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株洲市农村继续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株洲市农村继续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戴子博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412000)

摘要:本市亟须建立与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所辖区内广大农村居民为对象、以产业振兴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继续教育体系,培养服务于当地的乡村振兴人才梯队。该体系至少应当包括顶层设计、师资体系、教学体系、创业服务与培训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顶层设计方面应当构建起由政府主导的,各类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以及其他机构协同参与的共建模式;师资体系方面应当通过建设师资选拔体系、师资派遣体系与薪酬待遇体系,持续提升农村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与教学质量;教学体系主张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采用短期大班制与中长期小班制两种模式开展农村继续教育;而创业服务与培训体系则主张针对部分具备创业意愿与基本能力的农村居民启动融资服务、法律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创业培训与服务机制,不断整合优势资源,以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关键词:顶层设计;师资体系;教学体系;创业服务与培训体系

乡村振兴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战略,也是本市打造“三个高地”、培育“制造名城”的长远保证。在关于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内容之中,产业振兴又是实现全面振兴的根本基础。然而在本市广大的乡村地区,由于青壮年人口不断外流、老龄化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以及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等原因,相关产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本市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这一态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固需通过相关激励政策,积极引进各类产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另一方面则要因地制宜,从本乡本土中培养新时代产业农民。因此,本市亟须建立与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所辖区内广大农村居民为对象、以产业振兴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继续教育体系,培养服务于当地的乡村振兴人才梯队。

一、当前本市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近年以来,本市农村继续教育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限的财政扶持政策每年虽能勉力维持一定程度上的培训规模,然而与培养产业振兴人才梯队,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工作的初衷仍存在巨大差距。具体而言,当前本市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不足主要存在于教学组织形式化、教学活动市场化、教学内容同质化与教学评价形式化四个方面。

(1)教学组织行政化

在本市当前的农村继续教育工作中,通常先由省市两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下达指标任务,次由区县一级相关部门负责师资等教学资源的协调与管理工作,再由乡镇一级相关部门负责培训对象的召集与管理工作。该种自上而下单纯行政命令式的运行体系在大多数业务工作中或许能够行之有效,然而并不符合教育科学的一般规律。(1)省市两级方面。上级相关部门并不直接掌握基层培训对象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培训需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如期完成指标任务,下级相关部门只能以摊派、指令与补贴等手段满足人数要求。不仅难以满足本地村民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将产生一部分非必要支出;(2)区县一级方面。将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权力下放至区县一级,区县一级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通常会优先倾向于选择当地职业院校或其他具有利益往来的培训机构作为教学主体单位。例如某镇村民可能仅对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存在培训需求,而相关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并无相关农学专业教学能力,教学内容与基本学情之间的重大矛盾是影响本市农村继续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3)乡镇一级方面,为了如期完成指标任务,在开展农村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将部分原本并无培训需求甚至自身能力素质不足以达到培训条件的对象加入到继续教育课程之中。例如在某镇开展的电工培训班中,培训教师与对象发生了直接冲突,该培训对象鼓动同村学员要求对培训期间误工费用进行赔偿,该期农村继续教育培训班因此中断。

(2)教学活动市场化

师资问题是开展任何类型教育的前提,更由于本市广大乡村地区先天条件与城区存在悬殊差异,如果不能通过相关政策倾斜、提高补贴待遇等方式将足够的教学资源配置于乡村地区,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便无从谈起。为解决该关键问题,本市各区、县大多以参加继续教育课程总人数发放补贴为形式,交由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总体承担农村继续教育课程的相关费用。做为教学活动的实际组织方,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必然更倾向于大班制教学模式,为避免亏损或者赚取更多收入而牺牲教学效果与质量。教学过程监督机制与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缺乏,导致任课教师只为赚取相对较高的课时费,而长期忽视教学效果与质量。最终低水平的农村继续教育不仅极大的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更丝毫无助于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当极力避免农村继续教育的市场化倾向。

