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调查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2

污染场地调查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慧聪易芮冰铁文利

河南省第一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速度让人瞩目,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多迁移后的废墟地成为环境污染的隐患,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对污染场地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为下一步的治理提供数据依据,而且对污染场地后续的再开发和利用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污染场地调查工作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调查;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1污染场地调查工作的意义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城市都是以“粗放”的方式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各大工业企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对周围环境、土壤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废水的处理不够重视,造成了生态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近年来,各大城市的发展重心都开始向环保友好方向转型,同时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但是有些城市的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在治理土地污染方面要花费大量资金。因此,可以通过对受污染土地调查、分析,更好地了解土壤的具体污染状况,并对其进行风险程度分析,依据调查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土壤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土壤污染情况,可以进一步推动各大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实施,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态环境。因此,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污染场地调查工作现状

2.1资料采集的不完整

收集和分析调查资料是污染场地调查的第一步,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人员访谈和场地勘察工作。基于场地的历史变迁,资料难以保持,损毁、遗失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要想真正了解污染场地的历史状况,只能向相关人员的了解,但是,每个当事人都会表述不同的回忆,所以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导致场地的历史信息过于片面,难以得到有效信息,会不利于后续的调查和污染场地的修复。更深层次的因素还源于相关部门对污染危害的认知不足,忽视污染场地历史信息的保存。

2.3忽视水文调查

场地调查工作是在区域水位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是水位地质调查工作的延续性工作。不同的污染物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下,转移和转化的方式以及速度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水文地质调查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分析污染物在场地的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特点。如没有相关水文地质资料的前期分析,将会直接影响场地调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还可能会影响污染场地的调查区域和范围,进而影响后期污染场地的修复范围和工程量,不能对场地进行彻底、有效的修复。

3污染场地调查工作优化策略研究

3.1污染物识别阶段

3.1.1搜集资料

一些村镇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导致污染场地内的污染识别资料部分缺失或遗漏,因此相关人员无法搜集完整的历史资料,无法准确判断历史污染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采用卫星定位技术获取数据信息,通过卫星图像掌握污染场地和周围的历史资料,准确判断污染土地的历史情况,在信息筛选和整理后得出需要检测的指标;(2)如果无法获取全面、真实的场地资料,就需要适当扩大调查范围,寻找新的污染源;(3)通过调查访问、个例访谈了解该场地和周围的历史资料;(4)采用相关仪器进行检测,分析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判断该场地内的土壤是否存在污染情况。

3.1.2判断地块地质条件

相关人员需要对污染场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场地地质条件、地下水深度和流向等进行分析,重点如下:(1)通过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特点判断水环境质量;(2)通过该场地和周围场地的地质工程勘察报告判断地质结构类型;(3)通过场地和周围地质工程勘察资料,历史抽水测试资料、地下水位和流向资料等准确判断地下水的埋深和流向。

3.1.3选择调查对象

(1)土地用途转变,如耕地转变为房屋住宅、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用地,在具体转变前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2)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随机抽查、动态化监测、详细核查,以此明确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如果土壤污染存在较大风险,则需要进行土壤污染情况调查;(3)土壤污染监管单位对用途改变的土地,在收回土地使用权及转让前,需要土地使用人在相关规范要求下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3.2土壤污染现状调查

3.2.1制定采样方案,并进行数据分析

进行土壤污染现状调查,需要先制定可靠的采样方案,包括科学设置采样点,对于不同的地质地形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不同的土壤深度和环境需要适用针对性的设备和仪器。比如在集装箱港口土壤调查中,可以采用分区布点法,在横向上以单元进行划分,设置多个采样点;在纵向上以层级进行划分,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在每一个层级中都可以设置专门的采样点,最终统计所有的采样品数量。相关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对采样点采样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场地内的土壤中含有多种类型的污染物质,尤其是场地内含有粉砂性土壤时,中层的污染程度小,土壤杂填土层和粉质黏土层的污染程度大。

3.2.2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

在土壤采样后,相关人员可以根据采样的数据信息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场地内土地资源的开采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明确了具体的污染物后,需要对污染物的产生原因、危害性、暴露途径等因素进行判断,并对土壤污染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根据污染物的具体情况计算其危害程度,通过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如果发现风险高于红线,则需要根据污染物的具体情况制定土壤修复和治理措施。

3.2.3科学选择土壤修复和治理措施

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提取、转化、吸收、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减少污染物的含量,并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转化成为无毒无害的物质。相关人员在制定土壤修复和治理措施时,需要综合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和多方面信息,确保土壤治理措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确保治理后可以提高土壤质量,降低其风险程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有效满足其他要求。比如,人们需要考虑制定的措施是否会产生其他影响或带来其他问题;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基本要求;措施结果是否可以维持更长时间;修复结果、成本费用的可接受度等。总之,在制定具体措施时,相关人员需要以场地内污染物的具体采样和分析结果、相关要求为主,并在现有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基础上选择最佳修复和治理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地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对污染场地进行调查是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后续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的前提和基础。相关部门会参照调查的结果,对污染程度和污染物性质进行准确掌握,同时对土壤类型进行确定,然后有的放矢地制定治理的措施,从而对污染场地的再利用做出科学地规划,恢复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所以,对污染场地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是环境治理的有力保障,应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姜翔,王晨阳.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方法[J].化工管理,2017(12):179.

[2]陈红.污染场地的现场采样方法与若干思考[J].广东化工,2017(7):157-158,

[3]马晨,许亮.浅谈关于固定源废气中颗粒物现场采样的几点注意事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4):175.

[4]林斌.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及评估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117-119.

[5]林晖.探讨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J].环境与发展,2020,32(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