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赵乐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应该从“输入型”向“输出型”进行转变,在这些职业院校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我国正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管理运行、社会服务等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基本起到引领作用。围绕我国外交需求来加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加快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双语双师”型专业教师、搭建国际合作战略平台等实践路径, 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一)顶层设计和政策性保障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应运而生的必然发展趋势。 面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外语水平偏弱和国际教育资源欠缺的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并进行政策支持,鼓励职业院校创造条件,积极进行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工作,对职业院校和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企业给予经费和政策上的倾斜和保障,指导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工作,  营造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良好氛围,并完善制度保障体系,适应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趋势。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响应,定点选择一批“优质院校、特色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起到加强示范的作用,并引领更多的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

针对调动教师参与国际合作积极性的问题,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国际化作为部门及人员的考核主要指标之一,并在教师职称晋升时作为重要条件给予考虑。同时,积极发挥国际化对教师发展的牵引作用,实施扁平化和制度化管理,并建立政企校三方协作机制保证国际化顺利开展。

(二)加强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保障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还是对外招收留学生,一定经费的支持都是关键。要想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资金仍是学院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要建立多方融资机制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经费保障。 如江苏省政府为境外学生到高职就读提供了学费补助,还设立了高职教师海外培训专项基金,这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了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进程。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好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多方资金助力学校发展,我国为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提供了一定的资金,可以考虑从这些经费中争取部分资金支持职业教育。

(三)加强自身办学实力,吸引境外学生

我国高职院校广泛存在的自身办学实力不足 和对境外学生吸引力较低等缺陷,是影响“走出去”办学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提升和凸显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着重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加强,通过“特色立校”的思路和策略来强化海外吸引力,从而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对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助力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氛围形成。

(四)多措并举,逐步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专业化水平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办学水平,扩大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 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各种迹象表明,教育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 竞争也日益激烈,合作竞争理论强调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因此,要想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我国高职院校必须保持开放态度,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规模。比如,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是高职教育领域。近些年来新加坡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各个领域和多个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例如,在留学生的输入环节,新加坡努力改进教育基础设施,并且加大在学生保障工作上的投入力度,在提高 留学生在新加坡学校的比例上下足了功夫,新加坡各级各类学校都致力于扩大留 学生规模,努力营造一种“ 国际化校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国情不相同,国外的理念和 经验并不一定是适合本国教育发展的情况,甚至一些院校由于对国际交流合作的认识不足,对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着恐惧感。但是全球化理论表明的对外交流 与合作的趋势不可避免。因此,高职院校领导要克服畏难的情绪,摆脱传统观念,树立并强化开放的办学理念,面向世界,明确发展战略,积极采取行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统筹各方,发挥相关联动组织的作用

高水平的高职院校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随着我国踏上教育国际化的浪 潮,教师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国内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起步晚,发展 时间短,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并不高,在国际性师资队伍 建设方面普遍缺乏经验。因此“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亟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国内培训与国外引进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

世界各国的非政府教育机构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发挥着 属于他们独具特色的作用。相比政府组织,民间组织运作更为灵活,拥有政府部 门所不具备的便利条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本 和精力。西方一些国家很看重非政府机构,尤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比如,德国“双元制 ”为主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德国职业教育的 学生身份、培养经费、课程设计和考核等方面均以企业为主导,具体表现在德国 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份首先是企业学徒,其次才是学校学生;企业在培养学生的过 程中承担远低于学校的经费;企业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学校学习的理论课程。

参考文献:

[1]Min Hong.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 Australia and China(2008–2015)[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20,45(4).    

[2]Hsieh Chuo Chun.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rucible:Linking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c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20,78.

[3]庞玉周,谭靖,王坤.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对 2019 年全国职业 院 校 技 能 大 赛 教 学 能 力 比 赛 获 奖 数 据 的 分 析 [J]. 职 业 教 育 ( 下 旬 刊),2020,19(03):62-73.

[4] 舒畅.国际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15,35(30):19-21.

本文系2021年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合作项目(高层次教育合作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