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韩春玲

吉林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吉林吉林  132000

摘要:目的将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应用在产妇中,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78例,对这些研究对象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产后治疗措施。其中接受产后常规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39例为康复组。从身心两方面对治疗效果实施组间对比。结果 康复组产妇接受治疗后,有94.87%(37/39)的产妇盆底肌张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30/39),组间对比,P<0.05;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在接受治疗后均有下降,相较于对照组,康复组各分值降幅更大,说明负面情绪得到更好的纠正,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使产妇的盆底肌张力得到有效恢复,并能让产妇的各种负面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

分娩是女性经历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生理过程,其会给产妇的身心造成一定的改变。不管采用哪种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肌张力都会受到影响,若产后未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还会增加子宫脱垂等情况的发生风险,严重降低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并影响产妇心理健康[1]。为了让产妇在产后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加强盆底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产妇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展开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共入选研究对象78例,均为在本院分娩并接受产后治疗的产妇。年龄最大的产妇43岁,年龄最小的产妇21岁,平均年龄(33.15±4.78)岁;分娩时孕周37-42周,平均(39.24±2.01)周;其中有45例产妇采用经阴道分娩方式,33例产妇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对入选产妇进行分组,康复组、对照组每组入选39例,分别接受两种差异化的产后治疗方案。产妇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在年龄、分娩方式、孕周、产次等资料方面无明显组间差异,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产后常规治疗,如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产后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预防恶露和其他产后并发症。

康复组产妇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内容如下:

1.2.1加强心理干预

产妇产后发生角色转变,生理、心理方面都出现一些变化,而家属因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对产妇的关注有所减少,加之照顾新生儿带来的身心压力,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心理负担,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这不利于产后恢复。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给产妇创造温馨、舒适、安静的良好休养环境,使产妇的身心舒适度得到提升。另外,在给产妇进行治疗或护理时,应当给予产妇更多鼓励与安慰,并注意保护产妇的隐私,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当产妇处于比较轻松的状态下,会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2.2盆底康复治疗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导致盆底括约肌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盆底康复治疗,能够促进其盆底肌尽快恢复正常。根据盆底肌损伤程度不同,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1)轻度损伤:对于这类产妇,指导其进行憋尿、收缩阴道、收缩肛门括约肌训练。在让产妇反复进行自行锻炼的同时,鼓励产妇及早下床活动,这也是促进盆底肌恢复的有效举措。(2)中度损伤:若产妇痛感不明显,指导她们按照轻度产妇的训练方法进行反复训练,另外,结合实际情况,给产妇使用静脉消炎药,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2]。(3)重度损伤:这类产妇不要急于让他们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先通过消炎抗感染,达到减轻产妇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的目的。之后随着产妇的恢复情况,对他们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指导。每天训练时间尽量>2h,若产妇情况允许,让其早期下床,以利于肌肉功能恢复。产妇治疗期指导她们合理饮食,确保饮食容易消化,并可多补充一些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1.2.3仪器治疗

对产妇产后情况做好观察与评估,多没有恶露、感染等情况,可以给产妇使用盆腔康复仪开展治疗,1-2次/周,15-30min/次[3]。进行仪器治疗后,观察产妇外阴、盆腔等情况,看是否存在异常。每次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感受进行询问,据此适当调整治疗频率和每次治疗时间。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改善情况,分为显著改善、进步、无改善几个疗效级别,其中显著改善率+进步率=总有效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分,分值越高说明产妇的焦虑、抑郁症状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获得各项研究数据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处理,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盆底肌康复效果对比

康复组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87%(37/39),对照组仅为76.92%(30/39),P<0.05,组间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盆底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著改善

进步

无改善

总有效率(%)

康复组

39

22

15

2

94.87

对照组

39

17

13

9

76.92

χ2

10.358

P

0.000

2.2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

在治疗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较高,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康复组产妇的两项评分指标均有大幅下降,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SAS评分

SD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康复组

39

52.39±4.69

27.12±3.27

53.98±5.76

30.32±4.15

对照组

39

53.94±5.08

38.79±4.86

54.02±6.10

40.28±4.62

t

0.327

5.936

0.425

5.788

P

0.745

0.003

0.527

0.001

3讨论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受到产力的影响,会对产道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盆底括约肌损伤。对产后产妇的盆底情况进行评估,发现产妇基本都会存在盆底括约肌损伤的情况,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导致的损伤程度也不同,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如轻度损伤患者,以疼痛表现为主,而重度损伤患者,除了疼痛之外,还会发生阴道松弛、子宫脱垂、产后恶露、小腹坠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为了减轻分娩给产妇带来的机体损伤,改善产妇身心健康水平,可以针对产妇盆底括约肌损伤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措施。首先,应当对产妇加强心理干预,使产妇的产后恢复信心得以增强,缓解产后心理压力,更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其次,通过指导产妇进行自主训练、使用仪器治疗等措施,促进产妇盆底肌张力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立稳.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8):62-64.

[2]李成会. 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2):194-196.

[3]郭莹盈.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