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朱婷婷

吉林市中心医院产科,吉林吉林,132000

摘要:目的 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2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择36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将其作为A组,选择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00例作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研究治疗,总结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特点,并对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在妊娠期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孕周等方面的差距较小(P>0.05),提示这些因素对产生出血发生率不会造成明显影响;A组中娩出巨大儿、有流产史、经阴道分娩、孕前体质量24kg/m2等情况的产妇占比均显著高于B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这几项因素均为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产后出血发生原因方面,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大,产妇孕期体质量较高,经阴道分娩、存在流产史等。加强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孕产妇的观察与处理,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是在医学比较发达的今天,产后出血仍然是难以消除的。若在胎儿娩出后的24h内,经阴道分娩产妇的出血量500ml,剖宫产手术产妇出血量1000ml,可以认定为发生了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消除一些可控因素,能够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明显下降,让其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本文对比了产后出血产妇和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及早做好预防措施,让产妇面临的分娩风险得到较好的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2月至2022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选择36例在本院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将其作为A组。该组产妇的年龄为20-43岁,均值为(35.18±5.74)岁;同期在本院分娩但是未发生产后出血的100例产妇作为B组,年龄21-42岁,均值为(32.40±5.59)岁。两组产妇和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将资料不完整、依从性不佳的产妇排除。

1.2方法

给两组产妇建立研究档案,通过询问、调查、监测等方式,了解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孕次、产次、孕周、流产史、妊娠期并发症、宫腔手术史、胎盘情况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各项资料实施分析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实施分析,其中计量类型数据表现形式为(±s),实施t检验,计数类型数据表现形式为(%),开展χ2检验,并对筛选出来的产后出血影响因子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组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经分析,A组36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如下:宫缩乏力共有20例,占比为55.56%,排在首位;其次为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共计10例,占比为27.78%;排在第三位的产后出血原因为软产道损伤,共5例(13.89%),还有1例(2.78%)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这名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最多。

2.2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对比

本研究对A组、B组产妇的多项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孕周、妊娠期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巨大儿、高龄产妇、孕前体质量大、孕产次数多、阴道分娩、流产史、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几项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将这几个因子作为产后出血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流产史、巨大儿、阴道分娩、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孕前体质量24kg/m2为导致产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对比

临床指标

A组(n=36)

B组(n=100)

t/χ2

P

分娩时孕周[±s)/周]

39.35±2.13

39.53±2.04

0.412

0.537

妊娠期糖尿病[n(%)]

6(16.67)

13(13.00)

0.358

0.617

妊娠期高血压[n(%)]

4(11.11)

8(8.00)

0.457

0.528

妊娠期贫血[n(%)]

8(22.22)

18(18.00)

0.396

0.710

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n(%)]

9(25.00)

6(6.00)

5.733

0.008

高龄产妇(35周岁)[n(%)]

11(30.56)

22(22.00)

3.312

0.021

孕前体质量24kg/m2[n(%)]

13(36.11)

15(15.00)

6.937

0.004

孕、产次3次[n(%)]

14(38.89)

17(17.00)

5.374

0.010

经阴道分娩[n(%)]

28(78.78)

60(60.00)

6.793

0.002

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n(%)]

3(8.33)

1(1.00)

7.135

0.000

流产史[n(%)]

13(36.11)

11(11.00)

8.196

0.000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中常见且比较凶险的一种情况,发生产后出血之后,产妇由于失血过多,可出现贫血、失血性休克等症状,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还会让产妇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2]。当前,产后出血仍然是重要的产妇死亡原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四种,其一是宫缩乏力,这种情况在产后出血产妇中最为多见;另外,胎盘残留、软产道损伤等,也是引发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3]。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出血占比虽然较小,但是这类患者的产后出血控制难度相对较大,产妇出血量比较多。本研究中有1例此类产后出血产妇,出血量在A组所有产妇中排在第一位。要想让产妇的分娩安全获得较好的保障,产需要加强对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提早做好防范、干预措施,尽量消除或是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给产妇创造更加安全的分娩条件。产妇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阴道出血,有的产妇会由于短期大量出血而导致休克。对于这类产妇,应当加强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于生命体征发生异常变化的产妇应当高度关注,及早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在进行出血量评估的基础上,做好备血、止血等救治准备。还有一些产后出血产妇表现为长时间持续阴道少量流血,这类产妇极易发生贫血,一方面要注意止血,一方面要注意纠正贫血。

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产妇的孕前体质量、巨大儿、孕产次、流产史、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剖宫产、经阴道分娩等多种因素存在相关性。在孕产期加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评估,筛选出产后出血高危患者,加强关注,尽量消除、纠正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让产妇的分娩安全获得较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磊,米立芬,夏亚静,. 影响胎盘早剥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应预防对策研究[J]. 中国病案,2021,22(12):60-63.

[2]夏小棱. 影响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7):4059-4061.

[3]王南,刘雅静,窦本芝. 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04):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