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6
/ 2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分析

徐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共收治的5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抽取27例,观察组抽取28例,将常规西医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用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组均在科室开展治疗前,对组间血压水平评估得出差异并不显著(P>0.05);均治疗四周后,再测二组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变,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开始前,二组的中医征候积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周、4周之后,再测中医征候积分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辩证治疗高血压病更有利于患者血压值的下降,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经典理论;辩证治疗;高血压;血压值

前言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目前,西医降压药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其疗效较为显著,但长期单一用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相比之下,中草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2]。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特点,与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可发挥协同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共收治的55例高血压患者参与,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抽取27例,该组年龄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78±5.43)岁,男性17例,女性10例;观察组抽取28例,该组年龄3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5±5.32)岁,男性20例,女性8例;上述基线资料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批准文号:20093660),每次5mg,每日1次,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经典理论辩证治疗:(1)对于肝气郁结型,推荐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药物有柴胡、陈皮、川芎等7种药材。(2)针对肝郁化火型,建议使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具体药物有甘草、当归、芍药等6种药材。(3)对于痰浊壅盛型,可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具体药物有姜半夏、天麻、茯苓等4种药材。(4)对于痰火内扰型,可采用柴芩温胆汤加减,具体药物有清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等5种药材。(5)对于阴虚阳亢型,可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具体药物有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药等5种药材。(6)对于肝肾阴虚型,可采用滋水清肝饮加减,具体药物有当归、芍药、熟地等10种药材。煎服方法:每日一付,中药饮片常规煎取400ml,分早晚2次温服,或颗粒剂开水冲400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血压值:根据《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所推荐的测量方法,分别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其血压水平进行检测与评估,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为了获取准确的读数,连续测量三次,每次间隔一到两分钟,并取后两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2)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规定,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主症:眩晕和失眠。根据病情轻重,相应计分为:正常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症包括急躁易怒、五心烦热等,计分标准为: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分别于治疗首次、2周、4周后记录患者症状,并根据上述评分标准计算总分值。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分析”一文中的所有数据录入SPSS22.0;计数资料以%表示且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 检验,P<0.05视为比较研究具备高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对比两组血压值

二组均在科室开展治疗前,对组间血压水平评估得出差异并不显著(P>0.05);均治疗四周后,再测二组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变,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对照组更低(P<0.05)。由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血压值(,mmHg)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

治疗前

治疗四周后

治疗前

治疗四周后

观察组

28

95.99±12.93

80.27±7.56

158.99±2.93

134.27±1.56

对照组

27

95.65±12.76

84.46±7.55

158.65±2.76

140.46±1.97

t

-

0.098

2.056

0.443

12.944

P

-

0.922

0.045

0.660

0.000

2.2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开始前,二组的中医征候积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周、4周之后,再测中医征候积分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由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

观察组

28

29.34±5.58

26.35±2.50

22.48±3.18

对照组

27

29.61±6.22

28.81±3.94

25.13±3.06

t

-

0.170

2.775

3.147

P

-

0.866

0.008

0.003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头痛、眩晕、耳鸣等[3]。中医经典理论在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从而引起血压升高[4]。此外,中医还认为,脾虚痰湿、淤血内停等也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中医经典理论通过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将高血压病分为不同的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降压的目的。同时,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在上述研究中,观察组开展中医经典理论辩证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医症候积分下降更为显著,均体现了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施治的有效性。在临床实践中,应将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以提高高血压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综上,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辩证治疗高血压病更有利于患者血压值的下降,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萍,崔伟锋,雷斯媛等.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与焦虑症共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J]. 世界中医药, 2023, 18 (17): 2488-2491+2497.

[2]刘秀红. 观察酸枣仁汤辨证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效果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 9 (11): 2034-2036.

[3]史小红. 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效果分析 [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 (08): 208-210.

[4]王凌玲,林伟青,蒋玲霞等. 中医药辨证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 (06): 1281-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