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致残!越早康复治疗,越有助于回归正常生活!

/ 2

中风≠致残!越早康复治疗,越有助于回归正常生活!

张朝琴

宣汉县人民医院,四川省 达州市 636150

卒中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许多患者和家属对卒中康复存在误解。事实上,科学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功能,重获健康。越早开展康复治疗,效果越好。中风≠致残,通过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患者可以重返社会,享受丰富的生活。

一、卒中康复的重要意义

1. 减少死亡和致残率

卒中后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首先,早期介入康复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降低卒中患者的死亡风险。其次,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使更多的患者重获自立,避免严重残疾。根据统计,接受良好康复治疗的患者,6个月后可减少40%的死亡率,1年后可减少致残率达60%。

2. 改善生活质量

卒中康复通过系统的肢体机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吞咽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记忆力、语言交流能力、自理能力等,减轻各种后遗症对生活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可以重返家庭和社会。中医康复注重调理脏腑气血,针灸疏通经络,推拿活血化瘀,可以增强患者体质,改善患者情绪,让患者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全面康复。

3. 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

卒中患者如果不能得到良好康复,需要长期依赖他人照料,不仅严重影响其自身生活,也给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使更多的患者重获自理能力,家属的照料压力将大大减轻。同时,减少严重残疾的发生,可降低社会的医疗支出和残疾人照料成本。中医康复注重家属指导,让患者在家人支持下更好地恢复健康。

二、卒中康复的误区

1. 认为康复就是按摩、针灸

部分患者或家属认为卒中康复就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按摩或针灸治疗。事实上,规范的康复是系统的、针对性的治疗过程,不仅包含肢体机能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心理干预等,还需要语言治疗、吞咽治疗、职业治疗等。单纯的按摩、针灸虽有一定效果,但远不能取代科学的康复治疗。

2. 延迟康复时机

有的患者家属担心康复训练负担太重,想让患者多休息,从而延迟了康复的最佳时机。其实,早期介入康复,可以最大限度激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最多的功能。中医认为,卒中后要趁早 course正气,开展早期功能训练,以利患者早日康复。

3. 康复训练间断、半途而废

康复训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持续规律地进行,才能达到最好效果。部分患者在取得一定进步后,训练就松懈下来,导致功能恢复达到瓶颈。中医强调后天之治要坚持,把握好锻炼的力度、频率和时间,才能使经脉活络、气血通调。

4. 错过黄金时期就无能为力

一些患者认为错过康复最佳时机后就无能为力了。实际上,生物学恢复窗口期虽好但不绝对,科学的康复治疗任何阶段都会有效果,只是进步的速度有所不同。中医认为,调理脏腑、活血化瘀、开通经络的治疗可以使机体功能逐步恢复,对迟发性康复也具有良好疗效。

三、早期介入的重要性

1. 发挥神经系统重组功能

早期介入康复,可以最大限度激发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重组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中医认为,卒中后要趁早调理气血,使经络早日通畅,以利新生神经突触的重建,提高神经系统恢复的潜能。

2. 防止并发症

早期康复可以预防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如肺炎、压疮、血栓等。尤其是进行早期的吞咽功能训练,可以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中医通过针灸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患者体质,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 提高功能恢复效果

国内外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早期介入康复,可以提高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效果。早期康复还可以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对预后更好。中医早期介入调理脏腑、活血化瘀,有助于患者神志清明、情绪稳定,为后续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四、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过程

1. 心理疏导和支持

康复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建立信心和动力。可以采用情绪抒发、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念。中医认为忧郁伤脾,可以采用四逆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子疏肝理气、益脾养心,配合音乐疗法、艺术疗法、聊天疗法等,调节患者情绪,提振精神状态。

2. 家属督促和协助训练

家属应积极督促和协助患者做康复训练,形成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可以示范训练动作,适时纠正错误姿势,给予口头鼓励;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带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增强训练意志。中医提倡家属按时准备饮食,营造安静舒适的家居环境,并督促患者作息规律,以助恢复健康。

3. 设置训练目标,形成内在动力

根据患者残疾程度和康复潜能,由医生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如能够坐起、站立、行走等。完成一个目标后及时设置下一个新的目标,通过目标驱动,激发患者的内生动力。中医强调后天之治要持之以恒,设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目标,使患者在取得一定成效后,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动力,坚持长期康复治疗。

五、持续规范的康复治疗

1. 物理康复训练

(1)悬吊治疗

使用悬吊治疗床或吊环,固定患肢,通过减轻重力负荷,进行被动式和主动式训练。被动式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改善关节活动度。主动式训练可以激发患肢肌肉收缩,提高肌力。需注意悬吊角度和时间,防止肩关节脱位。

(2)踏板训练

使用踏板机,患者站立或坐于踏板上,双手持栏杆,反复踩踏板面。通过踩踏训练,可以刺激患侧下肢肌肉收缩,改善患肢肌力。同时可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应注意训练强度,防止肌肉酸痛。

(3)立式台训练

患者站立在立式台上,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平衡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步态训练可以改善患肢的步行模式,恢复正常步态。训练时需医务人员在侧防护。

2. 日常功能康复训练

(1)衣着训练

使用患侧上肢训练穿脱上衣、裤子、袜子等衣物。反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肢抓握、协调性,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洗漱训练

练习使用水龙头、毛巾、牙刷、牙膏等工具进行洗脸、洗手、刷牙等动作。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患肢和口腔功能。

(3)进食训练

使用各类餐具,训练取食、切食物、将食物送入口中、咀嚼、吞咽等一系列进食动作。培养患者正常进食功能。

(4)语言治疗

对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口语语言训练。

(5)吞咽治疗

通过口腔感觉刺激和吞咽运动技巧训练,改善吞咽功能。

3.中医康复治疗

采用针灸、推拿、康复操练、外治等中医治疗手段,配合西医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