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系统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王玉婷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一病区,730000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律失常患者行系统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AMI伴心律失常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常规护理)、系统组(系统性护理)各35例,疗效比较。结果:护理前心功能无意义,P>0.05;护理后较参照组,系统组LVDd、LVDs值更低;遵医率更高,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可改善AMI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优化遵医行为,值得推崇。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遵医行为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急诊科疾病,具起病急、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征,站在病理角度,冠状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引起心肌出现持久性急性缺血,分析病因较复杂,其中常见因素为情绪激动、血压急剧升高及重体力活动等,患病后表现为濒死感、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脏骤停等症状,若疾病持续进展,则引起严重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最常见,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危及生命,故早期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是关键。田锐[1]证实,常规护理涉及口头讲解、病情观察等,但缺乏研究广度,应用受限,鉴于此,本文探究系统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AMI伴心律失常患者,系统组(35例):男/女=20例/15例,年龄45-69岁,均值(55.23±2.17)岁;梗死部位:前壁/下壁/高侧壁=16例/14例/15例;参照组(35例):男/女=21例/14例,年龄46-70岁,均值(55.36±2.25)岁;梗死部位:前壁/下壁/高侧壁=17例/13例/15例。P>0.05、可比较。患者知情、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包括体征监测、口头讲解及基础指导等。

系统组(系统性护理):①心理护理:入院后及时与患者沟通,借助共情、倾听等技巧,对其心理情绪评价,明确负性情绪、给予相应安慰,协助患者对内心的焦虑、外界环境刺激正确应对,根据教育背景,讲解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进展等,也可辅助康复案例、多媒体材料讲解,告知家属做好思想准备,及时告知患者疾病进展,告知给予鼓励、关怀及安慰,协助建立信心、提高依从性;

②饮食护理:与营养师配合、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控制每日食盐摄入<6g,禁忌食用高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脂肪食物,以清淡、少食多餐为主,控制钠盐及脂肪摄入,戒烟戒酒,多吃高蛋白、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营养均衡;③环境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仪器的正确使用等,协助其对住院环境尽快熟悉,保持病房内光线充足、放置绿色植物,定期开窗通风、维持空气流通,严格规范探视制度,定期擦拭病房、保持清洁卫生;

④康复护理:急性期叮嘱患者尽量卧床,适当被动活动关节,预防血栓,待疾病好转后,鼓励在病房内适当活动,逐日增加活动范围、活动量,安排专人陪护运动,以有氧活动为主,如散步,若有气促、胸痛等反应则立即停止。

1.3观察指标

心功能: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IE33型)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根据仪器记录数值。

遵医行为:制定调查问卷,满分100分,遵医≥90分,部分遵医60-89分,未遵医<60分[2],遵医率=

1.4统计学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心功能

护理前分析心功能无意义,P>0.05;护理后较参照组,系统组LVDd、LVDs值更低,P<0.05,见表1。

表1 心功能比较(±s)

组别

LVDd(mm)

LVDs(mm)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系统组(n=35)

55.82±1.94

40.32±2.52*#

33.62±1.74

28.52±1.11*#

参照组(n=35)

55.81±1.73

48.65±3.29*

33.67±1.78

30.21±1.23*

t

0.023

11.892

0.119

6.035

p

0.982

P<0.05

0.906

P<0.05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 遵医行为

较参照组,系统组遵医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遵医行为比较[(n),%]

组别

遵医

部分遵医

未遵医

遵医率

系统组(n=35)

22(62.86)

11(31.43)

2(5.71)

33(94.29%)

参照组(n=35)

17(48.57)

10(28.57)

8(22.86)

27(77.14%)

x2

--

--

--

4.200

p

--

--

--

0.040

3

有文献报道[3],系统性护理用于AMI伴心律失常患者中可行,分析:①以生物-心理-社会为基础的整体护理,对护理的整体性着重强调,满足各层次患者需求,实践中优化各护理环节,有效改善病情,加强心理指导,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技巧、充分调动家属支持作用,减缓心理应激性、协助正确应对疾病,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主观能动性;

②加强饮食指导可满足机体营养、增强体质,以清淡、少食多餐为主,提高抵抗力、免疫力,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避免环境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刺激,提高舒适度,辅助康复护理可预防血栓形成,加快疾病康复速度。

本研究示:①系统组LVDd、LVDs值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心绞痛、濒死感表现,引起患者心功能异常,故系统性护理可改善心功能;②系统组遵医率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常规护理单一、影响配合度,故系统性护理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AMI伴心律失常患者行系统性护理可改善心功能、提高遵医行为,优势良好。

参考文献:

[1]田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1):140-142.

[2]黄盛楠.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53.

[3]许亭亭.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20):2527-2529,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