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校园招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新时代校园招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王天丛

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强企兴企,要在得人。近年来,中铁物贸高度重视校园招聘工作,准确把握校园招聘的“时”与“势”,持续优化雇主品牌运营,招聘工作质效显著提升。

一、拥抱变化,感悟校园招聘的“时”与“势”

(一)新生代员工呈现“新特性”。伴随互联网、智能手机、视频社交、游戏设备成长起来的Z世代,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他们大多家庭条件更优渥,崇尚自由与独立,希望得到尊重与认可,热爱创新,充满活力,融入圈层文化。身为95后、00后的他们注重体验、热于表达、善于分享,身处信息获取便利的时代,善于通过微博、知乎、B站、豆瓣、小红书等各类平台,查阅信息、组织社群、设置议题、分享体会,对企业展开“反向背调”,招聘的专业程度、工作环境、文化氛围都会直接影响他们对雇主品牌的认可度,这对雇主品牌的运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后疫情时代催生“新利好”。据了解,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总报名人数突破了250万,竞争最大的岗位报录比超过5800∶1;研究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系连续第8年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后疫情时代选择走向体制内或读研深造,其背后是毕业生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以中铁物贸毕业生主要来源高校为例,本科生深造率达58.5%,就业意向不强,研究生为就业的主力军;在企业性质选择上,本科和研究生的国有企业签约率均超过50%,为就业首选。在中铁物贸签约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占比超过40%,其中硕士研究生主要秋招阶段签约,而半数以上本科毕业生考研、考公失利后才选择在春招、夏招阶段寻找工作,毕业生追求稳定、逃避就业的“上岸”偏好明显,呈现出考公考编>考研>国央企就业>民企就业的特点,总体而言,后疫情时代的“上岸”偏好为央国企招聘带来一定的利好

(三)数字化技术引发“新变革”。信息渠道众多、线上招聘的低投入和高效率,既给企业带来了便利,也给毕业生“海投”创造了条件。以中铁物贸某毕业生主要来源高校为例,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平均投递简历分别为14份、36份,平均获得面试邀请分别为6次、12次,平均收到Offer分别为2个、4个,求职周期平均分别为3个月、4个月,校园招聘“金九银十”的规律被打破。毕业生求职周期延长、选择更多,对企业来说则意味着筛选成本的提高、签约率的降低,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简历筛选效率、反馈速度、评价准确性,以应对更长的招聘期、更海量的简历、更高频率的甄选。

二、因“时”制宜,优化价值主张和传播方式

(一)准确定位,精心塑造雇主品牌。调查表明,超过七成的毕业生可能会因为雇主声誉不佳而拒绝Offer,14%的毕业生则表示会坚决拒绝Offer。中铁物贸以产品(服务)为依托,对14家子分公司的雇主品牌进行整合,对外分别以中铁物贸、鲁班电商、集物科技3个品牌形象出现,淡化区域公司形象,加强对中铁物贸供应链管理和物资贸易行业领军企业形象、集物网和中铁鲁班商务网的深度宣传,塑造专业化平台形象,并持续发挥产品(服务)品牌和雇主品牌的互动效应,提升雇主品牌的美誉度。通过设计更贴近年轻人审美的主视觉,在宣传内容上突出现实收益兼顾长远发展的特点,解读毕业生关注的用人理念、培养机制和成长空间等方面,展现企业发展历程、办公环境、员工风貌等方式,传达活力、包容、成长的价值主张。通过在企业内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在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畅通晋升通道,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引导员工对企业进行正面评价,塑造劳动关系和谐的雇主形象。

(二)分类施策,深耕线下校招渠道。近年来,线上招聘平台由于具有选择多元、投递便捷、成本较低等优势,深受毕业生青睐,但校园渠道仍是毕业生的第一选择,以某“双一流”高校为例,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通过校园渠道寻找工作的分别为61.77%和47.56%,线下校招渠道仍不可替代中铁物贸持续发挥校园招聘筛选效率高、生源素质高、签约比例高的优势,深化与目标院校的合作,进行分类施策,常态化开展雇主品牌运营。对于首次接触且不具有校友资源的高校,通过“滴灌”式对接对口专业、毕业年级辅导员,针对重点学院举办宣讲会的方式,提高雇主品牌传播效率,潜移默化地提升师生对雇主品牌的认知度。对于已有合作基础且具有校友资源的高校,重点通过接收实习生、受聘就业导师、举办“企业开放日”等形式,提前对毕业生的就业观、择业观进行引导干预,对雇主品牌进行认知强化。对于合作密切且校友资源较多的高校,通过开展校友讲座、校友内推、产学研合作、团建共建等方式增强粘性,增加双方互动,保持生源的稳定性。

