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唐潇潇

中冶赛迪城市建设(重庆)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环境品质及精神文明的追求逐渐提高,对风景园林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目前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提升原创性、丰富设计技术手段及合理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提高景观生态适宜性等方面探讨了改进对策,为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 园林工程、园林设计、问题及对策

引言

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的整体经济建设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当前的城市生活与居住环境也开始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精神需求层面,传统的城市园林设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新时期的精神文化需要,需要将更多的前沿理念、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运用于设计之中,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

1.1设计原创性不足

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确存在创新性的滞后和不足,究其原因,是设计思维没有与时俱进。部分城市景观在设计时,过于依赖已有案例,采用惯性思维,没有深入分析场地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推导原创方案。有些设计生硬地借鉴其他作品,使设计作品缺少精神内核,这也是目前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水平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景观设计师的专业背景较为多元,一些设计师过于强调构图形式,忽视挖掘和理解现有景观资源和当地历史文化,使设计违背客观实际。

1.2地域、人文特色融入不够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文及生态因素,[1]但在大部分园林设计中,普遍存在对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及基址现状研究与挖掘不足的问题,使设计没有真正从分析基址现状特点出发,只在套用其他作品的手法时,生硬融入当地人文元素,未将其作为主要的设计导向,致使园林艺术性不高,与城市发展契合度不足。

1.3设计技术手段应用相对落后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下,建筑与景观设计都逐渐摆脱规则式几何造型的束缚,开始寻求解构、异形、曲线等新颖的造型方式。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前沿设计团队已开始尝试应用智能算法辅助概念设计找形;在方案深化、出图及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也大量借助参数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保障方案落地,从而造就出如扎哈·哈迪德与弗兰克·盖里等后现代主义大师的众多让人惊叹的作品。景观设计是一个技术与艺术必须相互支撑才能取得发展的学科,而目前景观设计对于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BIM、参数化设计以及智能化设计等技术普遍运用不足,新颖的创意没有技术支撑,不能转化为现实,最终也只能停留在一纸草图。

1.4生态技术应用的研究深度不足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应具备新的工程观,将生态工程纳入研究及应用范围,生态工程遵循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观,考虑设计过程的复杂性与关联性,合理应用与组织生态系统中的元素,最终达到保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健康的目的。[2]在目前的项目实践中,大量在方案中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但真正落地应用的生态技术并不多,尚且还有许多应用后并未收到预期效益的失败案例,究其原因,还是对生态技术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理解不够充分,实验研究深度不足,缺乏系统性规划与因地制宜的变通,使生态技术应用浮于表面。

2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对策

2.1从社会、经济实际出发提高设计原创性

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应以社会功能为导向,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为目标,设计应考虑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公共场所,鼓励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及文化交流。同时,通过挖掘人文特色,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景点、举办文化活动等,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创造经济收益。关注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根据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运用于设计创作中,避免生搬硬套导致成本增加却达不到预期效益。

2.2将地域人文特色有机融入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是以城市环境为载体的一种重要景观类型,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文的参与和浸润。只有充分融合、展现人文情怀的城市景观才是有温度、有内涵的优秀景观。[3]因此将人文景观合理、有机地融入到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是提升、优化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有效方法和捷径。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以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为灵感源头,并以其为着力点,深度挖掘相关的历史文化素材,通过灵活多变、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从而构建具有当地城市人文风格特质的城市景观。诸如,当地特色的民俗民风、乡土民情、民间艺术、人物典故等,既能够体现城市景观的文化底蕴,又兼具科普教育、传承文化的社会效益。

2.3引入参数化、信息化设计技术丰富设计手段

优质的模型是一切设计工作的基础,[4]在建筑设计领域大力推动BIM技术发展的同时,景观设计行业也应该积极借鉴,寻求由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全面转型,发展景观信息模型(LIM)在设计中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使设计工作流从线性环节分工转向集中化平台合作,避免工作模式的机械化与样板化。以参数化技术为窗口,可以将更多如基于生态规划理论的叠加分析、空间句法等的分析逻辑、方法与LIM相结合。生成设计、AI设计及数据可视化表达等前沿领域,也能够通过低代码编程迈向实践。可以说,借助参数化、信息化技术能将数据分析与艺术化表达相结合,实现方案生成与分析评价功能的再次升级。

2.4通过植物与水的合理设计提高生态适应性

生态适应性设计可通过系统性的合理调配植物群落与水资源分布,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适应性设计可以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功能,增加景观的适应性和韧性,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也能够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且多样化的园林景观。

植物品种选择与群落配置是决定景观生态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应优先选择本地或地区特有的植物物种。这些本地植物物种通常与当地生态系统紧密相关,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支持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应考虑不同植物物种的生长习性和生态需求,以确保植物能够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良好生长和繁殖。在植物配置方面,可以采用混植、错落布局和层次布置等技巧,创造多样性的立体空间结构和生境。同时,植物应与水体景观要素形成关联,共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5]植物与水景的合理配置,能够在水循环和雨水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和配置具有较长根系和高耐旱性的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提高雨水的渗透率,并降低洪水和地表径流的风险。通过合理安排植物与水体的相互作用,可增强水体的净化能力,提升水质和景观的美感,并对周边环境产生有益影响,带动生态发展产生良性循环。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是当前城市建设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深耕社会、人文脉络以发掘原创性,积极探索借鉴前沿技术以丰富设计手段,以及深入研究生态过程,合理布局植物群落,因地制宜使用生态技术等方面入手,推动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珊,闫晓云.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3,46(20):96-98.DOI:10.14051/j.cnki.xdyy.2023.20.024.

[2]金云峰,杜伊,陈光.生态工程综述——基于“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的视角[J].中国园林,2015,31(02):89-93.

[3]周媛媛.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J].居舍,2022(25):137-140.

[4]王兆辰,舒斌龙,孙明峰.行业信息化趋势的下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应用价值思考[J].中国园林,2021,37(S1):188-192.DOI:10.19775/j.cla.2021.S1.0188.

[5]刘雅婷,樊灵燕.景观设计中考虑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J].分子植物育种,2023,21(19):6608-6612.DOI:10.13271/j.mpb.021.00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