德与法治主观试题简述

开卷考试听起来貌似简单了,实则不然,开卷考试考的知识更灵活、考的学生能力更全面,其实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开卷考试,不仅不是在书上找到知识点抄上那么简单,更是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主观题的难度有所提升,在基于闭卷考试难度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个层次,由闭卷考查教材知识点为主转向发散思维的开放性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点、材料的分析及教材知识在实践探究中的运用能力。下文我将就主观题解题技巧展开论述。

、主观试题问题分析

道德与法治科目从试卷题目分类、分值比重角度看不难发现,主观题所占比重更大,而这种分值的偏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掌握了主观题解题技巧,对于解决试卷问题有直接性帮助,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应对中考,更能使学生分析能力、整合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评卷及试题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主观题作答上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审题不认真,不能提炼出题目要求的答题点,如启示类、原因类、收获类等题型分不清,部分学生随意性极强。

第二,教材不熟,盲用知识。学生进入角色较快,不会链接教材内容,答题过程中思考时间较短,尤其是对于“眼熟试题”看到题目马上动笔,因此,答题思路不能形成解题体系,知识点对应不准。

第三,理解片面,浅用材料。分析材料只注重表面大意的理解,不能深入分析材料,个人观点与材料结合能力差,往往忽视材料的作用。

第四,忽略分值,列点不全。思考点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第五,缺少术语,规范性差。绝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题目熟悉,答题点清晰,但作答时缺乏政治术语、科学术语,做出答案趋于口语化。

、主观试题技巧解析

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卷考试的大背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我将采取“审--析--链--列”层层递进的四步答题法,以“巧”答的技巧逐一突破各类题型。

(一)专项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审”、“析”

审题,即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通过各题型的专项训练,总结出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三部曲”:

1.看:看设问,看设问的范围(道德、法律、国情等)、角度(原因、意义、启示等);看分值,一般1分题答一点、2分题答两点。

2.圈:圈出材料和设问中的关键词、中心意。

3.析:分析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查什么知识原理,进而链接教材内容。

(二)构建知识网络,掌握链接教材能力——“链”

1.教师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或知识树,整理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教师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的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三)注重积累,提升规范答题能力——“列”

1.指导学生规范记笔记,在练习中养成习惯。

从平时的模拟卷中,挑出书写规范的同学试卷进行展示,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自己失分原因,反思自己不足并及时改正,总结高分同学的答题技巧。

2.巧用设问,规范作答。

不同设问,答题时各有技巧。比如意义类用“有利于”、“有助于”开头;目的类用“为了”开头;评价类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思路去答题;启示类从国家(政府)、社会、公民个人角度谈做法。

3.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五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读题→审题分析→链接教材、材料→列答案(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2)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3)答案编写完整化:根据分值或设问,判断共有几个答题点,同一内容避免重复论述;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理论实践等逻辑关系。

(5)字迹书写整洁化:摒除错别字;按点列序号作答;错误答案更改整洁规范。

、主观试题典型题型说明

结合以上“审--析--链--列”层层递进的四步答题法,现列举常见主观试题类型题简单加以说明。

(一)图表类习题及说明体现类试题。

1.常见的图为柱形图或者饼状图,表即表格。

2.设问的第一问往往是上述图/表说明了什么?体现了什么?

3.解题方法:

①图表的标题即为核心词,把图表中的数据转换成语言文字描述该核心词的状态、变化趋势、对比结论等。然后上升到教材相关知识点的本质性结论。

②图表中的内容可分项描述。一般纵向对比得出取得的成就,横向对比得出存在的不足、差距。

③注释必须看,根据注释再作答,让答案完善。

④特殊年份转换成文字。例如1978年→改革开放

(二)为什么类试题(理论依据、原因)

1.中心词本身的重要性、地位、作用

2.所采取的的措施(取得成就)

3.现状的不足

(三)措施类、启示类试题

1.设问方式:打算怎么做?对建言献策?如何应对?给我们的启示?能做出哪些贡献?

2.解题方法:用”“坚持等词语作答;结合材料答来自教材的理论;结合材料答生活中具体的行动;分清行为主体是公民还是国家

为了让更多的飞鸟留恋浑河,作为沈阳的小市民你会有怎样的行动?(写出一种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在浑河附近游玩不向浑河内乱扔垃圾;(或者:发现污染浑河的行为及时举报;积极参加保护浑河的公益活动,向人们宣传保护浑河生态的重要性

五、结语

对于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总体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更深入透彻的研究,本文由于笔者个人教学经验有限,观点、研究或不够全面,力图为学校和同学科教师教育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作为青年教师,文章为笔者拙见,敬请有识读者予以补充、修正与完善。

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2]刘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9):108-110

[3]涂建胜.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道[J].试题与研究,2022,(24):116-118

[4]徐开颜,吕萍.双减政策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4):4-6

[5]郑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