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2

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叶芳成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肩周肌群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UCLA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肩袖损伤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CMS和UCLA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肩周肌群训练;肩袖损伤;疼痛;肩关节

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组成。这些肌腱可让肩关节产生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并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是维持肩关节稳定和完成肩关节运动的重要结构[1]。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肩部疼痛原因之一,该疾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近年来,由于体育运动的开展、日常工作中反复过顶运动,肩袖损伤在年轻人群体发生率增加[2]。现阶段临床治疗肩袖损伤患者主要通过理疗、康复功能锻炼、关节镜下清理重建、口服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等方式。常规的综合治疗对镇痛、消肿有一定的疗效,但对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加本体感觉输入、促进肩关节的整体运动功能方面的效果并不显著。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具有无创、操作简单、镇痛效果明确、患者治疗依从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在骨科和康复科中被广泛应用,可有效缓解肌肉软组织疼痛[3]。本研究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通过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无巨大肌腱撕裂,X线检查无骨折等特殊表现;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撞击征、Neer征、疼痛弧征阳性;没有经过手术治疗,近期也没有使用止痛类药物;均为单侧肩发病;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肩袖明显撕裂;颈椎病、肩关节骨折或脱位等疾病引起的肩痛;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等精神障碍的患者;皮肤破损者或对贴布不耐受、过敏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肩周肌群训练。肩袖肌群训练:依次进行钟摆运动、爬墙训练、肩关节站立位屈伸和内外旋运动,锻炼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肩胛肌群训练包括:①侧卧外旋、侧卧前屈和俯卧水平外展外旋、俯卧伸展训练,锻炼中、下斜方肌;②推肩俯卧撑,可以先从站位开始,过渡到膝位、肘位,再到标准的推肩俯卧撑,锻炼前锯肌。在康复治疗师的监督指导下,患者前两周进行主动运动,第3、4周可使用弹力带或哑铃进行主动抗阻运动。以上动作每天做4组,每组10次,持续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干预,具体如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冲击点定位选择体表肌腱解剖标志定位结合肩袖痛点定位。处方选择肩痛模式设定:冲击波转数2 000 r, 冲击波强度2.0 Bar, 频率10 Hz。患者取侧卧位,在指定位置涂抹耦合剂,贴紧冲击转头,调节输出功率,缓慢推动确认患肩敏感痛点。每次治疗≤2个压痛或定位点,每个压痛或定位点给予约1000 r冲击波,每5 d治疗1次,共治疗6次。

1.3观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根据患者自觉疼痛程度,评分在010分之间,0分为无痛,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 Shoulder Score System, CMS)[4]包含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主动活动范围、肌力四个部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 UCLA)[5]总分35分,分为5个部分:疼痛、功能、主动前屈功能、徒手前屈肌力、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0

5.67±1.11

3.38±0.55

12.452

0.000

观察组

40

5.62±1.22

1.72±0.41

16.056

0.000

t

0.413

10.684

p

0.609

0.000

2.2两组CMS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的C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CMS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0

59.10±8.23

61.38±11.55

11.494

0.000

观察组

40

57.82±8.04

72.09±13.41

13.258

0.000

t

0.628

9.792

p

0.593

0.000

3.3两组UCLA评分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UCLA评分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0

19.06±4.93

20.38±5.07

8.218

0.013

观察组

40

18.83±3.21

23.72±4.31

15.207

0.000

t

0.722

10.685

p

0.825

0.000

3讨论

肩袖损伤主要是由于肱骨大结节多次超出标准范围的急剧转动,尤其是外展、牵扯或劳损并和喙肩和肩峰韧带持续摩擦、撞击造成,大部分患者均存在损伤史,若不及时治疗,损伤动作会重复进行,进而发生慢性损伤。部分患者肩袖损伤能随时间推移逐步好转。但若运动员、重体力劳动人群发生肩袖损伤,常常因职业和工作需要,损伤后无法停止工作和训练等,其损伤症状则需接受专业治疗,才可恢复正常。

临床治疗肩袖损伤,首先考虑患者是否满足保守治疗指征。现代医学认为肩袖损伤发病机制为供血不足、慢性劳损学说、创伤学说等,明确指出实施保守治疗的目的为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6]。研究证实[7],肩部肌肉强化训练可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肩袖损伤患者本体感觉和肩胛肌力的恢复。冲击波是近年来康复治疗中的常用方式,作用原理是通过对压痛点局部给予物理振动,松解肩袖肌腱等软组织,改善局部粘连,减轻炎症,从而促进肌腱的恢复;同时,高能量刺激可发挥镇痛作用,改变细胞周围自由基,促进疼痛抑制因子的释放,降低神经敏感性,进而缓解患肩的疼痛[8]。本研究将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应用于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CMS评分和UCLA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肩周肌群训练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肩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文莉,冉丹,谢辉,等.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05):867-869.

[2]ZAREMSKI J L,WASSER J G,VINCENT H K.Mechanisms and treatments for shoulder injuries in overhead throwing athletes[J].Curr Sports Med Rep,2017,16(3):179-188.

[3]李武量.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08):49-52.

[4]华强,夏文广,李婧,等.超声引导下肩袖三角间隙注射结合常规康复技术治疗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J].中国康复,2020,35(9):467-471.

[5]田勇,肖文武,张顺东,等.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2020,35(9):472-475.

[6]张顺华,王伟中.推拿治疗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3,36(04):943-946.

[7]吴秋霞.肩胛肌肉强化训练治疗慢性肩袖损伤临床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8):801-803.

[8]王巍,张锦明.肌内效贴扎应用于肩袖损伤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8):776-77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