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让讲故事水到渠成——例谈第一学段讲故事的情境创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创设教学情境,让讲故事水到渠成——例谈第一学段讲故事的情境创建

张洁莹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  315500

摘要在创设情境下讲故事,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拟真化的场景中,自由地表达与交流,发展表达交流能力。教师可以从讲故事目的、观众需求和讲故事支架入手,创设故事情境。努力使情境一以贯之,基于表达需求,让讲故事需求水到渠成;关联讲故事支架,让讲故事过程水到渠成;情境中评价,让评价水到渠成。

关键词情境;讲故事;观众;支架;评价

在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在[表达和交流]提出“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同时提出的核心素养内涵: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对于第一学段学生,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思维来建构他们的语文素养尤为关键。讲故事有利于学生积累、理解与运用语言,特别是讲故事形式展现课文还能锻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发展思维。而当下第一学段“讲故事”这一口头作业往往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老师不重视,学生也提不起兴趣,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感情色彩。”情境教学法恰恰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种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接下来笔者将从讲故事目的、观众需求和讲故事支架入手,努力使情境一以贯之,让讲故事水到渠成。

一、明晰讲故事指向,关联情境

统编语文教材在一下开始出现讲故事的课后学习要求,到二下甚至出现了四次,足见对于讲故事学习要求的重视。仔细看课后习题要求不难发现讲故事的学习要求并不是简单叠加的方式,而是以螺旋递进的方式进行的。(见表1)

第一学段教材中的讲故事的课后习题要求中出现了8次,分别是:

课序

课题

课后习题要求

一下

《小猴子下山》

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一下

《小壁虎借尾巴》

说说小壁虎都找谁借过尾巴,结果怎么样。

二上

《小蝌蚪找妈妈》

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上

《玲玲的画》

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二下

《小马过河》

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二下

《蜘蛛开店》

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下

《小毛虫》

画出相关词句,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二下

《羿射九日》

根据表格内容(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

表1

纵观第一学段讲故事课后习题的训练要求,笔者发现课后习题要求由讲一个片段到完整一个故事,学习要求也是螺旋递进式上升,到了二下的课后练习题中多频率出现培养表达交流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这些相关的“语文元素”的教学价值,适时地关联情境,情境教学逐级而上,教师创设真实的讲故事情境,使学生讲故事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目的。

二、围绕三个意识,创设情境

讲故事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是讲给谁看的。一旦有了明确的讲故事目的和听者对象,学生就会产生讲故事的愿望。因此,情境创设一定要有目的意识和对象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试讲故事情境的创设。

(一)确立目的意识,创设“讲什么”的情境

有了目的就有了讲故事方向、讲故事范围。小学生的生活相对丰富,从课内到课外,从见闻到体验,可以供讲故事的素材很多。但为什么大多数讲故事课学生仍然要为无米之炊而发愁?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不知道要讲什么,需要调动哪些讲故事素材。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够创设情境,明晰讲故事方向和范围,就能激发学生讲故事欲望。

(二)建立观众意识,搭建“为谁讲”的情境

如果在讲故事时能考虑到听故事的观众,就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表达,避免语言表达的千篇一律。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创设“为谁讲”的情境,赋予讲故事社会交际功能,强化讲故事动机。举个例子,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你会怎么讲?”、“周末去爷爷奶奶家,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你又会怎么讲?”······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不仅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还感受到了讲故事的乐趣。

(三)强化支架意识,搭建“怎么讲”的情境

第一学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直接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学习支架的情况下“讲故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困难的,甚至会产生畏惧心理。因此,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搭建怎么讲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三、融通讲故事过程,贯之情境

讲故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讲故事活动,情境应该贯穿于整个讲故事过程,各个情境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助讲系统,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生活场景中实现“做中学”与“乐中讲”。

(一)基于情境,触发讲故事需求

讲故事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前后关连。因此需要在各个阶段设置恰当的情境,并且使其前后保持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情境链。情境都应承了“故事大会”活动这一情境,贯穿于讲故事活动的全过程,循序渐进,相互勾连,形成一体。因此,基于学生生活,将情境贯穿于讲故事活动全过程,可以不断促发学生真实的讲故事需求。

(二)延续情境,追求评价的真落实

讲故事评价应与情境相呼应,使评价融入情境之中。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评价,乐于评价,在过程评价中完成自我修正。

情景教学下的讲故事能触发学生内在的言语动机,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学生“怎么讲”的表达难题。讲故事因故事情境的创设有了真实而独特的表达,学生在一以贯之的情境创设中获得表达的自信。如果我们能在情境教学理论下,去开发不同类故事的功能情境,就能有效清除学生表达障碍,让课堂讲故事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温儒敏,陈先云.教学设计与指导(二年级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