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美丽乡村新画卷的景观设计策略与实践——以重庆九龙坡英雄村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3

构建美丽乡村新画卷的景观设计策略与实践——以重庆九龙坡英雄村项目为例

胡青青1 程良川2

(1.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402167;2. 邑升禾易(重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摘要:为了解决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党的十九大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善农村景观面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人居环境发展提升,打造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民宿度假类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名村和主题园区,把乡村美丽景观成为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本文以重庆九龙坡英雄村项目为例,探讨构建美丽乡村新画卷的景观设计策略与实践,从项目背景及资料条件出发,研究美丽乡村的设计策略和规划方法,为重庆乡村设计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景观;美丽乡村;设计策略

1.研究背景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强调,举措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户改造,加快推进美丽宜居宜业的乡村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基于以上政策,《重庆市“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宜居村庄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渝农居组办(2020)16号)《意见》提出,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留“原自然风光、原住民风俗、原民居特色”,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文明建设,逐步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宜居村庄。持续推进“千村宜居”计划。从2021年开始,每年建成200个宜居村庄,每5年建成1000个宜居村庄,到2035年全市建成4000个宜居村庄。重庆英雄村地处重庆九龙坡,因其独特的红色文化于 2017 年 12 月入选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研究英雄村设计资源本底,设计策略,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历史环境等内容, 可为重庆其他乡村景观设计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2.资源本底

2.1名村概况

重庆英雄村原名陡石塔村,位于九龙坡区西南部铜罐驿镇,在镇内西侧,东临本镇大碑村,南临本镇观音桥村,西临西彭镇合心村,北临本镇新合村。村域面积 243.63 公顷。陡石塔村户籍人口2127人,常住人口1513人,全村主要以工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2.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陡石塔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导风向偏北风,年平均气温在 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 6-8℃, 夏季较热,日最高气温均在 35 度以上。村域 80%以上为丘陵地带,林木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属于典型的垂直立体气候。高海拔区可种植柑橘、水稻、玉米、红苕、蔬菜等;河谷区域以养殖业为主。

(2)山水环境:陡石塔村地处长江河谷附近区域,整体地势以低山和浅丘陵为主。村内整体海拔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村西北部王家岗上,最低点位于南部冬帽路和兴沱路交叉口渔村地带。村内实现退耕还林 324 亩,同时两叉河灌通整个村域 4 余公里河岸线,形成山水交相辉映的美丽乡村风貌。村内山体较多,相对平缓地段多种植阶梯状农作物,视野开阔,生态环境较好。

2.3人文条件

(1)村落形制: 陡石塔村住宅质量和形态差异明显。村南部和西部区域建筑多为村民自建房,建造时间较早,质量和外观 相对较差,部分已无人居住。村入口铜陶路与兴沱路交叉口北侧地形较缓,设有农村集中居民点——橘乡·合 心苑,房屋建筑质量较好,外观整齐美观。在本村建筑中,有多栋具有当地历史、人民风俗研究价值的建筑,特色较为鲜明的有天主教堂、周贡植故居、巴县一中校址、陈家院子等,建筑风格为民国风格,目前部分保存完好。

(2)文物保护单位:陡石塔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旧址(周贡植故居和周贡植墓), 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天主堂和巴县一中校址。

(3)建筑风貌分析 文物建筑 3 处,分别为天主堂、周贡植故居和巴县一中校址;传统风貌建筑多为民国或建国初期的老院子,多为砖土结构;其它建筑多为 80年代后新建建筑。

(4)建筑质量分析: 质量好的建筑多为近几年新建建筑。质量一般的建筑多为民居主体结构稳固,但内部环境和外墙等要素有 局部破损。质量差的建筑多为传统民居和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年久失修,结构破损,并且建筑外部环境衰败, 应进行及时的修缮和加固。

(5)历史环境要素: 古井:位于天主堂内,具有典型的中西方建筑风格,保存较好; 树木:四棵,香樟树、仙人掌、紫荆树位于天主堂内,已有 100 多年树龄。榕古树距天主堂西侧 200 米, 靠近兴沱路,已有 100 多年树龄。

(6)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 年 10 月 8 日,铜罐驿镇的石工号子、“大红袍”柑橘种植技艺入选九龙坡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 2011 年 4 月 16 日,九龙坡区公布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铜罐驿镇被列入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有铜罐驿镇民间故事、小锣鼓调、铜罐驿镇传统魔术和六子冲 4 项。

