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王硕李昊陈俊一

山东协和学院 学生

[摘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鼓励和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培养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利,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弥补高校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实践内容,促进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领会和掌握专业知识,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学校到社会、学生到员工的平稳过渡,帮助大学生优质成才、全面成才。良好的社会实践经历,逐渐成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多寡以及社会实践质量的好坏,也逐渐成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重点关注的方面。

1  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意义

1.1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灵活系统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大学生学会调查研究,学会问题的处理办法及方式。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把课堂所学的抽象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从而加强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形成新的看法和经验,促进专业知识的创新。

1.2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增强参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代大学生大多从校园中成长起来,从书本和知识中成长起来,对国情、区情、民情认识不足,对社会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社会实践能够让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搭起校园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增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增强大学生参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3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进行自我定位

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竞争平台有限、竞争范围有限、竞争对手水平有限,往往令大学生不能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识,对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认识不足。社会实践能够有效扩大大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竞争平台,在实践中遭遇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同时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对毕业后的择业就业取向树立更清晰的认知。

1.4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社会化的平稳过渡

人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化是个人进入社会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的社会化也是如此。当代大学生在校园中的社会化程度有限,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大学生选择社会角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角色的选择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为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了基础,从而避免踏上工作岗位后,对所做工作认识不足而产生所选职业不适合自己的情况,避免了因职业选择错误而浪费时间。

1.5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能够通过班级活动、系部活动、社团活动等提升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创新大赛、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但这些活动的平台仍局限于大学校园中,缺乏社会活动的复杂性、系统性,对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有限,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存在局限。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一定程度上了解有别于学校的其他组织及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对其组织协调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也为其成长提供机会。同时,社会实践因其平台和对象的广阔性,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提供了沃土。

1.6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素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职业素养是大学生求职竞争中的核心内容,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社会实践能够通过真实的职业场景,帮助大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显性素养,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方面的隐性素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2.1  拓展形式,创新载体,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

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年龄特点,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社会实践,充分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高校应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丰富实践内容,将传统单一的劳动型实践模式转化为与社会生产、社会活动等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开发新的实践活动项目,丰富社会实践的时代内涵,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开拓创新,使社会实践在内容、形式、深度、广度上进一步提升,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2.2  与时俱进,保障质量,进一步改革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评价应定位于实践与创新基础之上,评价时应重点考察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考察学生实践中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高校就业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制定全面、公正的评价方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学生和实习实践单位调研,获得关于实践效果的真实评价,通过反馈,不断修正完善社会实践方案,优化社会实践活动流程,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更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1]  王汉芳.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途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1).

[2] 王趾成,吴鹤明,李卫卫.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2).

[3] 于志强,于书忠,柳青.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