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6
/ 2

新农科背景下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李还胜

220721198502100253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的额不断发展,“中药化学”是中药学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需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课程。本课程团队在建设一流课程过程中,紧密围绕提高“两性一度”的目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后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对“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新农科;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引言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课程兼有自然与人文双重属性,是为数不多的既可以传授中国医药文化,又可以传播人文精神的课程,具备融合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同时,要将中药化学繁杂抽象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统一,且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有必要对其课程内容进行重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势在必行,但又必须结合中药化学的学科特点。此外,侧重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单一成绩评价体系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主动性产生不良影响,也迫切要求构建并实施以学习过程为主的多元考核体系。因此,在新农科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及“两性一度”的金课视域下,中药化学课程有条件、有必要从课程思政的充分融合、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进、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多方面、全方位实施教学创新改革,以充分实现“学生为中心”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育人目标。

1提高课程创新性的改革举措

我们认为本科课程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二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将前沿科学信息加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但是点到即止,不做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的方式对前沿知识进行学习。例如在讲到倍半萜类化合物青蒿素时,详细讲解青蒿素的抗疟疾活性,在课程最后提出近年来的一个新闻报道——双氢青蒿素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有较好的潜力。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图书馆网站查阅关于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文献,经过自学后提交一篇学习报告。教学内容上的及时更新,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很多还没来得及写进教科书的知识内容,极大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包括教师讲授、学生PPT汇报交流、小组互相点评打分、分组讨论及辩论等。以上教学方式要围绕一个目标——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获得感。

2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中心

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依据课程特点设置问题导向,充分融入逻辑推导式、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式、主题汇报、归纳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教学参与,并及时引入最新科研成果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教师传统讲授为辅,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归纳为主的多元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已建立的超星泛雅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逻辑推导紧密结合“结构—性质—应用”的知识主线,在中药化学各论部分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物质结构,基于母核结构或官能团特点,分析和预测相对应的理化性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验证。同理,提取、分离、检识部分的学习也可以通过结构和性质特点进行相应的逻辑推导和验证。在推理、验证、因果关联的基础上加深理论部分学习,并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生物碱部分的学习,含氮碱基官能团是其基本结构特点,但碱性强弱又受氨基位置、共轭、诱导、场效应、氢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碱碱性差异的结构因素不能靠灌输式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去分析和推理。而生物碱酸溶碱沉、pH梯度萃取等提取分离方法又与其碱性密切相关,也同样需要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性质去进行推理和验证。香豆素的内酯环、苷键结构与水解性质、黄酮和蒽醌部分羟基决定的酸性和与聚酰胺色谱规律的关系等亦是如此。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

中药化学是山西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综合发展,融合多种信息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课程建立并应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教学日程表、目标要求、PPT、教学及实验操作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其中案例包含MOOC视频46个,总时长478分钟,上传拓展资料、思政资源等素材500余份,建立含1800余道题目的课程题库。同时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工具,实现常态化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融合课程思政,体现价值引领完成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对标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基于课程知识结构,包括绪论、总论及各论部分的有效成分活性与中药来源、中药成分结构、性质、分离原理与代表物及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与产品开发的典型案例三模块,结合学生思想实情,形成“一中四维三环节”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一中心,围绕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踔厉创新四维度思政元素,从实施过程、实施环境和融合方法三环节完成思政教育的实施。具体来讲,在思政元素挖掘和案例设计的基础上,教学实施时结合课前预习、课中感悟、课后总结分析的实施过程。利用线下课堂、线上平台及实践教学的实施环境,如有些视频资源已上传超星泛雅平台,学生可在线观看;实验教学中科学严谨,诚实守信,环保意识等思政教育需在实践环节加以实现。充分融合案例故事、主题讨论、同学分享、任务驱动等多种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从事例学习、主题研讨、实践操作和总结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学、思、践、悟的深刻体验。通过多维评价完成教学考核,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并反向进行思政教学的反思和改进。

4推行多元考核,侧重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采用课程作业、课堂交流、在线讨论与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重新设置和完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和细则。结合前述多种教学方法的改进,依据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和成效,通过教师评定和生生互评,加大平时成绩的多元化和比例构成,降低期末成绩比例至45%左右。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事情。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初心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因此,课程改革必须紧密围绕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目标,不能偏离。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下一步准备开展暑期课程实践活动,邀请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暑假进行中药化学相关知识的科普小视频的拍摄制作,利用互联网传播所学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学科知识,又能为科普公益活动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石定芳,吴能表.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向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22,22(1):44-50.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22,33(8):1-6.

[3]黄和平,陶春蕾,黄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药事管理学》网络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22,43(6):180-181.

[4]何永志,邓雁如,高缨,等.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101(4):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