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曲旦措姆

西藏山南桑日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于感染布鲁氏菌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在人类中亦可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小反刍兽疫,在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笔者将介绍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的一些重要事项,包括适宜接种人群、接种时间、接种程序等,以帮助大家正确进行疫苗接种,保障自身和社区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小反兽疫;疫苗;注意事项

引言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动物传染病,可以影响人类和家畜。小反刍兽疫以其高致病性和潜伏期长而闻名,容易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小反刍兽疫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接种小反刍兽疫疫苗来提高免疫力。但是,在进行疫苗免疫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山羊是疯牛病的发病率较高的动物之一,其症状比较典型。在感染疯牛病后,山羊可能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行走不稳、肌肉僵硬、颈部和脊椎弯曲、过度兴奋或沮丧等。相比之下,绵羊通常表现出较轻微的症状。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动物对疯牛病病毒的感受性和免疫反应有关。虽然绵羊的症状较轻,但仍然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潜在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第一,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如接触分泌物、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皮肤损伤等。这种接触使得疯牛病病毒从一个动物传播到另一个动物。第二,间接接触传播。疯牛病病毒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传播。例如,当环境中存在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时,动物通过接触这些物体或表面而感染疾病。这些物体可能包括饲料、饮水设施、垫料、器械、装备等。第三,垂直传播。疯牛病病毒也可以通过精液和胎盘进行垂直传播。这意味着患病动物可以通过交配或分娩的过程将病毒传给后代。

(三)潜伏期

疯牛病的潜伏期是指从动物接触疾病传染源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时间段。根据提供的信息,一般情况下疯牛病的潜伏期为4~6天,范围可达3~10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疯牛病的标准潜伏期为21天。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潜伏期可能会比一般情况更长。潜伏期的长短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原体的毒力、感染途径、宿主的免疫状态等。

(四)发病率

山羊是疯牛病的易感动物之一,其发病率通常较高,可达80~90%。这意味着在受到疯牛病病毒感染后,大部分山羊都会表现出临床症状。相比之下,其他动物可能具有较低的发病率。疯牛病在山羊身上的病程也可达2周以上,这意味着山羊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恢复健康。高发病率对于疾病的传播和控制带来了挑战,因此在山羊饲养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患病动物、加强卫生管理和实施疫苗接种等。

(五)病死率

疯牛病对易感山羊的群体病死率可达50%~100%。这意味着在受到疯牛病病毒感染的山羊群体中,有一半甚至全部的山羊可能会因疾病而死亡。尤其是当易感群体暴露于疯牛病病毒时,很容易发生疫情爆发,并且发病率可达100%。然而,在地方性疫区中,由于该区域持续存在低感染率,因此整体群体的病死率相对较低。

二、临床症状

疯牛病在山羊和绵羊中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山羊的症状通常比较典型,而绵羊的症状一般较轻微。山羊感染疯牛病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突然发热。体温可在第2-3天达到40-42℃,并持续约3天。山羊可能会出现口腔内膜轻度充血和糜烂的症状。呼吸系统方面,山羊可能出现鼻液开始呈水样,随后变得浓稠,并堵塞鼻孔,引起呼吸困难。眼部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并导致眼结膜炎。疯牛病还可引起严重的腹泻或下痢,导致脱水和体重下降。在怀孕母羊中,该病可能引起流产。特急性病例中,动物可能突然死亡,而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表现。

三、病理变化

疯牛病在动物体内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口腔和鼻腔黏膜是病变较为明显的部位,常见糜烂坏死的情况发生。这可能表现为黏膜的溃疡和坏死,导致口腔和鼻腔的出血和溢血。在呼吸系统中,病理变化主要体现为支气管肺炎和肺尖肺炎。这些病变会导致肺部组织的感染、炎症和损伤,进而影响呼吸功能。在消化系统中,疯牛病可引起严重的肠炎。观察到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的病变。特别在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区域,可见特征性的条状充血和出血,呈现斑马状条纹的形态。在淋巴组织方面,往往可以观察到淋巴结的水肿,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脾脏也可能出现肿大并且伴有坏死病变,这与疯牛的感染和损害有关。

、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疫苗

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的疫苗免疫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疫情,选择适当的疫苗进行免疫。同时要确保所选疫苗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有效的免疫效果。

(二)免疫前的准备

在进行疫苗免疫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保养殖场环境的卫生条件良好,减少疫苗接种后的交叉感染。其次要对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良好,减少疫苗接种后的交叉感染。其次要对养殖动物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健康状况适宜接种疫苗。最后要做好免疫记录,详细记录每次免疫的时间、疫苗种类和剂量等信息,以便后续的跟踪管理。

(三)按照免疫计划进行接种

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时,应按照免疫计划进行接种。一般来说,小反刍兽疫疫苗需要分为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进行。初次免疫一般在动物出生后的几周内进行,加强免疫则在初次免疫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按照规定的免疫计划进行接种,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四)正确的接种方法

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的接种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接种方法。一般来说,疫苗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在接种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和卫生。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避免出现接种不到位或者接种过深等情况。

(五)观察免疫效果

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后,需要观察免疫效果。一般来说,接种后的24小时内要对养殖动物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同时要定期观察免疫后的动物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免疫的效果。

(六)加强防疫措施

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其他防疫措施。例如,要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清理养殖场的环境,减少疫情的传播。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动物的管理,确保其健康和饲养条件的良好,提高免疫的效果。

(七)定期复查和补充免疫

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后,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补充免疫。复查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以评估免疫效果。如果发现免疫效果不理想,需要及时补充免疫,提高免疫的效果。

结束语

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小反刍兽疫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按照免疫计划进行接种、掌握正确的接种方法、观察免疫效果、加强防疫措施、定期复查和补充免疫等注意事项,可以提高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预防和控制小反刍兽疫的流行。同时,养殖场主和养殖者也要加强对小反刍兽疫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防疫意识,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健康和安全的养殖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梦真,雷馨雨,李登亮等.小反刍兽疫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23,44(06):91-95.

[2]罗永莉,王超,刘丽.小反刍兽疫疫苗的研究进展[J].当代畜牧,2023,(04):23-24.

[3]宋伟.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诊断与防控[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32):85+87.

[4]武娅楠.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及病原学检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5]张娟,吴国梁.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J].新疆畜牧业,2019,(03):43-44.

作者简介:姓名:曲旦措姆,1986年3月 7日, 女, 籍贯:西藏曲松县,本科,兽医师, 研究方向:疫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