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浅谈小学“抑郁”倾向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浅谈小学“抑郁”倾向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吴英鹰

浦江县南苑小学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由于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心理问题。而学校教育对于改善有“抑郁”倾向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启蒙地,学校是儿童接受系统、全面教育的主要场所,良好、宽松的环境,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实施心理干预,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此, 对“抑郁”倾向的学生进行有效方式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关键词】   抑郁症   心理健康团队    倾向

一、用心激发“抑郁”倾向孩子的肯定情绪。

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有成功的快乐,挫折的失意,有获得真情的喜悦,遭受非议的苦恼,这些情绪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学生处于满意、愉快、兴奋等积极的情绪时,才会兴致勃勃,乐意地去做。谢亚力在《早慧儿童的奥秘》一书中,对情绪曾这样说:“情绪能力仍旧是人力资源的最高级、最活跃、最深藏的潜能和基础”。作为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激发“抑郁”倾向孩子的肯定情绪,教给学生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积极方面着想,保持豁朗的情怀。教师要用心去激发孩子的肯定情绪,一道信任的目光,一个细微动作、一句问候的话,……都会像一股清泉一样流进孩子的心窝,温暖着他们的心,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使心理上获得平衡。

二、用爱调适抑郁倾向孩子负面情绪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 有“抑郁”倾向的孩子一般性格都较内向,平时话就不多,由于内外原因的影响,如被人欺侮、受到不公正待遇、不合理的限制和遣责、挫折与失败等,都可能造成负面的情绪纷扰,遇事常采用压抑自己的办法,让旁人不容易觉察,其实内心是很痛苦的,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引导,合理释放、适度节制和升华可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纷挠,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度。

三、教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方法。

情绪释放是指通过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方式,运用个人特有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协调自己面临的问题,有节制地把心中的积郁发泄出来,让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心理平衡。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行动活泼的文娱体育活动,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以消除心理紧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教师还要注重创造特殊情境,提供各种机会(如:个别谈话、电话谈心、知心姐姐信箱、小组交流会等),使学生能大胆表达、释放他们的意见和受压抑的情绪,通过抒发,迅速恢复理智;教师要指导孩子在合适的环境下把情绪发泄出来,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要敢于把自己不愉快的心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里人诉说,或采用其它迂回方式,从宣泄中得到解脱;教师还可以引导、培养孩子多一些兴趣爱好,摆脱坏心情的干扰……

释放压抑的情绪,帮助孩子获得一种时过境迁、淡忘心理创伤的良好感觉,要通过留心观察这部分孩子的情绪变化,体谅、关心他们,从小小的一声叹气,到大声痛哭、疾呼、怒吼以及打球、散步、聊天等都可以起到宣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比较适合孩子的宣泄方法主要有四个:倾诉,即找人把把自己积郁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以便得到别人的同情、开导和安慰。高歌,即利用不同的乐曲或高声歌唱来排除紧张、激动情绪或积压在心中不满情绪;痛哭,是人的不愉快情绪的直接外在流露,对于学生来讲,短时间内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做自己喜欢的事,如静静地走一圈、观花赏鱼、听音乐、看动画片……转移注意力,排除沉重的压抑。

四、给予孩子发展的空间,学会与人交往。

“抑郁”倾向学生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下外部生活条件等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征。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的民主型教育环境,给予学生一些空间,鼓励多与人交往。不要拘泥于个人的小天地,患得患失,应自觉地把自己置于集体中,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寻求温暖和友谊,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教师用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有助于促进孩子健康个性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朱智贤著:  《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一版。

2.沃建中主编:《走向心理健康丛书》,华文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

3.王松华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4.李雪荣主编,《现代儿童精神医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21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