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3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苏二威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党校 重庆400032

内容要:本文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并主要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自身发展两个角度阐述了社会组织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着重分析了经济服务类、科协组织、对外合作组织以及公共服务类等4类社会组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中分别发挥出“催化剂”“牵引桥”“润滑剂”“稳定剂”等作用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央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化改革开放布局和协调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主力在政府和企业,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好“两中心、两高地”(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作为第三方组织的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样不能忽视。我们应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破除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持系统观念,高度重视并积极发挥出社会组织服务于成渝地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以及构建高品质宜居生活中的助推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在成渝地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推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上发挥出应有作用。

一、社会组织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组织不仅在社会建设方面成就突出,其本身具有经济功能,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催化剂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和自身价值定位,也需要其通过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一)能够更好发挥出社会组织的经济功能

我国社会组织的经济贡献一直被低估,《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有对社会组织创造的经济价值进行统计,但是统计值远远低于社会组织本身创造的经济价值1。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过程中,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经验也表明,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其特有的社会公益性弥补着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及缺陷,为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提供支撑2。为数众多的社会组织通过对市场、企业、国际贸易的作用,激发着社会活力,促进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推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环境保护、促进就业、减少贫困、绿色GDP和人口素质、现代公民的培育以及现代市场观念的培育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3。可以肯定社会组织既对国民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又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建设贡献良多,社会组织不应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上有所缺位。

(二)能够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

社会组织因使命而存在。事实已经证明,社会组织的充分适度且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社会组织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来都处在欠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存在着结构失衡、自身建设能力较弱和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组织,数量不仅少,而且很少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比例更少4,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迟迟找不到发展的突破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迫切要求社会组织不断壮大,发挥其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挥作用,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走岀去发挥作用,同时也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作用。可以肯定,“我国社会组织工作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具备了在新时代更好发挥作用的实践基础和制度基础”5。国家和社会在不断呼唤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走向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已是大势所趋。社会组织理应肩负使命、把握机会、主动作为,通过各种途径投身“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地处西部的成渝地区的社会组织也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会,彰显自身价值,和双城经济圈一起迎来融合发展。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组织参与

   高质量发展理念内涵丰富,要求甚高,加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多种发展问题,迫切需要集结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发挥出社会组织催化剂”“粘合剂”“稳定剂等作用

(一)社会组织参与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6。这既是我国对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再思考和调整,又是改革开放40年来对经济快速增长所付出的巨大环境和社会代价作出的反思和调整,是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判断7。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寻求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生态和社会环境,即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

8。高质量发展已经超出经济领域概念,变成经济、社会、生态共同发展的复合发展状态。社会组织在服务经济的同时,更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建设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此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

(二)社会组织参与是化解成渝地区发展矛盾的现实需要

对标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照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发展要求,成渝地区作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整体,虽经历近10年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多种发展问题。在经济领域具体表现在经济规模不大、产出水平不高、城市化水平不够、区域一体化的协作机制比较脆弱、内部城市空间发展仍不均衡不充分等;在区域协同发展上,甚至作为领头羊的成渝两城由于信任不足,一度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恶性竞争,背向发展问题9;在构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建设目标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社会民生改善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上也存有各种问题,这些给都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高质量建设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要调动各方力量,特别是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民间力量,大力推进多领域的深入合作。首先,社会组织作为最活跃的民间力量,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生力军”,是党和政府联系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两地社会组织的联合推动,其“粘合作用”发挥将会在服务政府决策、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区域协同发展、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科学文化交流和增进互信合作上发挥积极作用;其次,社会组织具有国际公认的“稳定剂”和“安全阀”功能,将在信息共享、文化共鸣、社会治理、精准扶贫、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公益慈善等领域为协调各方利益,凝聚发展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社会组织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社会组织,特别是身处成渝两地的社会组织,要积极动员起来,瞄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与双城经济圈一起实现共同的高质量发展。各类社会组织要加强内部治理,加强与政府和企业间协同,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展现新作为。

