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地区羊包虫病的防治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西藏高原地区羊包虫病的防治措施探究

达珍

  噶尔县狮泉河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859100

摘要: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产区,在西藏,羊是主要的饲养畜种之一,在羊饲养过程中,包虫病是不容忽视的疾病。羊包虫病是指寄生虫在羊体内寄生,导致患病羊出现精神萎靡、视力障碍、食欲不佳等状况,羊包虫病严重会致患病羊死亡,甚至会出现向人传染扩散的危险。本文结合西藏地区实际情况,探讨西藏高原地区羊包虫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西藏高原地区;羊包虫病;诊断;防治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不仅海拔较高,同时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自然资源,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羊是世界屋脊牧场草原畜牧业的主体产业,是世界屋脊牧场草原分布最广、拥有数量最多的畜种。截止2022年底,西藏自治区羊(含山羊、绵羊等)的存栏数已经达940.05万只,占西藏牲畜总数近55.68%,数量位居所有牲畜之首,因此,确保羊的健康生长,对于西藏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羊饲养过程中,包虫病是不容忽视的疾病,羊一旦患上包虫病,不仅会导致羊出现精神萎靡、视力障碍、食欲不佳等状况,引起死亡,还有可能出现人畜共患的危险。因此,掌握西藏高原地区羊包虫病的病理并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西藏地区羊包虫病流行现状

包虫病是寄生虫病的一种,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地区,而西藏自治区的高海拔、高寒特点,恰好适宜包虫病的滋生。在西藏高原地区,该疾病的主要病原是棘球绦虫,包括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两种幼虫。其中,多房棘球绦虫感染主要诱发多泡型包虫病,这种包虫病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养殖户可以通过粪便接触感染疾病,所以养殖户感染的概率远高于农民,加上大多数养殖户受教育水平不高,生活环境也比较恶劣,卫生意识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包虫病的感染概率会大大提升。棘球绦虫幼虫会寄生在动物的小肠中,形状为扁平、带状,通常有4个或者5个节片(头、颈、体、成熟体、孕卵体等)。通常棘球绦虫幼虫的结构是包囊结构,外皮包裹透明液体,形状大小不一,包囊内的幼虫数量也不一致,一个发育良好的囊可以有将近200万的棘球绦虫幼虫,然后在羊的小肠内发育成熟,变成成虫。

从西藏高原地区当前的情况来看,包虫病发病原因主要和动物、当地生活习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相关。很多农民、牧民都会养犬,且大多是流浪犬,养犬方式也大多是散养,在这种情况下,棘球绦虫的幼虫就很容易附在家犬的身上,当家犬接触其他家畜,比如牛、羊的时候,就容易导致包虫病传播和感染。此外,很多西藏高原地区的农牧民喜欢用粪便作为土地的肥料,加上水资源比较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水源都是人畜共饮的,更加加大了包虫病的感染概率。

二、羊包虫病的症状表现

在西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的感染传播范围广泛。而被感染的羊会立刻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反刍现象减少等症状。如果在出现该现象后注射青霉素、安乃近等药物,并在症状出现后2~3d内再次注射磺胺嘧啶、柴胡等药物,且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那么则可以初步断定为包虫病。

除了上述症状,患有包虫病的羊还会出现长期犬伏、转圈、站立不稳、共济失调等奇怪症状,以及行走时头偏向左侧并逆時针转圈现象。如果寄生虫虫体寄生于脑部前侧位置则会导致羊头下垂,始终向前做直线运动,如行走中高抬前肢猛冲,遇到障碍物后倒地或呆立不动。如果虫体寄生于枕骨部,则患病羊羊头则高抬起并向后做后退运动,后退始终拖地不起。所以结合上述临床症状,可根据患病羊的异常动作行为诊断其是否已经患羊脑包虫病,如四肢痉挛、视觉障碍、卧地不起等。这些都是由寄生虫破坏羊脑神经导致共济失调引发的神经性症状,在触诊中容易发现,而且压迫患病羊患部时羊会产生疼痛感,根据临床症状,可最终诊断羊已经患脑包虫病。

