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数智化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洪彬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和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智能化的高效、便捷的服务,也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处理的中心,已经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先行者和突破口。本文结合数智化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针对应用型高校当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改革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数智化时代;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

1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

专业定位决定了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是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定位和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手段,进而影响着会计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侧重或停留在核算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注不够,尤其是针对智能化会计所涉及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依然缺乏明确的规划。大多数高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数智化时代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新需求和高要求,难以应对智能化财务环境的挑战,从而导致其缺乏就业机会或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空间。

1.2课程体系不科学,教学内容不合理

面对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固有的课程之间相互孤立、专业知识面局限于会计学科本身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部分高校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开设了“财务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等相关的课程,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一般都不作为专业骨干、必修课程,内容上仅停留在数智化知识的认知层面,未能实现与会计的深度融合。也有少量具备软硬件条件的高校,能够开设“大数据财务决策”“语言与数据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挖掘”“大数据可视化”等智能会计类核心课程,对传统会计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但各高校在具体课程名称、内容安排、课时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明确。

1.3重财会专业教学,轻综合能力培养

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历来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集中在会计认知实习、会计核算实习、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等实习实训课,总体上来说,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局限于财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除了会计核算能力之外,大数据、机器人、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财务大数据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亟待加强。

1.4实践教学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够用

数智化时代,财务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数据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操作能力。目前来看,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只设置财会软件操作类课程,主要偏重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即便是开设了智能会计方向的部分高校,软件及计算机类的实践课程通常以教材上的实验案例为基础,在实验平台上模拟操作,缺乏真实的工作场景和环境,无法体现现代管理思想多元化、不确定性的环境情形。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

2构建数智化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为培养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重视构建“会计+数智”相互融合的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升学生的数据搜集、筛选、分析、预测、决策和整合能力,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2.1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各本科院校应根据当前数智化时代的要求,转变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观念。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要确定既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又顺应数智化时代潮流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内容融入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培养智能会计人才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对数智化平台和工具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交流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等,以满足不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不同需求。

2.2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数智化会计人才素养的要求,高校在设置信息技术类课程时,应统筹安排跨专业、跨学科课程,保障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无缝衔接。将大数据、互联网、机器人、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类课程作为专业通识课,增强学生智能化数据技术素养。对传统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课时进行压缩和整合,并在原有会计专业课程中全面渗透智能化因素。比如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其内容一定要增加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调整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结构和内容,全面结合财务共享平台、财务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取消落伍的一些实习课程,比如会计手工记账实训等。

2.3培养数智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智能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理论功底深、操作能力强、能够适应数智化环境的教师队伍。由于目前智能会计人才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高学历、高水平的智能会计人才凤毛麟角。因此,智能会计教师的来源还是要着眼于内部培养。综合类大学或理工类大学可以借助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力量,培养懂会计懂信息技术的教师。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院校、校企之间合作,共建师资队伍。鼓励会计学教师参加学术会议、集中培训、企业锻炼等形式,实现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度融合。

2.4完善教学条件

高标准建设数智化实验室是开展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之一。建设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决策等实验室,优化理论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实践课程平台水平,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实务化、立体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课程教学。教材是制约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智能会计类课程的配套教材比较少。已有的部分教材往往偏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甚至有些教材只是在传统计算机信息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大数据、机器人知识,没有真正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2.5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多元化培养模式

在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积极有效地整合校内外资源,对接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中介机构等单位,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融为一体,实现校企育人协同效应。高校要借助企业的先进技术与实务经验,搭建学生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结语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会计人才的内涵和需求结构,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定位和目标、课程体系与内容要进行改革,同时要改善师资结构和教学条件,探索校企合作等多元化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许韵聪,罗丽华.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23(06):101-103.

[2]张雯琰,郭红.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智化融入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研究[J].科技风,2023(02):46-50.

[3]王智平.数智化背景下企业会计数据治理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2.

[4]韩真真.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交叉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储运,2022(04):165-166.

[5]李彩凤,李晓明,陈志轩等.大数据财务分析融合数智化复合型财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03):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