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慢病打个太极:以柔克刚的慢病管理之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1

和慢病打个太极:以柔克刚的慢病管理之道

刘兰

南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病科  四川南江  636699

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加,全球关注的焦点已经转向慢性病管理。慢性病管理涉及专业医生、药师和护理人员,他们可为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肺病等患者提供全面、持续、主动的医疗服务。当前,国际国内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研究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效果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一、慢病包括哪些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指一些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慢病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慢病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肝硬化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骨骼和肌肉疾病: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此外,慢病还包括癌症,如肺癌、胃癌、肝癌等。

《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披露,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主要由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构成,占比超过90%。在55岁至64岁的人群中,慢性病的发病率达到了48.4%,而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更是高达62.3%。

由于慢性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比例也在上升。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19年,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达到了88.5%,相较于2015年显著上升。因此,慢性病防控工作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

二、什么是慢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包括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和综合干预管理。简而言之,该医学行为旨在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这种管理方式的目标是实现更好的健康效果,防止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

三、慢病管理的意义?

通过定期检测、连续监测和全面干预,患者可以在疾病初期就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降低疾病的进展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慢病管理还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管理风险因素,帮助个体降低患病风险,实现全面的健康管理。

其次,由于慢性疾病对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负担,慢病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减轻医疗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推动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行为,慢病管理还有助于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减轻社会负担。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慢病管理体系,社会可以更好地应对慢性疾病的挑战,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层面,慢病管理具有跨国界的重要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分国界,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建立全球性的慢病管理合作机制,分享成功经验、推动科研创新,是应对全球慢病流行的关键。通过国际卫生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慢性疾病的共同挑战,提高全球公民的健康水平。

四、如何进行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的实施主要需要在两个方面着手,即预防和控制。预防是指在慢性疾病发作之前或在身体进入亚健康状态时,积极采取措施,调整生活习惯。这包括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慢病防控知识,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患病风险。预防的核心理念是早发现、早干预,以避免疾病的发展。在治疗方面,虽然慢性病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依赖药物维持日常生活,但对于大多数轻症或普通症状的患者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习惯调整,也完全可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在这一过程中,需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考虑患者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