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化学习的班站所长培养体系创新实践——以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6
/ 2

基于场景化学习的班站所长培养体系创新实践——以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江楠、李晓烽、许庆海、马旭冰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  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班站所是电网企业中业务最核心、人数最多的最基层组织,“兵头将尾”的班站所长培养必不可少。本文基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电网公司)班站所长队伍结构变化调整、培训方式成效有限等现状,聚焦场景化培训方式创新,优化出一套适用于复合型班站所长人才队伍的培养体系,并在实践中驱动班站所长培养取得较大成效。

前言

班站所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层组织,班站所长作为班站所管理的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兵头将尾”、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严谨认真、技艺精湛、善带队伍、员工公认的优秀班站所长,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层人才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东电网公司针对班站所长培养面临的现状问题,创新性以场景化学习为核心,以项目制管理为培养模式,优化班站所长培养体系,打造分类别分阶段的场景化班站所长培养机制,提升班站长综合素养,强化核心能力培养,补足不同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班站所长的能力短板,为公司“全面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人才支撑。

现状背景

队伍结构变化调整,有待补足统筹策划能力短板。广东电网公司现有员工9.8万人,基层班组约5000个,班站所长共计1.2万人,随着公司各类人员职业通道的不断拓宽,班站所长队伍整体呈现“流动快、年轻化”的特点,部分年轻班站所长“四会”能力基础不扎实,日常管理规范性不足,尤其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或较复杂业务场景时缺乏统筹策划能力,出现组织不力、指挥不当、协调不足等情况,安全生产、用电服务风险增大。与之对应的是部分单位班站所人员“老龄化”,干劲不足,年轻后备人才储备欠缺。

培训方式成效有限,有待破解痛点问题提质增效。已有班站所长培养存在培训方式实效性不强、培训内容转化效果不佳、培训师资“内不善教、外不懂行”等问题,班站所长在培训中“只听、不动、不思考”,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脱节,难以满足班站所长统筹策划能力提升的要求,需要探索场景化培训模式,促进培训融入业务,提升培训成效。

构建思路

广东电网公司全面承接公司党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聚焦场景化培训方式创新,突出“融合业务、分类梯次、模式创新”的班组长培养体系创新,以“四会”能力提升为主线,以统筹策划能力补强为重点,通过“标准化、项目制、场景化”的培养模式,着力打造一支既精于技能又善于管理的复合型班站所长人才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主要举措

(一)开展多层次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作为企业人员培训的首要环节,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规划培训内容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广东电网公司从战略发展、组织演进、业务变革、能力要求、员工成长等多个层面出发,全面分析班站所长培训的需求来源、需求内容和需求强度,聚焦公司人才梯队建设要求、班站所长岗位胜任力标准、班站所长队伍核心能力短板,通过对比分析和梳理归纳,明确班站所长培养最突出的需求,为培训标准开发提供依据。

组织层面,响应改革发展要求。广东电网公司正紧扣服务、品牌、标准、质量、数字、科技等企业关键竞争要素,推进一流企业建设。要把战略转化为组织、战术与行动,离不开基层一线班站所的规范运营、高效执行,要求培养一支严谨认真、技艺精湛、善带队伍、员工公认的优秀班站所长的班站所长队伍。

业务层面,紧贴业务变革趋势。公司正大力推行数字化转型和生产组织模式优化等管理变革,要求培养班站所长使用无人机、智能终端等数字化设备以及生产监控平台、调度自动化系统等数字化平台,适应新标准、新技术、新应用。

人员层面,遵循能力提升要求。针对班站所长岗位职责要求,需要夯实“会说、会写、会干、会指挥”的“四会”能力基础,针对班站所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和较复杂业务场景,需要提升班站所长统筹策划的核心能力。

团队层面,响应员工成长需求。班站所长培养应发挥人才枢纽作用,为公司选拔、输送基层的“好苗子”,要求结合晋升发展通道,以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梳理不同发展阶段班站所长的培训需求。

