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atzker Ⅱ、Ⅲ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3

Schatzker Ⅱ、Ⅲ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评估

董辉辉  范斌梁志强李梓瑶李永恒*通讯作者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陕西 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 探究SchatzkerⅡ、Ⅲ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抽选出60例SchatzkerⅡ、Ⅲ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均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以奇偶数列法为标准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试验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常规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常规组的20.00%,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HSS评分高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Schatzker Ⅱ、Ⅲ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手术质量高、术后恢复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SchatzkerⅡ、Ⅲ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在受到剧烈外力创伤后,不仅会损伤半月板、膝关节韧带、关节软骨,还容易引发胫骨平台骨折,如果不能有效治疗将降低膝关节的稳定性、畸形,还会影响关节功能[1]。由于骨折比较复杂,所以在具有手术指征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往都是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尽管能够发挥良好的愈合效果,但是会带了较大的创伤,大量出血,不易于术后恢复[2]。随着微创理念的推广,逐渐应用到骨科手术中,即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完成内固定术,因为关节囊不需要切开,所以能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创伤小,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3]。本次研究筛选了60例Schatzker Ⅱ、Ⅲ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分析研究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本次研究的病例数为60例,筛选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SchatzkerⅡ、Ⅲ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奇偶数列法划分成2个研究小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年龄19-67岁,均值(42.03±7.81)岁,男女比例16:14,受伤原因:4例高空跌落伤、2例运动伤、24车例祸伤;常规组患者年龄20-69岁,均值(42.52±7.34)岁,男女比例17:13,受伤原因:5例高空跌落伤、3例运动伤、22车例祸伤。各组病患临床数据经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达到研究要求。

1.1.1 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的外伤史;②通过MRI、CT、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③为新鲜的闭合性骨折;④手法复位不良;⑤将本次研究详情告知患者和家属后,同意签订协议加入研究。

1.1.2 排除标准:①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或神经损伤者;②因甲亢、先天性成骨不全、骨肿瘤等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骨折者;③关节及骨转移性肿瘤者;④术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⑤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者。

1.2 方法

1.2.1 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入路在膝关节前外侧或前内侧,将关节镜由切口置入,关节腔中的碎片、积血反复冲洗,并观察骨折情况,并制定适当的手术方案。①Ⅱ型:牵引胫骨,移动到塌陷关节面,复位后用皮质骨螺丝钉固定,经关节镜观察达到理想复位效果后缝合切口;②Ⅲ型:牵引胫骨,移动到塌陷关节面,如有需要在塌陷关节下方开窗,先用克氏针穿出塌陷关节面,引导开窗;再撬拨骨折块复位,达到理想复位效果后进行植骨,再用支撑钢板固定,经关节镜观察达到理想复位效果后缝合切口。

1.2.2 传统切开复位术(常规组):麻醉方法与试验组患者相同,麻醉起效后开始手术,根据患者软组织情况和骨折分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在膝关节前外侧或前内侧,逐层切开,关节囊切开,顺着骨膜剥离,将骨折部位充分显露出来,关节腔中的碎片、积血反复冲洗;骨折端使用大复位钳复位,在确保关节面平整的前提下,调整复位,达到理想效果后临时使用克氏针固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植骨,最后使用解剖钢板固定,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2.3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在术后均使用3天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使用T型外固定支架,7天后引导患者展开功能训练;术后2个月根据恢复情况考虑是否进行负重训练,在下床活动时需要借助辅助工具。

1.3 观察指标

1.3.1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

1.3.2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包括:延迟愈合、切口感染、膝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等。

1.3.3 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包括生活质量、膝关节稳定性、肿胀、活动困难、活动范围、疼痛六个维度,总计100分,关节功能越好评分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选用SPSS25.0,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s),组间比较分别用x²和t检验,统计学意义成立时P<0.05。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

试验组患者各项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表1对比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后首次下床时间(d)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周)

