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心脏术后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3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心脏术后患者的影响

张繁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评估早期康复治疗对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影响效果。 方法 特于2017年6月~2022年6月总体研究时区内方便撷取本院行心脏手术后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样本对象。依据SPSS25.0软件生成的随机分组序列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取30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监护治疗,观察组则就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评估比对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术后不良事件以及重症监护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拔管以及重症监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3项比对所得(P<0.001);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比对所得(P<0.05);且该组治疗后4项生活质量(机体、情感、社会、精神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5项比对所得(P<0.001)。 结论:对于心脏手术后重症监护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治疗效果优异,其能明显优化各项临床相关时间指标,规避术后不良事件以及提高重症监护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手术;重症监护;早期康复治疗;时间指标;不良事件;生活质量

众所周知,重症监护属于医院内针对性的特殊医疗手段,其主要指在全封闭环境下对危重症患者开展生理指标、生命体征全面监测以及紧急救治的过程[1]。而处于该阶段的患者均具有病情危急、凶险、变化迅速等特征,且监护治疗过程均需卧床进行[2,3]。而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由于手术复杂、高侵入性等特质,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明显下降,多需实施重症监护措施直到其体征完全平稳后再送入普通病房[4,5]。有研究证实,利用重症监护时段内予以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心脏手术患者临床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6]。故本院特以2017年6月~2022年6月总体研究时区内方便撷取行心脏手术后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对象。开展了评估早期康复治疗对ICU心脏术后患者影响效果的分析研究,如下。

1对象与措施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纳入总体研究时区,并于该时区内方便撷取本院行心脏手术后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样本对象。依据SPSS25.0软件生成的随机分组序列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取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情况: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范畴为55~81岁,平均年龄为(68.53±4.2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情况:1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范畴为53~80岁,平均年龄为(69.46±4.56)岁。对象组间一般基础资料比对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研究初,成立专项研究小组,特委任组内责任医师针对病患及其家属予以积极沟通,详细诠释涵盖治疗(干预)过程、目的、预期效果等研究内容。基于对象自愿原则签订同意书,且研究内容也申报于院内(医学伦理会)审核。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顺利完成心脏外科手术者;(2)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3)临床病历完整清晰,具一定治疗依从性;(3)无其它肝、肺、肾等重大器官或功能性疾病。

排除标准:(1)昏迷、意识障碍者;(2)精神疾病,曾具有抗抑郁、镇静类药物服用史者;(3)合并其它慢性及严重器官疾病者;(4)病情加重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坚持参与本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术后予常规重症监护及治疗措施,具体包括常规急重症护理、健康教育、用药监护以及术后并发症预防。观察组则就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具体涉及:(1)严密监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意识以及心脏情况,对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症状需予以第一时间处理;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应重点关注呼吸情况以及血气指标。(2)呼吸功能训练:训练应于术后早期开始,首先指导简单的缩唇呼吸,患者应紧闭口腔并用鼻子呼吸,在吸气到达极限时,口唇收缩成吹口哨状,保持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每日训练2次,每次3~5分钟。其次指导患者腹式呼吸,患者呈仰卧位,并于上腹部处捆绑适量(1~2公斤)重物作挺腹训练。依据患者具体状态,可适当调整重量。患者经鼻腔缓慢吸气,上腹部尽力隆起后缩唇缓慢呼吸至腹部下陷,收缩腹部肌肉。同时,可配合简易呼吸器判断患者最大呼气量和吸气量。最后,医护人员需教导患者使用简易呼吸器方法,并要求患者进行自我康复呼吸练习,单次练习10分钟,每天2~3次。(3)活动训练:首先指导患者主动抬头,简单活动四肢,之后可继续进行手部握力器训练,单次练习5分钟,每日2~3次;其次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主动活动,需教会患者于床上进行自行车运动训练,即就床上模拟自行车动作,达到活动四肢的目的,单次10分钟,每天2~3次;最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相继进行坐位锻炼与床边站立、行走训练,过程需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时间,最终以每次训练20分钟为宜,每天2次。

1.4评价指标

评估比对两组临床相关时间指标、术后不良事件以及重症监护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首先精确比对两组ICU相关指标,指标涉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之后记录比对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涉及:非计划性拔管、血压波动、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且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发生总样本数/总样本数*100%;最后依据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两组重症监护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内容涉及:机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况4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病患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分析