(3)教学内容同质化

以国内学者韩占兵的分类方式为基础,可以将接受农村继续教育的主体分为:新生代村民、回流农民工与具备较高生产技术能力的职业农民,除此之外还应当包括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从事相关工作(农业、工商、乡村振兴)的人员。由于以上四类人群的具体特征、文化水平与实际需求各不相同,即便是相同类型的课程,也应当设计并采用不同难度与深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本市农村继续教育具有显著的同质化特点,无论是教材选用还是实际教学内容,大体与所在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受教育对象相同。既不符合大多数农村继续教育对象的科学文化水平,更缺乏适用于当时当地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4)教学评价形式化

在本市广大乡村地区开展农村继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普及新型生产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还应当服务于乡村产业振兴的长远目标。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课后评价与跟踪服务机制,本市当前的农村继续教育水平尚停留于前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对于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仅依据结课后获取某职业证书(如电工证)的学员人数或者调查问卷结果,并不足以督促相关主体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更缺乏对于部分具备创业意愿与素质学员的跟踪服务机制。从接受农村继续教育的学员中树立模范标杆,并予以一定资助奖励,不仅能够提升更多尚处于观望阶段的农村居民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意愿,更能不断发掘服务于本市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的创业人才。

二、本市农村继续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研究

狭义的农村继续教育体系通常仅包括在农村地区开展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而广义的农村继续教育体系还应当包括专门教育科学的研究活动、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活动与岗前教育培训等活动。因此本市应当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各类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以及其他机构协同参与的农村继续教育体系。(1)政府主导,是指仍然由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以教育主管部门替代人社部门进行直接领导,保证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专业性;(2)各类院校参与,是指本市范围内各所开设有农学、工学等一切符合农村继续教育客观实际专业的本专科院校。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应当拨付一定专项资金,以鼓励与维持各所院校持续对农村继续教育教学进行不断研究,并组织相关教学竞赛,对于优胜者予以额外津贴,鼓励其每年参与一定时长的农村继续教育工作。在财政充裕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农村继续教育专业教师人才库,以便进一步扩大开展农村继续教育的规模与频次;(3)科研单位参与,是指在充分的前期评估后,本市应当联合国内科研单位,积极将各类农学、工学等一切符合农村继续教育客观实际的科研成果在广大乡村地区进行成果转化;(4)企业参与,是指除服务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目的外,农村继续教育还可包括由本地企业主导,培养专门职业农民、产业工人的农村继续教育订单班模式。企业以提前就业协议为约束,对本地村民进行短期的产业培训,考核通过后即可直接进行就业安置。

纵向而言,为改变本市农村继续教育单纯行政命令式运行体系所存在的诸多弊端。首先应当从根本上改变自上而下的指标任务机制,由镇、村两级根据当地村民实际需求,确定年度农村继续教育课程的种类、时间与具体人数,并对食宿、交通、教学秩序等日常工作进行直接管理;区、县一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联系相关院校或者培训机构,并对农村继续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课中监督、课后评价等工作;而省、市一级则主要负责师资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评估、相关经费保障等基层政府难以解决的顶层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接受农村继续教育能否有效提高当地村民收入水平的核心问题,而非为完成指标任务被动敷衍应付,方才能够保证农村继续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本市农村继续教育师资体系建设研究

为保证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延续性,本市应当联合市域范围内所有本专科院校,建设专门服务于本市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师资体系。具体而言,又可分为师资选拔体系、师资派遣体系与薪酬待遇体系。   

师资选拔体系。与一般学生相区别,大部分接受农村继续教育的村民具有文化水平较低、专注能力偏弱与功利心态过强的主要特点。文化水平较低意味着需要授课教师采用最为直白浅显的教学方式,并非专业素养越高则开展农村继续教育的水平越强;专注能力偏弱特点则需要授课教师具备最为基本的农村工作能力与情怀,能够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克服知识分子的清高骄傲,真正服务于农村居民;而功利心态过强是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普遍特点,通常体现为过于注重实际得失与短期收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在具体授课内容中尽量压缩理论教学的正常比例,而更加侧重于能够尽快获得收益的实践教学,“使知其应然,而不必尽知其所以然”。综上所述,并非任何教师皆具备开展农村继续教育教学能力,因而应当通过农村继续教育专门研究与相关教学竞赛等方式,选拔出符合农村继续教育特点的专业教师团队。

