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视角下农村空心化治理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产业发展视角下农村空心化治理路径研究

宋伶俐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省 050062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破解农村空心化困境这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关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关系社会稳定。针对此,本文研究中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在对该地区农村空心化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发展视角提出在共同富裕背景下解决农村空心化应该创新农村产业链、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共同富裕;产业发展

作者简介宋伶俐(1999-),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2021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农产品流通;

一、背景

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本质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忽略了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的重大作用。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渐转移,农村现有的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导致农村发展越来越缓慢,但城市却越来越繁荣,这又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形成循环局面[1]。城乡差异问题若无法解决,这一恶性循环就无法终止,农村就无法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城乡融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必须对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与思路。本文以浙江省景宁县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现有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景宁县存在人才、土地空心化问题,并针对其治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从产业发展视角提出我国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二、案例分析

(一)景宁县农村空心化概况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分析以及开展线上问卷的方式对景宁县的农村空心化情况进行调查。由于地理位置等局限条件问卷发放仅涉及大均乡的三个村落,每个村平均发放20份问卷,一共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80%。

1.人才+产业空心化

随着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越来越少,农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涌入,导致农村居住人口愈来愈少。据统计,2000年景宁县农村常住人口有11.56万人,到2021年末,竟降至4.63万人,按照行政村个数平均计算发现每个村仅有182人,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迁移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壮年,村内人口大多为高龄化的老人、年龄小的儿童和少数妇女,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而且景宁县集体经济产业匮乏。

表1 村民家庭成员外出情况

村民家庭成员外出情况

户数(个)

占比(%)

家中无人外出就业

6

11.71

家中子女外出就业

17

34.53

家中父母一方外出就业

15

30.52

家中父母双方外出就业

7

15.67

全家外出就业

3

7.57

总计

48

100

2.文化产业空心化

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对于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迁移,文化主体不断流失,畲族特色文化面临无人继承、学习热情不足的困难。但是农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传统文化一旦长期缺失,农村文化就会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也会逐渐低下。而且当地文化设施建设与村民的文化需求并不一致,出现大量闲置情况造成文化生活供给失衡的局面。

表3 组织活动次数

组织活动

次数

文艺晚会

2

放电影

5

广场舞比赛

1

总计

8

表4 村民学历情况

学历情况

人数(个)

占比(%)

小学及以下

18

38.71

初中

20

42.52

高中及中专

7

14.31

大专及以上

3

4.46

总计

48

100

(二)景宁县农村空心化治理措施

1.培育主导产业

近年来,为应对主导产业少、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的困境,景宁县开始培育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确定“近期抓茶叶、中期抓毛竹、远期抓香榧”的产业发展方向,并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安排每年发放15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深入实施主导产业提升、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农产品质量控制“三大工程”,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景宁县还着重开展农家乐项目的建设。从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农户大力支持,力求打造一批具有畲族特色的农家乐接待中心。

2.培养产业发展人才

  为解决人才空心化问题,景宁县建立“走出去”+“引进来”人才双向流动模式。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上海市静安区签订人才培训交流合作意向书,开展各项人才交流行动,并设立“驻沪办”“驻杭办”等机构,不仅可以向外推销景宁特色农产品还可以招引人才,助力景宁发展。另一方面,景宁采取精准柔性引才措施[2]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建立院士专家、博士后工作站,共享科研技术;利用外国专家智力项目、双百引领计划,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同时,优化引才环境,不仅人才政策享受群体有所扩大所涉及领域也开始新兴领域拓展。

(三)景宁县农村空心化治理效果

1.主导产业培育效果

景宁县已经创建两大省级农业精品园区,并且紧紧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建成茶叶基地、高效竹园、香榧基地共计越7万亩。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934户,家庭农场377户,致力于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政策上还给予低收入农户大量的信贷金融支持,在农家乐民宿发展方面,景宁县也取得一定成就。据调查,农家乐项目的专项资金就高达4500万元。这些产业发展为景宁县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体现在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上,2021年生产总值达80.67亿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13663元,可见景宁县产业培育效果十分显著。

2.人才空心化治理效果

在培育特色技能人才“走出去”方面,至2021年,景宁累计开展畲乡经理、畲乡小吃、畲乡月嫂等职业技能培训18期,培训750人次,开展畲乡捏塑、畲族刺绣等特色技能培训20余期;共计有百余个部门和企业完成与上海的对口对接,两地交流互访达230余批次,达成合作40余项。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来”方面,景宁县已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1个,建立“助力畲乡∙人才工作室”19个,柔性引进人才220余名,引进院士3名,博士130余名推进合作项目25个,发挥了“集聚智力、带动项目、推动发展”的人才“飞地”效应

三、农村空心化治理路径

(一)创新农村产业链

村民既是共同富裕的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因此,要制定留住人才的相关政策,吸引当地人才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方面,政府不仅要加大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放宽农村信贷范围,为农民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还要大力实施各项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城乡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农村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同时,培育村庄内部生存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是确保农村人口不在外流的根本途径[3]。村民要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开展农业生产,并结合当地特色实行“农业+”模式,打造乡村品牌,拉长农村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

(二)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加强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建立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其服务群众文化需求的能力和水平[4];鼓励组建农民文化社团、民间剧团,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积极挖掘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开展丰富多样的农家特色活动,促进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农民对土地的归属感[5];加强对乡村文物古迹、传统建筑等的保护,保存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发展农村传统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黄祖辉、叶海键、胡伟斌.推进共同富裕:重点、难题与破解[J/OL].中国人口科学,2021(06):2-11.

[2]李君甫.农村人口过疏化对农村社会建设的挑战[J].新疆社会科学,2014(01):135-139.

[3]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04):437-446.

[4]刘锐.空心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中州学刊,2016(10):78-84.

[5]李玉雄,何惠虹.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及治理路径研究——基于广西平果市壮族村落布尧村的个案调查与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21(01):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