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血管的介入治疗?

/ 2

什么是脑血管的介入治疗?

梁中坤

怀集县人民医院,广东怀集526400

.什么是脑血管介入治疗

近些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段呈青年化发展趋势,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整体预后较差,可导致残疾、死亡结局发生,增加家庭、社会负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关键。因此需要合理选择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支持下,借助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对病变血管展开治疗,常用于脑梗死、脑血管痉挛、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生活。目前临床已经有较多研究证实了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因此近些年来在基层医院获得推广使用。

.不同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

随着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血管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为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开通了新的路径。介入治疗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且不耐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在各种脑血管疾病中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

1.脑梗死的介入治疗

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血流灌注异常,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该病具有较高的残疾率与死亡率,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脑梗死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介入溶栓治疗:介入溶栓治疗相比于常规静脉溶栓来说,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残疾风险。介入溶栓后血流灌注的恢复时间快,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介入溶栓可以分为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两种,其中以动脉溶栓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常见。目前多采用经股动脉穿刺,在电视监视下将导管置入主动脉,进行主动脉弓造影,判断脑血管闭塞位置,然后选择性造影,进一步判断血管闭塞程度。近些年来,随着溶栓微导管、微导丝技术的应用,动脉溶栓的精确度也不断提升,可将导管置入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后动脉P1段等狭窄部位,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量,可以降低出血风险,确保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②介入取栓治疗:介入取栓治疗主要是通过血管置入取栓器械,从而取出血管内栓子,促使闭塞血管复通。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取栓装置较多,包括机械取栓装置(Merci系统)、血栓抽吸装置(Penumbra系统)和自膨支架取栓(Solitaire FR支架、Trevor支架),其中支架取栓具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近年来,通过应用颅内支持导管进行手动血栓抽吸也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且具有疗效高、安全性好的优势;也可以联合溶栓药物,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③支架植入治疗:支架植入治疗主要是在导丝引导下,将支架植入血管狭窄部位,然后释放支架支撑血管,达到改善血流灌注的效果。目前支架植入术的研究不断增多,其近远期疗效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且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低,可快速疏通血管,恢复脑组织供血供氧。④超声波介入治疗:超声波通过机械效应、空化作用、微流作用,可加速血栓破碎,促进溶栓,近年来获得临床广泛关注。有学者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将超声探头放置于梗死动脉区域进行超声波溶栓,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EKOS超声波导管是一种新型治疗装置,可通过血管介入达到血栓部位,然后发生超声波使血栓溶解,或者是在血栓部位注入溶栓药物,在脑梗死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脑血管痉挛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不但会导致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还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增加家庭、社会负担。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称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脑血管痉挛的介入治疗目标为重建脑血管关注,主要治疗方法包括:①经动脉灌注血管活性药物/钙通道拮抗剂:经动脉灌注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缩短脑血管痉挛缓解时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有效扩张血管,从而改善血管痉挛症状,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为罂粟碱,可通过微导管进入痉挛血管近端,然后缓慢注入0.3%罂粟碱。钙通道拮抗剂的局部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血流,且对心率、血压、颅内压无明显影响。②经腔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于痉挛脑血管具有持续扩张的作用,并且随着现代生物材料的研发,目前使用的微导丝介导球囊能够更好地进入痉挛血管。球囊成形术的成功率在80~100%,且应用效果普遍高于经动脉灌注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内腔异常放大形成的动脉瘤,其发生原因与腔内压力升高、脑动脉关闭局部先天性缺陷,导致囊性膨出。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残疾率、死亡率。过去临床对于该病主要是采取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但是随着血管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可以弥补传统术式的不足,具有疗效高、损伤小、康复速度快的优势。目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①球囊再塑性技术:球囊再塑性技术主要是在球囊保护下,在动脉瘤腔内填入弹簧圈。也就是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在开口处放置不可脱球囊,球囊充盈后封闭瘤颈,若不稳定可不断调整,直到动脉瘤填塞效果理想。该方法可以提高弹簧圈的紧实度,从而确保动脉瘤完全栓塞,从而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②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动脉夹层、梭形动脉瘤、宽颈动脉瘤。该技术主要是在支架保护下,在动脉瘤腔内放置微弹簧圈,从而达到治疗动脉瘤的效果。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对于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关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少、康复速度快的优势,近年来在临床获得推广应用。因此需要深入了解脑血管介入治疗,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通过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