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 II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ROS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丹参酮 II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ROS的影响

林强1宿海超2荆文馨1李琦1王岚宁1杨春壮1*

1.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  157011  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黑龙江157011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Tan II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实验探讨丹参酮IIA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通过CoCl2诱导HT2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cck8检测细胞氧化反应情况。实验分成四组;对照组、模型组(CoCl2)、用药组(Tan IIA+CoCl2)、阻断剂组(Tan IIA+CoCl2+ML385)。各组分别用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IIA降低了ROS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酮IIA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反应,实现氧化反应的作用机制与Nrf2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关键词:丹参酮IIA;HT22细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rf2信号通路

随着对缺血性中风的病变过程深入研究,其中最常使用的是血管再通疗法[1],但有部分患者出现了早期神经功能衰退情况[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疾,脑缺血和再灌注的连锁反应是复杂的[3]。目前疗效明确的靶向药物还是不够.丹参酮IIA具有抗菌消炎,活血化、改善微循环瘀作用,现在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对大脑神经元有显著保护作用[4]。但是,丹参酮IIA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反应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

1.方法

1.1实验验证 

1.1.1 构建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

100~1000μmol·L -1不同浓度的 CoCl2 并进行不同时长的细胞培养,分别检测不同浓度CoCl2作用的细胞活性,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

1.1.2筛选丹参酮IIA 用药浓度

使用浓度梯度为0.1~1.0μmol·L -1的丹参酮IIA 分别处理细胞,通过CoCl2 检测细胞活性,计算细胞的存活率,选择促细胞增殖活性作用最佳的浓度。

1.1.3 实验分组

随机分成对照组,CoCl2模型组,CoCl2模型组+Tan IIA组、CoCl2模型组+Tan IIA+ML385(ML385是Nrf2通道抑制剂)组。

1.1.4 检测细胞内 ROS 水平

各组分别加入中浓度10nmol·L-1的荧光探针DCFH-DH,37°C培养30分钟,用DCFH-DH的荧光强度比值表示ROS水平。

1.2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均以x±s表示实验数据,t检验分析用在两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多组间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细胞实验结果

2.1 CoCl2的造模浓度

100~1000μmol·L -1CoCl2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大于100μmol·L-1后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到50%以下,因此选取100μmol·L-1造模的浓度.

2.2 筛选丹参酮IIA 用药浓度

选用100μmol·L-1CoCl2进行构建氧化应激模型后,加入浓度0.1、0.2、0.4、0.5、0.6、0.8、1.0、2.0、5.0、10.0μmol·L -1的丹参酮IIA后,通过cck8检测HT22细胞的活性,可以筛选出丹参酮IIA的最佳浓度是0.8μmol·L -1

2.4 各组 ROS 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以control为对比,CoCl2组 ROS含量明显增加, 与CoCl2比较,ROS水平在TanIIA组和ML385组明显降低,但ML385组比TanIIA组减少的幅度小。

3 讨论

氧化应激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的病理反应,氧化应激反应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5]。丹生酮IIA在减轻炎症反应有着积极地作用。Tan IIA 通过调控ROS含量,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以通过激活Nrf2通路进行调控,氧化组件(ARE)和血红素氧合酶(HO-1)可以提高细胞抵抗氧化应激的能力[6]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丹参酮IIA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通过Nrf2信号通路调控氧化应激的指标水平,是否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路发挥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Jurcau A, Ardelean IA. Molecular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ies after recanalization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J Integr Neurosci. 2021 Sep 30.

[2]Xue R, Gao S, Zhang Y, Cui X, Mo W, Xu J, Yao M. A meta-analysis of resveratrol protects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Evidence from rats studies and insight into molecular mechanisms. Front Pharmacol. 2022 Oct 5.

[3]Przykaza Ł.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mmon Stroke Comorbidities, Their Associated Inflammation, and the Course of the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Cascade. Front Immunol. 2021 Nov 15.

[4]秦文秀,许军峰,杨婷等.丹参酮Ⅱ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3,28(06):705-713.

[5]Mengxing L ,Heyong T ,Zhen L , et al.Emerg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Neuroscience,2022,507.

[6]Choucry MA, Khalil MNA, El Awdan SA. Protective action of Crateva nurvala Buch. Ham extracts against renal ischa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via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J Ethnopharmacol. 2018 Mar 25.

基金:针刺“颞三针”对MAPK/ERK通路在脑卒中后NSC增殖分化的影响(2022-KYYWF-0665);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20220101020614);牡丹江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HT2022JG123);牡丹江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科研专项计划项目(YJS2X2022008)

作者简介:林强,本科,学士,E-mail:1598452006@qq.com

 通讯作者:杨春壮,博士,教授,E-mail:chunzhuang412@yahoo.com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