(二)制定分类分阶培训标准

广东电网公司按照抓重点、显实效、有特色的原则,通过筛选能力要素、优化模型框架、细分培训要素、制定分级标准,搭建班站所长分类分阶培训标准模型。

筛选能力要素,优化模型框架。结合内部的班组长队伍建设班站所长最新能力模型、能力建设方案等文件,以及外部标杆企业的班组长胜任力模型,全面提取能力要素。在“四会”能力模型基础的基础上,针对班站所长目前急需提升的统筹策划能力,增加“会策划”能力维度,形成“五会”模型,根据战略、组织、员工多个层面的需求分析,细化二级能力要素,整合到培训标准模型中,形成培训标准模型框架。

细分培训群体,制定分级标准。横向区分生产、配电、营销三大类别,纵向细分后备、新任、在岗、发展四个阶段梯次,区分培养对象,遵循培养对象成长规律,分析后备、新任、在岗、发展四个阶段的角色定位及培养目标,分阶段匹配能力要素,形成分级标准。后备指班站内技术技能骨干、供电所内技术技能专家等,培养重点为激发动能、储备潜能;新任指上任1年内的班站长、供电所长,培养重点为角色转换、胜任岗位;在岗指上任1年以上,8年以内的班站长、供电所长,培养重点为解决问题、提升效率;发展指上任8年以上的班站长、供电所长,培养重点为发展潜力,提升素质。

描绘学习地图,应用培训标准。基于培训标准,整合优秀的课程资源,明确课程主题、课程要点、培训方式方法、课程时长等,绘制形成班站所长学习地图。培训标准应用于标准化及场景化课程开发,班站所长训前测、训后评、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等培养环节。

(三)构建全周期培养机制

坚持“分类、按需、梯次”的培养方针,固化推广场景化培训模式,推动班站所长培养与人才“选、育、管、用”四个环节融合,打通班站所长培养全链条,形成培养、评价、激励等完整的配套工作支持机制,

个性化轮训机制。应用“班车制”培训机制,开展“按需、分区、分类、混合”的班组长轮训,以三年为培训周期,培训班定期“发班”、学员按需“上车”,即每季度固定策划发送班站长培养班车,员工对照培养标准及工作安排,灵活报名上车,保障全员参培,同时实现按需培训,员工个性成长,降本增效,减少工学矛盾。

培训效果评价应用机制。以“意愿、知识、能力”为考核方向,采用笔试、结构化、半结构化相结合的方式,对班站所长能力进行测评。各地市局科学应用培训评估结果,主要在后备干部入库,班站所长选聘,技术技能专家选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对班站所长有所倾斜。

培养跟踪跟进机制。落地导师制,指导班站长完成贯穿各成长阶段的能力提升计划,并做好年度辅导及实践跟踪,最大限度提升人才能力、发掘人才潜力、激发人才活力,激发人才队伍更加奋发作为。

实践成效

广东电网公司以筑牢“四会”能力基础为主线,补强统筹策划能力短板为重点,大力实施分类、梯次班站所长培训,推进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创新应用场景化培训模式,用活用好内部师资、课程、场地、网络等各类培训资源,驱动班站所长培养取得较大成效。

一是固化推广场景化培训,融入业务服务生产经营场景化培训有效实现公司生产经营战略需求与场景化培训相融合,助力班站所长练就过硬“四会”能力,补足统筹策划能力短板,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指挥有力、组织有度、管控有方、协调有序,牢守安全生产、用电服务两条生命线。

二是分类梯次培育两支后备军,建设人才枢纽基于场景化的班站所长培养体系有效响应了公司人才梯队建设要求,精准加速班站所长成长发展,将班站所内骨干员工培养为班站所长的“后备军”,将班站所长培养成公司干部、技术技能专家的“后备军”,建成一支配置合理、梯次完备、流动有序的班站所长队伍。

三是价值转化激发人才活力,锻造一流战斗力。通过评价激励,促进培养价值转化,驱动班站所长在日常作业指挥和班组管理中“心中有数、手中有招”,成为管业务、带队伍、强作风、提士气、创实效的“指战员”,使基层班站所的战斗力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张莹,杜晓艳,李鸿博等.国有企业班组长培训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1):71-72.

[2]付家志.浅谈供电企业如何加强基层班站所人才队伍建设[J].广西电业,2020(0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