(三)平台引流,拓展品牌传播广度。针对“Z世代”广泛活跃于社交媒体的特性,将社交媒体打造为雇主品牌多元宣传阵地,实现从单一媒体到全网覆盖,与毕业生建立双向沟通。在主流招聘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和公众号集中发布招聘信息,并通过QQ群、校园大使进行社群化运营,吸引毕业生关注雇主品牌。以微信公众号为重点,定期发布行程信息,开展故事运营和文化展示,定期产出毕业生感兴趣的招聘求职故事、企业福利文化、员工奋斗经历等与毕业就业强相关的内容,以更新颖的方式如条漫、vlog视频展现竞聘上岗、青年人才培养、文娱活动等内容,获得价值认同,引导学生投递简历。通过举办空中宣讲会,实现多地实时互动、

聊天弹幕、在线提问等直播互动形式在线答疑,帮助毕业生快速了解待招岗位要求公司福利待遇等,增强互动粘性,促进裂变式传播。

三、因“势”利导,提升应聘体验和招聘质效

(一)关注体验,不断优化招聘工作流程。针对“Z世代”特性,设置清晰规范的工作流程,及时通过招聘社群反馈进度,减少毕业生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通过应用招聘平台提升毕业生的投递便捷和反馈及时性,在接收简历由8000份骤增至4.9万份的情况下,招聘结果反馈时间由2-3周提升到1周,在多个线上社交平台获得了正面评价。通过面试预约机制把面试时间选择权交给毕业生,选择受众更广操作更便捷的面试工具,开展面试官培训,提供专业清晰的面试邀请、面试建议等方式,提升毕业生的面试积极度和体验感。在面试后,邀请毕业生填写应聘满意度调查反馈,关注知乎、小红书、豆瓣等应聘社群关于本企业及其他企业的应聘体验分享,及时调整优化流程,并防范舆情风险。

(二)技术赋能,画像评估助力精准选才。为避免招聘中常用的“一刀切”标准,导致“全优生”得到关注,而“特长生”易被忽略,带来人才同质性过高的问题。中铁物贸通过对高绩效员工进行画像分析,提炼供应链管理、经营开发、财务金融、党群行政等不同岗位高潜人才的胜任力模型,根据人才标准开展测评活动,实现简历初筛、人才测评、多轮面试等方式进行多元交叉验证甄选,从人企匹配、人岗匹配、能力素质、知识技能和潜力等多角度评估评估候选人的匹配度,以提高招聘的命中率,实现人岗最优匹配。

(三)保温管理,避免准员工入职前流失。针对当前毕业生“全面撒网,招聘不停,投递不止”的特性,开展入职前保温管理,持续保持与准员工的互动。通过引导和支持准员工到岗实习,将毕业生提前引入工作场景,使其深入感受企业文化、团队氛围、工作流程。通过短信、社群等方式,为准员工定期发送生日祝福、节日祝福,邀约参与员工活动,关注其入职前的交通、房屋租赁、学业甚至家庭状况,展现企业温度。基于企业和个人需要设置各岗位相关知识和话题,让准员工快速融入工作场景,熟悉岗位技能,帮助他们做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的准备。通过入职前保温管理,中铁物贸的签约后报到率由74%提升到92%,远高于一般企业60%左右的签约后报到率。

随着各类AI技术产品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中铁物贸也在逐步探索通过智能应答机器人、简历智能筛选,改善候选人应聘体验,减少招聘工作人员重复劳动量。AI算法测评和AI视频面试,也将为企业精准选人提供新的可能,进一步将校园招聘质效提升到新的高度。

作者:王天丛,经济师,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