三、西藏高原地区羊包虫病的防治措施

(一)药物治疗

在对患有包虫病的病羊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确认感染病例,了解病情程度,对症用药。如果病羊症状较轻微,则可用吡喹酮混于草料、饮水内使病羊内服,用量根据羊的体重及病情而定。通常50mg/1kg,根据病情轻重做适量增减。或是应用阿苯达唑混于草料、饮水内使病羊内服,用量根据羊的体重及病情而定,通常15mg/1kg,再视病情轻重做适量增减。以上2种药品1次/2周,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病情,有明显好转。还可应用0.5%的黄色素溶液对病羊进行静脉注射,1次/d,每次25 mL,视体重及病情酌情增减。应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囊壁破裂对神经造成的影响,应搭配强心剂、颅内降压药物使用,如安钠咖、甘露醇等。

(二)手术治疗

羊一旦患脑包虫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西藏高原地区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方法。首先,必须确定手术位置,刀口开口应该在羊头顶骨以上位置,大脑颞顶叶部位,具体位置是在顶骨后缘1cm位置,距离顶骨中线3mm位置。其次,手术过程中要保证患病羊横卧保定,术前采用75%的酒精脱碘、2%的碘酊进行消毒,并分点注射盐酸普鲁卡因,然后麻醉2~3min后开刀。开刀切口长、宽度大约为2cm,并切开骨膜,再利用圆锯在羊头顶骨的最软部位锯孔,在保证不损伤脑组织的情况下取下骨片。挑开脑膜,此时肉眼便可观察到脑包虫囊泡包囊的一部分,确定患处位置后用小号针头直接连接注射器,从最高点刺入包囊,吸出包囊液,配合镊子夹住包囊壁。最后,取出包囊。取出后用纱布止血并压迫手术位置,在其中滴人少量青霉素并拉平脑膜,缝合头部顶骨皮肤,涂擦磺胺嘧啶,配合碘酒消毒,做好羊头部包扎处理。

此外,还要做好术后护理,术后羊要单独隔离疗养,并为羊静脉注射甘露醇250ml/次,降低其颅内压。再连续3d为羊注射氧氟沙星避免感染。通过饲喂羊黑麦草、煮熟玉米粒以及紫花苜蓿等可保证恢复其营养消化能力,同时促进伤口愈合以及体质恢复。通常在术后第2天左右,患病羊体力会恢复80%左右,到第3~4天开始患病羊开始正常采食,反刍,大约1周后患病羊基本痊愈,可放回羊舍群居管理。

(三)羊舍清理

根据过往实践调查经验与观察发现,患有羊包虫病的牧户都会饲养犬类,犬类粪便清理不到位导致粪便污染饲草,间接传播羊包虫病虫卵,导致羊群被感染。针对这一情况,当地牧户应首先消灭虫卵传播根源,做好羊舍卫生清洁工作。

其一,做好羊舍消毒工作,首先人工彻底清扫,然后利用消毒药均匀撒施羊舍的天棚、墙壁、饲槽、地面等位置。通常每年要至少在春季、秋季安排2次消毒。同时考虑到羊包虫病的主要侵害对象为羔羊,所以在产房产前、产后以及羔羊生产高峰期时增加消毒次数。目前西藏高原地区比较常用的羊舍清理消毒液为10%~25%浓度的石灰乳、5%~20%浓度的漂白粉溶液、2%~4%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以及0.1%浓度的新洁尔灭等。

其二,要合理处理包括羊群以及其他动物的粪便污水。当地所采用的粪便处理方法为生物热消毒,在远离羊舍位置将粪便收集、堆积起来,并在粪便上覆盖10~15cm厚度的泥土,实施堆积发酵过程,发酵到3个月后可以作为肥料再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羊包虫病是一种对羊,以及其周围牲畜健康有较大威胁性的疾病,做好羊包虫病的防治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西藏高原地区特点,探讨羊包虫病的流行现状、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阿西木.艾米都拉,羊脑包虫病的诊治[J].兽医导刊,2019(1):73.

[2]周觉民.羊脑包虫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8(14):43.

[3]蒙桂锋,唐勇.一起山羊脑包虫病的诊疗体会[J].广西畜牧兽医,2017,33(6):311.

[4] 张先军.包虫病危害与预防[J].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