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害虫红棕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外来入侵害虫红棕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黄小月

漳浦县林业局 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ricius)是危害椰子、油棕等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本文综述了红棕象甲主要生物学、形态学特性、分布情况、危害状况和传播蔓延的途径,以及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不同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红棕象甲、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防治措施

1红棕象甲的危害性

  该虫从树干的受伤部位或裂缝处、根际处侵入,也可从老树树冠受伤枝干侵入。害虫侵入树干组织后,取食表皮木质部吸其汁液形成纵横交错蛀道,造成水份、养份输送困难,导致树势生长衰弱。虫口密度大的,可使受害部位基本蛀空。寄主受害后,叶片发黄,后期从基部折下,严重时叶片脱落仅剩树干,直至死亡。据报道,海南省该虫对椰树受害株率可高达84%,严重影响海南椰果、槟榔的收成。该虫对加拿利海枣、假槟榔等园林绿化植物危害严重,有效防治该虫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2红棕象甲的形态学

2.1成虫:成虫体色红褐色,体壁坚硬,体长28.0毫米至35.0毫米,体宽10.0-12.0毫米,头部延长成管状,喙和头部长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咀嚼式口器,口器着生于头管先端;触角膝状,端部数节膨大,着生于头管前部侧端。头部暗红色,前胸前缘小,向后逐渐扩大略呈椭圆形,有两排黑斑,鞘翅短,边缘和接缝黑色,有的呈暗黑褐色,每个鞘翅有六条纵沟,体腹面黑红相间。

2.2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平均长2.6毫米,宽1.1毫米,孵化前略膨大。

2.3蛹:长椭圆形,初为乳白色,后呈褐色,平均长35.0毫米,宽15.0毫米,蛹外被一束纤维形成的椭圆形茧。

2.4幼虫:幼虫体肥胖弯曲,无足,老熟幼虫体长40.0毫米至60.0毫米,头部黄褐色,体黄白色,刚羽化成虫先在蛹内停留8天至14天后才会钻出取食,并繁殖下一代,雌虫每次产卵百粒,每年4月至10月为虫害盛期,幼虫孵出后即从伤口或生长点侵入。

3红棕象甲的防治方法

   该虫为害前期,症状不明显,很难发现,当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时,心叶已枯萎,生长点腐烂,受害已到晚期,植株难于挽救。因此,防治此虫应采用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平时要注意观察植株树冠有无异常变化,常用听诊器对植株树茎察听,一经发现树冠心叶处有纤维屑或听到树干有蛀食声,应立即予以防治。

3.1严防植株受伤

  红棕象甲雌虫喜欢在树冠基部附近扒洞或找伤口产卵。因此,当发现海枣或其他棕榈植物有人为伤口(如修剪枝叶、磨伤、擦伤等)、屡牛甲为害洞口、台风过后造成枝叶断落时,要及时在伤口及其周围喷施内吸性杀虫剂(如万灵、乙酞甲胺磷、久效磷等)防治,每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或用沥青涂封,预防雌虫产卵。

3.2清除或减少园内虫源

  对于心叶调枯、生长点腐烂死亡的难以救活植株,要及时砍除,彻底消灭幼茎组织内各虫期的害虫。最好用柴油把整株烧毁,以减少种植园内的虫源,并对周围植株喷灌内吸性杀虫剂预防此虫入侵为害。

3.3加强检疫,切断虫源传播

  该虫主要靠带虫植株迁移作远距离传播。目前,海枣和其它棕榈植物是较理想的环境绿化树种。因此需要加强对害虫的检疫,防止其传播、为害。在海枣和棕桐植物移栽过程中,经发现虫害植株,应立即就地销毁。新移栽植株在修剪后要用内吸性较强的杀虫剂全面喷灌预防,直至心叶全部湿透。

