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从何而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幽门螺杆菌从何而来

刘艳     艾娜第二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泸州 646000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在人群中,几乎一半人会被感染,感染部位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当前,幽门螺杆菌的发病率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及水源供应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是运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那么,幽门螺杆菌从何而来?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的生存能力强,可以在强酸性环境下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胃中生存的细菌。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为以下几种:口口传播,通过唾液由母亲向孩子传播以及唾液在情侣间传播,如图1、图2所示。粪口传播,通过粪便污染水源传播,如图3所示。胃口传播:通过胃食管反流或呕吐物传播,如图4所示。

图1 母亲孩子口口传播

图2 情侣之间口口传播

图片1

图3 粪口传播


图4 胃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症状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均会产生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其中,大部分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症状。患者会出现上腹疼痛、早饱、口臭、恶心呕吐、腹胀。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100%的患者会产生慢性活动性炎症,大约15%—20%的患者有可能出现消化道溃疡,约5%—10%的患者会发生消化不良,也有较少患者会产生胃癌、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居住条件、职业、水源等相关因素存在联系。与发达国家对比,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更高,农村相较于城市发生率高,文化水平低的群体发病率高于文化水平高的群体,以井水、池塘水为水源的地区比自来水地区的发病率高。而且,医护人员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危人群。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居民会在河上游洗马桶,也会在河下游洗菜,易产生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社会经济水平差、居住条件差、多名孩子睡在同一张床、家庭成员中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为危险因素。密切接触或者是共餐也有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播,若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共餐,就存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因此,常常在外用餐或聚餐的人更易感染。另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人们接触幽门螺杆菌的机会也在增多,感染率会随之提高。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会患癌?

幽门螺杆菌主要在幽门、胃窦等位置的胃黏膜上寄生,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出现毒素,造成对胃黏膜的破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产生。感染幽门螺杆菌未必会产生胃癌。幽门螺杆菌虽然是1类致癌因子。但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产生胃癌。不同菌株的毒性存在差异,而且,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应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将胃癌诱发,但,其不是必然的,只有大约1%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出现胃恶性肿瘤。同时,从幽门螺杆菌感染逐渐发展为胃癌,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包含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这几个阶段。因幽门螺杆菌作用在癌变的起始时期,只要能够在肠上皮化生前采取积极治疗,将幽门螺杆菌清除,就能够预防不可逆转性癌前病变的出现,将胃癌的发生率降低。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需要根除?

由于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产生胃癌,可能有人会放松警惕,甚至认为不治疗也没有关系。但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应明确认识到,幽门螺杆菌是一级致癌物。而且,幽门螺杆菌对于人体产生的危害不仅仅局限在胃部,也会提高消化道溃疡、肝脏病变等疾病的风险。实现对幽门螺杆菌的根治,能够将胃癌发病率降低39%。并且,对于重度癌前病变人群、老年人也有着对胃癌良好的预防成效。基于此,一旦通过检查发现患有幽门螺杆菌,只要没有杀菌禁忌证,建议实现对其的灭杀。

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注意事项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预防溃疡复发,将胃癌发病率降低。也能够迅速消除胃黏膜活动性炎症,产生对胃萎缩的阻滞效果。当产生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及糜烂、早期胃肿瘤已切除及具有胃癌家族史,应检查幽门螺杆菌。当怀疑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应选择14C或者是13C呼气试验,这一方式具有无创性、准确性等优点,能够在半小时内获得结果。在胃镜下,可采取尿酸酶检测,也能够观察是否产生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想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应保证足够疗程。当前,主要采取四联疗法进行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疗程为10—14天,若是时间低于10天,有可能无法完全实现对细菌的根除,同时,超过14天并无必要,会花费更多的费用,也会产生相应副作用。许多患者出现根除失败主要是由于忘记服用药物或是仅服用药物一周。基于此,建议该疾病患者尽可能做到按照疗程服药。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需要检查是否根除成功,应在治疗结束4周后前往医院复查。根除成功后也要建议患者定期前往医院检查。在根除治疗后,较少患者产生反流性食管炎。出现这一情况有可能是根除后,胃酸分泌获得改善,多数症状相对较轻,基本不必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怎样预防?

幽门螺杆菌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应从源头处着手,在平时生活中加强预防,避免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

注重饮食:少食用生食及不卫生饮食。当前,喜爱食用生食的人逐渐增多,包含生蚝、生鱼片等。若是水源受到粪便污染,就会具有存活的幽门螺杆菌,生吃被污染的水中的鱼虾或者是使用被污染的水清洗生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会提高。因此,在进行生食食品的食用中,应尽量选择正规商家。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少食用生食,特别是在不确定水源环境的情况下,就算是并无幽门螺杆菌,也能够将其他病菌感染的可能性降低。还要尽量避免食用路边摊不干净的食物。

运用公筷:在外就餐时,餐具并未及时消毒,实现对餐具的循环使用,在餐桌上给人夹菜表示亲近等等行为,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对此情况,应使用经过消毒的干净餐具,也要进行对公筷的使用,不仅能够将感染的风险降低,一样可以表示亲近。另外,父母等家长的餐具需要和孩子的餐具分开进行使用,更不能采取嘴对嘴的方式为婴幼儿喂食或者是将经过自己咀嚼后的食物喂给孩子。

补充耐酸益生菌:幽门螺杆菌能够以尿素酶水解尿酸,形成氨,在菌体附近产生保护层,避免胃酸的供给。在平时生活中,应适量实现对耐酸益生菌的补充,将保护层破坏,让胃酸发挥杀菌作用,以免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之,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共餐方式,将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风险降低,提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