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视域下大班研学路径优化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乡土文化视域下大班研学路径优化的实践研究

郭利美 李安娜

绍兴市越城区沥海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幼儿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本乡本土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鼓励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幼儿成长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开展本土文化活动,做好本土文化教育,正是幼儿园培养幼儿文化自信及对家国家情感的重要教育措施。本土资源是本地特有的,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可触可感的有形和无形的环境总和,具有“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特点立足于对家乡归属感培养的需要,运用本土教育资源开展研学活动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关键词乡土文化  研学 优化

一、研学的意义

研学是根据区域特色、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幼儿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游是跨越空间的教育,是大自然中的教育,是参与体验的教育。空间的跨越便是文化的跨越,它让幼儿人文底蕴合健康生活的积淀与历练的天地变的更加广阔,它让幼儿创新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它让幼儿学会学习与责任担当的品格培育变的更加自主自觉。

二、研学的现状

1.研学资源扁平,整体缺失

研学活动开展时,常常看到春秋游活动地点雷同,以幼儿园后面的科创园、人工湖和步行街等显性单一的景观资源为主,没有挖掘沥海本地文化资源,也没有呈现其利用价值发挥资源的优势,研学路线局限性强,幼儿发展性弱,缺少多维度、多渠道去感受不同资源带来的体验和发展。

2.研学内容空洞,流于形式

老师们非常排斥开展此类活动,觉得带孩子出去既存在安全风险,又疲惫不堪,常常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没有计划的研学必然与幼儿园既有的文化和资源脱节,研学活动的内容单一,以春秋游为主,其他研学内容贫瘠,偶尔会有参观菜场、超市等内容。

3.研学形式单调,一层不变

研学组织形式单调,一般就是教师带着全体孩子出发,在组织研学过程中往往就是出游前的安全教育、出游时的徒步观赏沿途风景,到达后的游戏组织,出游后的反思讨论环节缺失或弱化,整个研学往往只走了一个形式过场,没有教师的分析判断推动,没有从儿童的视角、本土文化资源去分析活动内容、幼儿的需求、活动发展趋势等,使研学流于形式。

4.研学成效低微,缺乏深度

研学活动开展中孩子们参与度不高,研学地点的选择、路线的规划、探究内容的讨论等等都没有参与其中,往往在研学中处于被告知明天我们要去干嘛啦,具体去干什么孩子们一知半解,在研学过程中更多的就是欣赏了沿途的风景,行走了几公里路程,玩了一下老师组织的游戏,品尝自己带去的食物,对于研学经验呈现碎片化,止步于简单的任务学习,使幼儿对于研学的体验不深,大大影响幼儿的学习品质。

三、改进的策略

(一)依托前后审议,盘活研学资源

沥海有着浓厚的围涂文化、渔文化、抗倭文化、建筑文化和城乡变迁文化,我们幼儿园附近3公里对周边的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两方面进行挖掘与梳理通过教师走访、家长访谈、村社共建等方法进一步了解熟悉沥海的本土文化资源类型,从儿童的视角审视园外周边环境,进一步盘点和梳理沥海本土文化资源并依托《指南》各年龄段幼儿领域的发展目标,通过研学资源的前审议,对沥海本土资源进行有针对的筛选,让资源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研学活动需要,为幼儿的经验生长服务。研学资源的后审议,是对研学资源在研学过程中是否有效的实现了其核心价值,是否助推了幼儿研学目标的达成,去审议研学资源的运用,思考幼儿对研学资源是否感兴趣,活动中是否积极,具体的表现如何,以幼儿为主体,满足幼儿真正的需求点和兴趣点从而优化研学资源的运用,梳理出沥海本土文化资源利用的实践路径和运用策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合理构建研学资源库,完成沥海本土文化资源图的绘制。

基于儿童本位,深化研学内容

在盘点盘活资源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梳理的研学资源转换成研学内容。首先从幼儿发展目标出发筛选研学资源,关注研学资源的启蒙性与操作性;其次从幼儿当下的兴趣和经验水平出发,进一步筛选研学资源,关注研学资源的生活化与游戏化;再次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领域发展目标,关注研学资源的教育性;最后从可组织、可操作的角度,选择适宜的研学资源转化成研学内容,关注资源对活动的支持性。将研学资源预设的研学内容开展实践,并进行分析反思,是否实现了核心价值,是否助推了研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教师、幼儿、家长等多方评价来进一步优化研学内容。

借助研学共同体,活化组织形式

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相互合作和教育,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来,协助幼儿园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基于此我们利用家长资源为研学组织服务,根据不同的研学活动内容和线路,我们将通过“

园本化动态研学游”、“班本化趣味研学游”、“家庭化幸福研学游”这三种研学形式,形成“园本——班本——家庭”研学共同体,依托“3阶研学模式”即:将研学活动分为预学生发、共学共践、延学共享三个阶段,以及不同研学阶段教师、幼儿、家长要做的事情,从而梳理出三种研学形式的具体实施路径,让研学活动有迹可循,有计可依。

立足儿童学习,提升研学价值

  《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就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的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强调的是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知。通过研学前经验唤起,利用调查、谈话、儿童会议等策略注重幼儿主体参与;研学中体验感知,利用研学护照打卡、小小拍客、小记者寻村等形式注重幼儿主观体验;研学后的分享表达,利用研学海报、研学播报、研学摄影展、研学推广人等多种形式注重幼儿主动表达,来助推幼儿问题生长,经验生长和创意生长,成就幼儿有意义的深度学习。

研学活动的实践中,我们把“文”内含于心,把“化”外显于行,基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沥海乡土文化的教育性、生活性和亲缘性的特点,努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多样化的资源支撑,引领幼儿“用手触摸历史、用脚丈量世界、用心品味文化”,在文化中启蒙、在环境中熏陶、在研学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