试验组

30

82.43±6.02

3.15±1.36

101.87±18.41

9.18±1.63

11.18±1.42

常规组

30

97.43±8.55

5.58±1.67

134.26±23.04

11.34±2.52

13.37±3.08

t

7.857

6.179

6.015

3.942

3.53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2.2 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

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n,%)

分组

例数

延迟愈合

切口感染

膝关节僵直

创伤性关节炎

总发生率

试验组

30

0(0.00)

1(3.33)

0(0.00)

0(0.00)

1(3.33)

常规组

30

1(3.33)

2(6.67)

1(3.33)

2(6.67)

6(20.00)

4.043

P

0.044

2.3 对比2组患者不同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

试验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3

表3 对比2组患者不同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s,分)

分组

例数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试验组

30

74.25±6.93

80.43±9.94

85.16±10.39

常规组

30

69.41±7.28

74.37±10.15

78.92±10.54

t

2.638

2.336

2.309

P

0.011

0.023

0.02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主要是剧烈的创伤所引起的,大部分患者为粉碎性骨折,在临床中为了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下肢正常力线,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能让关节面恢复解剖结构,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4]。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膝关节处的软组织薄弱,受伤及手术都会影响血液循环,而且腘窝血管神经相对复杂,稍有不慎就会二次受伤。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和稳定固定的同时,要尽可能的缩小损伤,防止损伤神经血管;如果手术损伤大,还会提高患者术后组织坏死、感染等发生率,进一步影响术后恢复效果。

在关节病变治疗中已经开始应用关节镜技术,当然在骨折内固定手术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也能弥补传统切开内固定术创伤大的不足。膝关节镜下,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可以更好的观察关节内部损伤及骨折情况,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手术方法,最大程度减少软组织剥离,而且手术切口小,对机体的整体损伤更小[5]。另外,借助关节镜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更加准确的复位,防止愈合不良。当然在手术过程中,软组织剥离小,可以让肌肉组织和皮肤的走向,降低术后组织粘连率,减少功能障碍[6]

相关研究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较,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的优势有:①符合微创理念,能缩小组织伤害,有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减少关节粘连、僵硬发生率;②关节镜下骨折形态更加清晰显示,准确判断半月板、韧带等结构损伤,以及平台塌陷范围和塌陷程度[7];③关节镜辅助下,可以看到肉眼不能观察部位,还能观察到影像学检查中不能显示的关节内损伤情况,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8];④在关节镜的辅助下安装内固定装置,术中无需多次使用C型臂X线机。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了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结果显示:与采用传统手术的常规组对比,有着更短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还有着更好的术后引流量,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试验组患者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试验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进一步证实,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能保证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同时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但是,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在临床应用中还是存在一定不足,比如视野受限,为了保证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关节腔要持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让碎骨块、积血等充分清除干净,还要计算好液体总量和压力,避免过高,否则容易引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②术中留置关节穿刺针排液,或在骨折的干骺端留置引流管,可以预防术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③尽管关节镜可以将骨折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但是在手术前还是要认真分析影像学资料,防止出现遗漏;④如果术中发现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建议调整为切开复位内固定;⑤如果是SchatzkerⅣ型骨折,或是累及后柱,情况比较复杂,则不建议行关节镜手术。

综上所述,Schatzker Ⅱ、Ⅲ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手术质量高、术后恢复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汪杰,张周渝,刘林鑫,等.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21, 016(024):64-66.

[2]郑博,张秀莉,周浩,等.关节镜辅助下锁定空心螺钉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CT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027(009):1410-1416.

[3]朱一元.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 2021, 29(22):38-40.

[4]梅式挺,朱让腾,滕明明,等.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J].浙江创伤外科, 2023, 28(1):84-86.

[5]贾明功.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 45(1):158-160.

[6]王建民.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伴韧带损伤51例[J].安徽医药, 2023, 27(2):358-362.

[7]刘志祥,蔡鑫,王晓东,等.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J].交通医学, 2022, 36(5):471-176.

[8]葛新江,游建军,刘晓峰,等.关节镜辅助MIPPO技术治疗老年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预后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3):34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