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引领  舞出自信——专业引领下的舞蹈艺术人才培养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专业引领  舞出自信——专业引领下的舞蹈艺术人才培养之我见

李想

山东省烟台艺术学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国舞艺术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深入挖掘中国舞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积极推动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舞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而且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是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而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也表明,充满自信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是成才的重要心理动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接班人,让学生舞出自信,作为班主任和主课教师的我深感使命在肩。

一、“舞”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中国舞,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闪烁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审美价值。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主题班会中,注重深入挖掘舞蹈审美元素,例如:天人合一的圆形美学,天人合一旨在构建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秩序和平衡状态,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境界。如舞蹈动作中的“三圆两圈”,身体旋转、翻转以及很多手臂、腿部的动作,都要求体现出圆转的姿态;另一方面体现在肢体动作呈现的圆形美学上,如要求动作刚柔相济、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还有藏肘、化方为圆、化刚为柔等。此外,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的“拧、倾、圆、曲”和“俯、仰、翻、卷”等技法要求,都体现出圆形美学。以及中国舞蹈中气韵生动的意境美、虚实相生的形态美,无不呈现着文化美与艺术美,学生在提升舞蹈审美的同时,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自信与底气,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二、“舞”出专业自信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专业老师,我们都要深刻认识到自信心对学生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扎实的舞蹈功底是学生的专业根基,舞蹈基本功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为了让学生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为以后的难度动作打下基础、为演绎各种舞蹈角色做好准备。但众所周知,训练初期是非常枯燥、单调的,例如压腿、下腰这种软度和强度训练过程中,学生极易感觉厌烦、困惑和精神萎靡。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舞蹈教师应认真观察孩子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闪光点,真诚地鼓励赞扬,激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孩子们开始接触剧目排练,很多学生一味地注重“动作”,反而忽略情感表达。这种情况下我更愿意耐心引导,让学生身心合一,使情感自然流露。例如学生原创舞蹈《团扇组合》的教学,团扇是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之一,“圆润”是团扇的特征,通过团扇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文化底蕴,一言一行见修养一颦一笑见气质。学生一开始对情感的表达与人物的把握不清晰,为了让孩子们准确把握风格特点与人物情感,在课堂中我将情感分层次刨析、示范引导、分组练习、人物情感总结。课后搜集相关人物情感故事等素材拓展延伸,通过线上线下将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剧目的风格特点,正确塑造人物角色,最终孩子们在校园艺术节中,较好地演绎该作品,得到师生们的一致赞扬,孩子们的专业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又积极地投入到群舞作品《奔赴》的排练中,作品《奔赴》讲述了在全国人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共抗战“疫”,必将战胜一切困难,感受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看着她们投入的状态和真诚的表现,我也看到了她们那颗不断成长、不断积累的专业自信心,以及心中那颗不可磨灭的文化自信心,红色文化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三、“舞”出人生自信

劳动塑造真善美,生活练就从艺心。劳动教育是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艺术人才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从艺初心,更离不开生活的历练,劳动的快乐与感受成长和体验给予学艺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不断创作和艺术源泉。首先我们秉承着活动育人的宗旨,把劳动内容渗入到社会活动中,使学生在在劳动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劳动活动中塑造真善美品格。其次应从学生个人内务生活习惯抓起,一件小事一个小习惯的培养和改变都需要班主任做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宿舍个人柜内的物品摆放,如何摆放有序、美观、收纳利于拿取都将影响学生们的秩序感,这秩序感会给艺术人才的艺术欣赏,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借着学校五常管理的快车道,从班级层面全面要求学生们劳动能力的建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次欢庆元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扫雪的灵感自发的原创了一个扫雪舞,在各年级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随着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我策划着让学生的劳动感升华到社会公益层面,在学校团委的带领下,响应号召让班级学生进入市福利院,用劳动献爱心,用艺术为人民,他们用长期养成的劳动能力与艺术技艺为社会带去了正能量,活动结束后师生深入交流反思总结:有的学生说是劳动拉进了我们与福利院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艺术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的助力,劳动的快乐与疲惫又为艺术人才积累专业的艺术感受。

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专业引领,不仅仅体现在当下更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我有一位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曾和我真地说:“老师,如果不是你曾经教我要做一个助人为乐勇挑重担的人我在大学就不会竞选为学生会卫生部长,并顺利入党。还有很多毕业生也会常常与我谈起,正是因为在校时积蓄的满满能量与自信,才会有在工作岗位上的得心应手与用人单位的真实评价,让他们在后续的职业发展中,面对各种挑战时有足够的信心沉着应对而这都来自大于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心理上的积极与自信

教学相长永远在路上,于我而言,无论是舞蹈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并不完全是一份职业,而是感悟生命、厚积薄发的一个过程。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传道授业解惑,更愿努力为学生赋能,使之在人生舞台自信、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