统计中涉及的计量资料(若呈非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表示)均予表示,组间成组予t检验;涉及的计数资料则行(%)表示,组间成组予x2检验。且运用SPSS25.0软件就所有涉及数据予统计学分析处理,当结果P值<0.05提示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ICU相关时间指标比对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拔管以及重症监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3项比对所得提示均拥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1所示。

表1两组ICU相关时间指标比对表

组别

例数

呼吸机使用时间(h)

气管插管拔管时间(h)

重症监护时间(h)

对照组

30

7.97±3.52

16.11±4.11

30.09±6.27

观察组

30

4.55±2.18

9.21±2.79

16.12±4.38

t

4.524

7.608

10.004

P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对

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比对所得提示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所示。

表2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表

组别

例数

非计划性拔管

血压波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部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1

3

2

2

8(26.67%)

观察组

30

0

1

0

1

2(6.67%)

x2

4.320

P

0.038

2.3两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对

观察组治疗后4项生活质量(机体、情感、社会、精神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5项比对所得提示均拥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所示。

表3 两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对表 ),分

组别

例数

机体功能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

精神状况

总分

对照组

30

17.36±1.75

16.95±1.59

17.87±1.63

17.26±1.73

74.57±3.66

观察组

30

20.15±2.01

19.76±1.82

20.11±1.91

20.69±2.23

86.75±4.13

t

-5.734

-6.369

-4.886

-6.656

-12.089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重症监护是医院中十分重要的监护、急救手段,其对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7]。而处于该阶段中的患者,除了病情危急外,其机体状态、功能均较为低下,加之为保证患者正常呼吸,往往需要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措施[8,9]。依据临床调查显示,重症监护过程中,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危重患者需通过上述手段来确保呼吸畅通,故该病房患者均保持为卧床治疗的状态[10]。而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心脏疾病而实施的手术治疗一直被视为临床中最复杂、难度最高的术式,且心脏外科手术操作会对人体构成较大的侵入性,导致术后患者机体状态持续下降[11]。故为保证接受该类手术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一定时间的重症监护措施十分必要。而常规的重症监护中,往往只着重于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机体情况,对于患者预后恢复方面的康复措施明显不足[12]。而早期康复治疗则是指,就患者手术完毕进入重症监护的时段内,就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状态平稳的基础上,指导其进行一系列的呼吸、机体锻炼。依据一线临床研究报道提示,针对心脏手术后患者予以系统化的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增强其机体功能、提高手术及预后效果[13]。本次研究中,本院针对重症监护病房中行心脏手术后的患者结合重症监护措施予以了早期的康复治疗,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上,通过指导患者进行一定的呼吸功能锻炼以及床上、床边的机体活动、步行训练,使其机体于术后早期就处于良好的恢复节奏之中,更有利于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的恢复进程,达到增强手术效果以及促进预后的目的[14]。而依据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拔管以及重症监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且该组治疗后4项生活质量(机体、情感、社会、精神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果充分应证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行心脏手术后重症监护患者的理想效果。

综上,对于心脏手术后重症监护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治疗效果优异,其能明显优化各项临床相关时间指标,规避术后不良事件以及提高重症监护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中辉, 詹晓娟. ICU危重症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ICU获得性衰弱的预防作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6(31):79-81.

[2] 王显良,谷高玲,孙海燕,等.早期运动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0,37(06):584-587.

[3]吴晓静, 聂鹏坤, 陈霞. 心脏康复治疗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心脏功能的效果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30(05):701-704.

[4]吴肖清, 张璐, 边仁秀,等. 早期规范的心脏康复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17(02):108-110.

[5]张晓媛.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老年心脏手术后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41(04):815-818.

[6]魏国青, 闫海红, 尤晶,等.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模式结合阶段性康复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37(18):1373-1377.

[7]贾义安, 黄小英, 朱锦江, 等.早期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支持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营养参数,炎症免疫及预后情况的干预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29(13):707-714.

[8]蔡瑜, 郑红云, 周园园,等. 八段锦Ⅰ期心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19(25):172-175.

[9]陈岳威, 付兵, 曹怡.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高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8,6(01):37-39.

[10]苏玉锋. 早期渐进康复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20,21(08):78-80.

[11]韩景莉, 彭玲波, 黄磊. 早期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1(09):114,124.

[12]吴肖清, 张璐, 边仁秀,等. 早期规范的心脏康复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17(02):108-110.

[13]刘瑞云, 刘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25(20):33.

[14]王昀璐, 刘丝濛, 沈文振,等. 加速康复外科在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1,40(12):123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