师资派遣体系。即经过严格的师资选拔,于市本级成立农村继续教育专门人才库后。相关部门应当事先与相关教师签订服务协议,约定相关教师每年承担的农村继续教育教学课时总量,以扩大开展农村继续教育的覆盖范围与频次。同时,应当尽量倾斜于经济较为富裕、产业振兴潜力较大的乡镇,以充分利用极为有限的高水平教学资源。

薪酬待遇体系。即由省级或市级地方政府为鼓励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在原有工资体系之外所单独设立的工资、津贴等薪酬体系。相比原来所在院校,无论交通距离、工作难度与强度皆明显提高。加之农村继续教育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类别要求更为苛刻,如果不能提供显著高于一般水平的薪酬待遇,势必难以长期持续性的开展农村继续教育工作。因而农村继续教育薪酬待遇体系应当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农村继续教育教学专门人才,应当在其原有薪酬待遇体系上每月额外给予相应津贴,以鼓励其进行农村继续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其次,根据每年开展农村继续教育教学的课时总量,给予显著多于正常待遇水平的高额薪酬,提升农村继续教育授课教师的岗位吸引力。综上所述,应当彻底摒弃通过开展农村继续教育进行盈利的市场思维,持续提升农村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与教学质量。

四、本市农村继续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为了克服同质化倾向,进一步提升本市农村继续教育的办学水平,首先应当摒弃单纯行政命令式作风,在确定课程种类与具体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产业结构特点,以帮助村民提高收入为初衷,实事求是的选择具有意愿与能力的农村居民作为培训对象。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对于新生代村民和回流农民工群体,应当适当缩短教学课时总量,教学内容上则需尽量扩大范围,例如可以开设短期的综合种植、养殖、仓储、运输、销售等实用技术的短期培训班,以提升培训对象的生产技能水平;对于具备较高生产技术能力的职业农民,与基层自治群众组织中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前者通常拥有一定固有资产与经营能力,本身即对进一步扩大生产提升效益具备强烈的意愿。为该类人群提供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难度最小而效果最著;后者则由于其半体制内身份,在本乡本土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具有先天优势,如能充分调动起他们建设家乡的热忱,其作用不可估量。对于该两类群体,相比针对前两类人群的短期大班制模式,

则应当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的中长期小班制教学模式。

最后,督导是教学活动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程度,乡镇相关部门通常缺乏对农村继续教育进行有效监督的能力。因此,应当建立以区、县一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的农村继续教育教学督导体系,主要针对授课班级的到课情况、授课情况与师生交流情况进行切实监督,保证相对较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五、本市农村继续教育创业培训与服务体系研究

以乡村振兴为目的开展农村继续教育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传授基础性生产知识与技术,还应当致力于通过前期的培训课程,发掘具备创业前景的优质项目。针对该部分具备创业意愿与基本能力的农村居民启动融资服务、法律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创业培训与服务机制,不断整合优势资源,以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于镇、村一级层面,若欲在本区域内实现产业振兴,则必须吸纳足够的市场资金与在外务工劳动力回流,因而通过创业培训与服务体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自然村为单位,打造一系列标杆品牌项目,这亦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客观需求与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夏厚山.我国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探索[D].南京农业大学,2016.

[2]郭海丽.我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保障措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朱启臻.建立良性机制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J].农村工作通讯,2011(21).

[4]高强,朱启臻.关于新型农民分类培训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标注:本课题是2023年度株洲市社会科学成果规划评审委员会课题,课题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株洲农村继续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ZSK202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