(7)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齐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在村内均有设置,但随着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未来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应逐渐提升。

(8) 基础设施配套相对齐全,水、电、能源、环卫、通信均有设置,但陡石塔村目前无排污系统, 燃气管线不完善,有待提升。

2.4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

村内部分建筑年久失修,遗产受到损毁;新建村民住宅对村落格局风貌的侵蚀;基础设施滞后,不利于旅游发展;生活方式改变,老村文化日益流失。

3.景观设计策略

本规划将村内所有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三级保护层次,即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 宏观:山水格局、传统风貌。 中观:农田景观。 微观: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传统民居、一般民居、其他建筑,以及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古树木等历史环境要素。

3.1规划指导思想

(1)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客观评价历史文化资源,确定科学的保护目标和手段。

(2)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最大限度的保护名村文化遗产, 保护传统风貌建筑、格局等基本要素,为研究者和参观者提供真实的历史信息。

(3)重视保护名村的整体传统风貌。利用多种措施,保证名村的传统风貌不受到破坏,并力争提升名村的传统风貌,保持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4)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积极 改善名村的环境,以适应现代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名村保护和现代化 建设之间的关系。

(5)把握全局,统一规划,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期整治,留有弹性,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施的 合理性、可操作性有机结合。

3.2规划原则

(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保护体现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其所遗存的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保护不同历 史时期遗存的反映特定文化背景的各类文化遗产。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历史环境,包括历史文化名村及周边山水田园环境,历史文化名村整体格局和风貌, 文物与传统风貌建筑及周边历史环境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等。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资源,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名村发展的关系,通过整治历史环境,重现历史价值,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的全面可永续发展。

3.3区域保护要求

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真实完整、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较高、集中成片的区域作为核心保护范围划定原则,依据现状传统风貌建筑情况及其关系紧密的自然环境,以周贡植墓、天主教堂、巴一中旧址、周贡植故居为保护核心,划定本次规划的核心保护范围。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严格保护有着重要价值的历史环境要素,保持历史文化名村原有的空间格局、空间尺度;保持现状原有的高度、体量、色彩;建筑形式以传统坡屋顶为主,体量宜小不宜大,门窗、墙体、屋 顶等形式应与英雄村传统风貌建筑风格相符合。

将构成历史风貌的自然景观和对历史风貌有影响的区域结合实际情况作为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原则,以保护和协调历史风貌的延续完好以及维持历史文化名村整体上的视觉关联性为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依据。开展建设项目前,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需改造其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使其与传统风貌建筑相协调,以达到与环境的和谐。

3.4乡村振兴规划

(1)乡域景观规划与改造

综合现状人文价值及山地特征,重庆英雄村传承和彰显乡村“农味”“土味”和“乡愁味”,秉承“山水田、农文旅、科教研”为出发点,基于“教学区、配套区、展示区”等功能的重庆市乡村振兴学院配置,打造集山地特色凸显、乡村氛围浓郁、教学科研齐备、文旅交流丰富于一体的新型乡村,提出以“乡村振兴学院”为脉络,以周贡植故居、明诚中学、天主教堂为核心要素,以传统院落、周边山水林田为活动空间,策划教学、配套、展示等功能,串联流线,使乡村振兴充满动力与活力英雄二十景的愿景。(图1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600f184wa2m221\FileStorage\Temp\1667441680522.png
1 英雄二十景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600f184wa2m221\FileStorage\Temp\1667443131447.png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600f184wa2m221\FileStorage\Temp\1667443080793.png
以英雄二十景中明诚中学(明诚书院)为例,休闲区域综合上下两部分所用材料,形成有序、舒适的步行连接空间,适当增加休闲小品及座椅,提高两个区域的整体性;节点部分:采用青石板、陶罐、石磨等多种材料相结合,形成乡土风情节点;展示入口:以老石板地面为主,结合开阔空间列植绿化,改造后大幅度增加绿量,对建筑和景观环境也进行优化提升改造。(图2