3.4化学防治

  在4月-11月虫害盛期,先用长铁钩将堵塞在受害植株虫孔的粪便或树屑钩出,用乐果或氯氰菊酯500倍液进行整株淋灌,让药液浸透到茎干内杀死害虫(灌药时如有成虫或幼虫从虫孔爬出,立即捕捉集中烧毁),过7天再进行一一次。然后在其叶鞘和心芽处放置5至8个用乐果200倍液浸泡的海绵药袋,每15天重新浸泡后再放。也可选用久效磷、氧化乐果、甲胺磷等内吸性杀虫剂,采用“钻孔注药”的方法进行防治。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直径6厘米至10厘米的钻头(手摇式或电钻均可)在离树干基部30厘米至100厘米处沿与树干成45度角向下钻孔,但不能把树径钻透。钻好孔后,按每厘米树径0.5毫升至1毫升原液(或以1:1的比例兑水)注入孔内;再用封闭剂(1:1000至2:1000的硫酸铜水溶液)封口;还可用久效磷、氧化乐果、甲胺磷等药剂兑成的水溶液(1:100至1:300)在钻孔外进行喷雾,再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住,害虫就会在树干内窒息而死。也可在棕榈科植物的生长点放置15克呋喃丹小包,防止害虫从生长点入侵。平时可结合根部施肥埋入呋喃丹、杀虫双混合颗粒,使植株吸收足量的呋喃丹、杀虫双以达到预防作用,或敌敌畏1:100倍液浇灌,这样轮流使用,防止抗药性,每三个月施一次,可有效减轻幼虫繁衍空间。对现有海枣园应加强管理,经常进行调查观察,一旦发现有此虫为害可用80%敌敌畏2000倍浇灌心叶及喷射受害处,每隔7天一次连续灌喷3次。

3.5诱杀

  诱杀是降低该中在种植园的虫口密度,预防虫害的较普遍的方法。

  (1)灯光诱杀:利用该虫成虫的趋光性,在种植园内每隔50米设置一个2米高的黑光灯(波长76um左右),灯光下放置盛有杀虫剂药水的水盆,在黄昏时开灯诱杀成虫。

  (2)材料诱杀:在种植园内,每隔20米放置一堆诱杀材料一发酵时能发出酸性味道的材料(如菠萝、香蕉、甘蔗、假槟榔等),诱杀材料的切口应参差不齐,以引诱成虫前来交配产卵,再予杀灭。每天按早、中、晚三次诱杀成虫。实验证明,发酵酸味越浓、发酵产生汁液越多的材料,诱杀成虫效果越好。结果表明:从2005年到2007年,红棕象甲数量最大值从每个诱捕器25.7头下降到4.5头,下降82.5%。

  表3材料诱杀的防治试验效果

数量(头)

年度

诱捕器号数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2005

21

25

19

32

31

26

2006

15

12

14

16

14

13

2007

8

2

5

6

3

3

  (3)性激素诱杀:在种植园内,每隔100米设置一水桶,水桶不加盖或在盖上留7、8个直径为3厘米的洞(以便成虫容易进入),桶内放杀虫剂药水,在离水面2-3厘米处固定放置该虫雌、雄性激素,引诱成虫前来交配,使其落入水中毒死。此方法在4-5月或10-11月成虫活动高峰期使用效果更好。

3.6农业措施:

种植前可用生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主要通过改进栽培管理技术,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发育的条件。如合理的种植密度,对过密的树冠要适当整枝、疏伐,提高通风透光度,也可选用地势较高的地方,有利排水。或清除被害严重植株、集中烧毁,避免成虫羽化后产卵扩散。
结束语:
  对红棕象甲进行全面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治理。为了防止此虫的蔓延,建议从国外或省外运进县内的海枣苗木需进行严格的检疫,一旦发现有红棕象甲应立即集中并及时销毁;并建议省植检部门组织有关海枣经营、种植单位,对该虫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展开调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蔓延。
参考文献:
[1]纪润志,任立,孙江华,等。椰子大害虫一锈色棕榈象及其近缘种的鉴别。中国森林病虫,2003,22(2):3-6.

[2]覃伟权,赵辉,韩超文。红棕象甲在海南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治。云南热作科技,2002,25(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