(一)经济服务类社会组织要在重要经济中心建设中发挥 “催化剂”作用

经济学会、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家联合会等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社会组织,要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 “催化剂”、“助推器 ”10。川渝两地的经济类学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形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渝的四川商会和在川的重庆商会可以发挥出两地之间、政商之间的“粘合剂”作用,在政府引导下建立联席会、协调会等定期合作交流机制,针对政府决策的不同议题,探索、创造合作共赢商机,引导两地会员投身于重庆“一带一路”中国西部桥头堡、渝新欧国际铁路联通大通道起点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地方和国家战略,共同促进两地商会平台数字化、商会智库平台化、行业引领标杆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川渝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各行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可以增加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在两地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投资并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学习交流机会,促进当地产业持续转型升级。

(二)科协组织要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牵引桥”作用

成渝两地的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科技类社会组织,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政治站位,不能仅仅止步于科普和科技人才奖励等原有领域,要聚集两地科研力量,主动作为,积极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中心建设,积极推动两地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上建言献策甚至主挑大梁,发挥出应有的“牵引桥”作用。如协助成渝两地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一批大科学基础装置、国家级重点实验基地、国家实验室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和成都科学城,协助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借助经济圈建设,向国家争取央企下属科研机构在成渝地区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研究机构;支持成渝两地高校组成创新联盟,共同开展科学攻关;引导各类学术机构、国家和地方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在两地共建共享专家咨询服务中心、专家库等成渝科创资源共享平台,打通成渝地区科学装置、设备、科创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数据11

(三)在对外合作组织要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中发挥“展示窗”“润滑剂”作用

成渝两地一直是中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当下成渝两地成功打通与欧洲、中亚、东盟的陆海空通道,发展成为中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对外合作势必会越来越紧密,对外合作组织也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也势必增多。许多外商到我国各地进行商务考察投资和拓展经济贸易业务时,除了考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政策环境外,当地社会组织的咨询意见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决策因子

12。比如重庆市渝中区就有近10家非政府国际组织及行业协会,其中包括中国新加坡商会等国际组织重庆办事处,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重庆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重庆协会等国际合作交流会议承办组织。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势在必行。社会组织,特别是成渝地区的对外合作组织要在推进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时,要更好地发挥出川渝形象的“展示窗”作用、矛盾化解的“润滑剂”作用,通过搭建平台、加强沟通、消弭分歧,协调各方共同推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通过体制机制一体化逐步破除内部行政壁垒,促进多赢。关键时刻,对外合作组织的话语权和公信力的提升对帮助对外经贸谈判和贸易争端有着积极作用。

(四)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要在加快推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中发挥“传声筒”“稳定剂”作用

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数量众多,涵盖了大量的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覆盖医疗、教育、科学、体育、生态保护、公益慈善、社区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多个领域,此外还有大量的群众体育组织和散布在社区的群众体育社团,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来自群众、服务群众、扎根基层的特点,加之就业人数多、力量大,直接关系到民生事业和人民福祉的特点,是能够准确反映社情民意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传声筒”“扩音器”,是助推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抓手。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在“人”,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此,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建设一定不能滞后。要为成渝地区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和良好舆论环境,鼓励其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提高立法和社会政策的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大力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立公共服务保障网络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服务供给,支持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和各类科研机构建设,支持各类基金会和慈善组织发挥作用,支持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支持各层级自治组织有序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促进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较而言,成都的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数量、质量、活力要超前于重庆,成渝地区,特别是重庆地方的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借鉴学习成都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加强合作交流,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探索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进步、生态建设和文化繁荣作出新贡献,竭诚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贡献自身力量。

注释:

[1]石国亮.破解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难题之道[J].中国社会组织,2018,(4):54-56.

[2]陈荣卓,唐鸣.中国农村民主管理机制:形成机理与逻辑整合[J].社会科学,2011(7):72-77.、

[3]周江平. 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3):95-99.

[4]詹成付.中国社会组织工作要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初步体会[J].中国社会组织,2017,(20):35-39.

[5]李静. 社会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策略[J]. 人民论坛,2018(25):58-59.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

[7][8]肖周燕.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因分析——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视角[J]. 软科学,2019,33(04):1-5.

[9]彭劲松. 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内涵 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J]. 当代党员,2020(03):42-45.

[10]姜冰. 社会组织要做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J]. 中国社会组织,2014(11):21.

[11]易淼. 加快建设“两中心两地”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N] 重庆日报,2020-03-05

[12]盘名德. 社会组织参与经济统战工作的若干思考[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3(03):53-56.

作者简介:苏二威,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