2 明诚中学(明诚书院)景观改造

2道路交通优化

规划以维持现状道路为主,优化完善名村交通系统,使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有机衔接,让交通更加舒适、 畅通和有序。车行道:保护范围内现状兴沱车行道宽约 7 米,为水泥硬化路面,规划在核心保护范围外道路两侧增加 1.5 米人行道,宽度增至 10 米。规划维持铜陶路,宽度保留为 7 米。原有人行道为土路,规划硬化人行道并清理杂物和修缮部分损坏的道路。停车设施:铺装宜采用耐磨耐压灰色石材,周边种植本地植物,形成绿荫覆盖,结合草地打造生态停车 场。 4、广场:作为主要活动场所及各项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的举办场地,其配套环境设施色彩不宜鲜艳,宜用 原木、石材等自然材料,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规划设施并未对历史空间格局和传统机理产生影响和破坏

  3.文化振兴项目设计

(1)红色文化纪念品商店 结合现状在保护范围内设置红色文化纪念品商店,提供各种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

2革命历史展览馆结合周贡植故居、周贡植墓设置革命历史展览馆,展厅用于红色革命文化的集中展示。

(3)传统技艺、音乐培训基地 以巴县一中校址为空间载体,恢复教育功能,改为传统技艺、音乐、魔术的培训基地。

(4)民间故事广场 结合现状榕树及起周边场地,通过环境改善和场地铺装化,打造为民间故事广场.

5餐饮、住宿设施 结合村民意愿设置红色文化风情民宿及农家餐饮设施。

(6)公厕规划 3 处公厕,结合景观节点设置,积极引导村民开放自家厕所,便于游客应急使用。

(7)休闲节点 结合院坝空间、空地等进行设置,布置小型休闲座椅等,不开展建设活动,主要用于居民和游客休闲观景。

(8)集散场地 结合广场及休闲节点设置多处集散场地,用于游客集散。场地内结合周边水系、绿化和民居塑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完善场地内的休憩设施和旅游标识系统。

4.规划乡村旅游线路

(1)旅游游线组织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600f184wa2m221\FileStorage\Temp\1667444367482.png
规划结合现状兴沱路的步行道拓展与内部人行道形成一条游览环线,将天主堂、巴县一中校址、周贡植故 居和周贡植墓四个文物保护点与陈家院子等景点串联起来。内部规划多条次要游线线丰富游览体验性。(图3

3 乡村旅游线路

(2)旅游配套设施

文化展览馆:规划在天主堂对面结合现状用地情况设置一处游客服务中心,并在附近设置停车场。 餐饮住宿:规划核心区域结合现状情况,建议部分民居植入新功能,提供餐饮、民宿等功能。 公厕:设置以旅游服务为主,结合旅游服务设施设置。引导村民开放自家厕所,便于游客应急使用。

4.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重庆九龙坡英雄村项目的研究,设计团队在构建美丽乡村新画卷的景观设计策略与实践上获得一些启示,对如何整治历史文化名村风貌,保护、利用与传承历史文化名村,提升改善院落庭院以及生态环境,有了一定可行性策略与方法。

从2019年启动了该村的风貌改造,设计团队经历概念方案、方案、施工图以及后期施工的全过程,对该区域的保护、利用和传承起到的积极作用,具体如下:一是收集详细的历史文化、测绘等资料,便于工作的开展;二是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设计除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有力的保护了整体格局;三是对该区域的文物建筑和风貌建筑,提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策略,整治与历史文化名村风貌不相协调的其他建筑,要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色彩的一系类要求;四是对院落庭院以及生态环境,设计出建筑形式以传统坡屋顶为主,体量宜小不宜大,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与英雄湾村传统风貌建筑风格相符合,控制其建筑高度与风貌,设计改造景观的英雄村二十景。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当前国家及重庆乡村发展政策方向,符合当前国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符合实际科学规划和生态建设的发展理念。项目建成后有利于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释放农业生态价值、文化旅游价值,促进其与旅游业、农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文献参考

[1]王晓晓,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S].现代园艺,2020(12)

[2]刘佳音.风景园林学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川农业工程,2019(6).

[3]赵凯茜,吴桐,姚朋,风景园林学助推乡村振兴的途径与策略[TU],规划师,2019(11)

[4]《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陡石塔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5]《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作者简介:

1.胡青青,1982年12月,女,籍贯重庆市,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是乡村规划,景观设计

2.程良川,1982年11月,男,籍贯重庆市,正高级工程师,邑升禾易(重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基于重庆产教融合“乡村景观建设”项目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GX-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